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探究

摘 要: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征占农村土地的力度越来越大,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失地农民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关键在于失地农民是否能够顺利就业就业解决失地农民生活来源、未来生活保障的根本途径,是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失地农民城市化; 社会保障; 就业 目前我国大多数失地农民都是属于无文化、无资金、无技能的弱势群体。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中,他们要由农村意识转化为城市意识,由农民的生活、生产方式和行为转化为市民的生活、生产方式和行为,这需要一个较长的磨合期和适应期。   1 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失地农民有着共同的特点:务农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失去土地的农民,失地后,不仅收入减少,还由于搬进楼房,取暖费、电费、水费、物业费、饮食费等支出增大,造成生活拮据,甚至出现了个别失地农民以捡破烂为生,有的农户夜里连电灯都舍不得点,到农贸市场捡菜吃、到河边洗衣服。特别是城乡结合部或城市郊区农民,失去土地后,很大一部分成为游离于城乡社会之间的“边缘人”。他们别无选择,只能在未经任何培训的条件下进入城市,又因为这些城市并没有做好接收吸纳他们的准备,使得他们面临被彻底“边缘化”的危险。   2 造成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原因分析   现行征地制度存在缺陷 征地制度不完善,造成失地农民利益受损的根本原因。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部分地方政府对失地农民就业问题认识不到位,未给予足够的政策支持。一是对失地农民就业问题重视不够,有关失地农民就业政策不完善。二是对失地农民的安置措施执行不到位。 3 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对策   3.1 完善扶持政策,消除就业障碍 当前要着力加强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消除影响征地劳动力流动和就业的各种壁垒,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切实解决农民进城后的职业培训、子女教育、劳动保障以及其他服务和管理。二是把失地农民纳入城镇就业体系,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3.2 进行教育培训,提高自身素质 我们要对失去土地的农民进行劳动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文化素质。   3.3 鼓励和引导失地农民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要扶持引导失地农民通过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形式实现就业征地补偿费和就业安置费是失地农民自主创业的本钱,要引导和鼓励他们通过创业来实现就业,建议在扶持政策上,工商、税务、信贷等部门对失地农民从事个体经营,要与下岗职工再就业一视同仁,并建立失地农民自主创业资金补助制度。   3.4 尽快解决失地农民的身份以及相应的社会保障问题 目前失地农民游离于现行城镇保障体系之外,有的失地农民既不享受城镇低保,又不享受农村低保,这是主要涉及失地农民的身份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洪武.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研究.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5). [2] 韩俊.聚焦失地农民.中国改革(综合版),2005(9). [3] 汪晖.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征用:征用权与征地补偿.中国农村经济,2002(2).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