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间和空间种植心灵的绿洲

王信国。

很肯定地讲,这是一部无论在地域上还是时间上,跨度很大的诗选集。

如果从时间上说开去,几乎涵盖了诗人长达二十四年创作诗歌作品精华。这也是一部具有代表意义的重要诗歌作品集,诗人创作的轨迹,跨越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一百二十首诗歌作品,在地域的图标上,可以清晰地罗列出,诗人无论从江南水乡的原乡,还是到西部大漠的第二故乡,情感的触角,始终在地域地域之间洞察、游离、体味、阐释。在时间跨度上,从1990年到2014年间,二十四年的时光走向,几乎穿越了诗人诗歌创作历程中,所有美好的、忧伤的、愉悦或释怀的时光。

沈苇诗歌作品的过程,近似同期声般体验诗人精神的、心灵的、时间的、空间的走向过程。通过诗歌文本的呈现,让人既能看到,又能感受到不同地域演绎的色彩、造型、个性、哲学与土生土长的风俗之美。

其实,沈苇诗歌写作过程,并不是在生命的留言板上要强调些什么或留下些什么,也不是在自我搭建的思想家园,用歌一样的抒情方式,让低垂的头颅昂起的诗歌本身。解释什么或释放些什么,不是诗人创作诗歌作品的出发点。沈苇诗歌写作的初衷,其实很简单,或说成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本真生活习惯,也说成是一种很自然的生活体验记录和思想光芒。或许,是诗人在南方北方生活的比较、融合和生命色彩的一部分。

“中亚的太阳。玫瑰。火/眺望北冰洋,那片白色的蓝/那人傍依着梦:一个深不可测的地区/鸟,一只,两只,三只,飞过午后的睡眠(《一个地区》节选,1990年创作。)”每一个诗人写作,都离不开自己熟悉的地域和呈现精神世界的地域沈苇诗歌写作也一样,对不同地域的理解与生活体验,深深地沉淀在骨髓里。于是,从他诗歌的表现形式与内容,都可以洞察其生活的轨迹,也能体味到其思想的高度。

“自从我的第一声啼哭,并不比/世间的一片落叶带来更多的东西/我随时都会失踪/就像秋风里的一声呜咽//在如此卑微的生活中,我能说些什么/最多说我爱我自己……(《回忆》节选,1991年创作。)”沈苇诗歌写作的镜头,以近景式或特写式方式的阐述,通过一幅幅让人眼前熟悉,却在心灵很陌生的生活场景、片段、想象,很清晰地折射出来,很立体地标榜其内在的精神高度。对一切美好的事物,通过诗歌的载体和特写式的表达与阐述,让人在读完诗人任何一首诗歌作品的瞬间,思想之门,会情不自禁打开。这是沈苇诗歌作品彰显的微不足道的生活场景,或大气磅礴、有声有色的生活常态,却蕴藏着人与自然最真实的存在。

定居生活方式或游弋的生活走向,这一切,对诗人来说,并不是问题。如何看待不同地域的风俗、色彩和人性光芒,以及二十四个节气框架的大自然习性,与在地域地域之间游弋,没有任何关系。这只是表面上的呈现。在诗歌写作过程中,沈苇地域地域之间游走的脚印,无论被江南水乡的鸟鸣覆盖,还是被天山雪莲的芬芳收藏,诗人内心的秩序,永远停留或行走在对一切美好的素朴和一切朴素的美好意蕴中,始终没有改变。这是诗人诗歌的心境,释义大自然的脉动和率真。

其实,地域不同的方位,而每一个节气,不管你身处哪里,总像熟悉家园敞开的一个大门。只要走进去,就会看到时光行走的各种姿态与速度。“太久地沉溺于自己/一只云雀提醒我的孤陋无知/让我闻一闻嫩草的气息/摸一摸婴儿的笑脸吧……我站立的地方变得丰盛广大/世间是我苏醒的身体的一部分(《苏醒》节选。2000年创作。)”。

沈苇一边行走,一边写诗。他的诗歌写作,是在经历分分秒秒生命本真的基础上,进行的另一种生命体验。在几乎忽略宣言的诗歌写作过程中,用诗歌的名义,让一个个羊群一样的文字,在不同地域不同时间段无忧无虑地脉动。对沈苇来说,诗歌的存在或不断往前纵深的走向,是自然而然的一种现象,所不同的是,关注点和情感温度的区别。但是,这一切都不是问题。

诗歌面前,或对诗歌写作者而言,无论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还是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在三十多年的诗歌写作旅途上,沈苇诗歌写作是笃定的,是自由的,是自然而然的,也是与每一天的生活节奏合拍的。当时间不是问题的时候,地域更加不是问题。

不同时间段与不同地域,一行行或一首首诗歌的诞生,是诗人审视生命年轮的过程。“人啊,当你终于懂得欣赏废墟之美/时间开始倒流/向着饱满而葱郁的往昔//人啊,当你老了/会像一间老屋倒塌,消失/你步伐蹒跚,如同婴儿学步/不知是在走向摇床还是墓地(《废墟》节选,2003年创作。)”一个人用肉体行走或经历,是与心灵行走或经历有本质的不同诗歌,就是用心灵行走或经历的直接体验沈苇通过诗歌行走或经历生命的过程,是流畅的,是通途的。仿佛潺潺清流,任其自然。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平静心境,让一切灰色的、忧郁的、颓废的现实境遇,变得清丽起来,也变得神采飞扬起来。

沈苇诗歌写作走向,不但是从一个地域到另一个地域写作动态图标,而且是通过心灵对简简单单生活的发酵与过滤后,犹如醇酒般的诗歌作品,会在每一个读者心灵弥漫浓浓的清香。这是沈苇诗歌作品折射出的人文情怀,也是他内心朴素的表达。

诗歌写作,不是常识性的说教,亦不是精神范畴的引领。诗歌就是一种简简单单的情感抒怀,是一种似乎与生活毫无关系,却是精神色彩的全部。每一个文字,像一只悠然自得行走草尖上的羊,每一行诗句,又像行云流水般穿行的雁阵。自然或超自然的诗歌行走,构成沈苇诗歌根植地域心灵的双向写作体系。

“当我写下一颗星,同时写下/它的呼吸,心跳,梦的枕头/杂草丛生般光芒包裹下的隐喻肉身/毫无疑问,也要寫下/黑暗对他的养育之恩//在家乡的一口古老深井水/它的沉默,鱼一样冒着气泡/它是我童年的萤火虫/时至今日,我仍然扑捉它的诱惑/它的闪烁不定(《星》节选,2004年创作。)”在不同地域之间的诗歌创作把握上,对沈苇来说,没有什么明显的符号框架,只有把思想之门打开,让情感的触觉三百六十度深入的时候,写作技巧成为另外一回事。

无论在江南水乡,还是戈壁大漠,记忆成为体验的补充。诗歌又成为沈苇体验不同地域生活不同地域人生的情感表达的桥梁。对不同地域体验和记忆,在诗歌写作上,会发生思想色彩的变化,最直接的交叉点,就是故乡与异乡之间的情感烙印的深浅。而情感的天平,不会因地域的关系而倾斜。除此之外,就是对生活的尊重,对诗歌的真情。作为一位成熟的诗人沈苇面对生活的理念,以及在诗歌创作上的心境,从追求简单的初心,往更加简单的高度一步步纵深。这一切,不留任何痕迹。

“在湮没的古道,遇到我的前世/牧羊人,骆驼客,或丝路邮差/我娶过她,绿洲蒙面女子/从楼兰到鄯善,没有一朵奇花/比得上她脸颊上的一颗美人痣(《沙漠残章》节选,2005年创作。)”对每一位诗歌写作者来说,地域只是一种写作的载体,与写作者的思想观念、审美观、价值观等没有任何关系。地域,只是留下生活痕迹的一种自然现象,并不是完全颠覆性地皈依情感的根源。地域只不过是生命穿过时光隧道时的印迹呈现。

江南水乡的细腻与精致,戈壁大漠的粗犷与野性,地域上的差异,对沈苇来说,没有什么问题,只要用诗歌的撬杠撬开呈现生命之美的心灵之门,其他一切都只是一种存在而已。

“我已经遗忘/春天还会开花/人们会在街头散步/带着孩子、狗,有时停下来/对着飞舞的小蜜蜂发呆//在一片受伤的土地上/在冰雪掩埋的冬季墓场我已经死过一回/不再属于这个地方(《我已经遗忘》节选,2010年创作。)”读沈苇诗歌作品,精神上的一切喧嚣,会停下来。心灵上的一切快节奏,会慢下来。这是一种近似奢侈的、理想的生活状态。

如果说沈苇诗歌写作体系,在地域地域之间游离、重塑的话,那故乡与异乡,故乡人与异乡人之间的身份认同感,几乎忽略不计。“回到故乡,田野已毁村庄荒芜/孩子们追逐你就像追逐一条老狗//你已被两个地方抛弃了/却自以为拥有两个世界//像一只又破又脏的皮球/被野蛮的脚,踢来踢去//异乡人!一手弹落仆仆风尘/一手捂紧身上和心头的裂痕(《异乡人》节选,2012年创作。)”。

在当下,每天普普通通的生活中,静与慢两个字,变得那么高贵。“雪,写下诗篇/一首严酷的诗?/一首枯草般瑟瑟发抖的诗?/混乱的言辞,一再落下/落下/覆盖大地和太多的/无名者和?默者/以及他们一生来不及说出的/伤痛,郁闷和孤愤/雪,安静了,不是因为冷漠/而是言辞终于贴近了/低处的心(《雪,写下诗篇》,2014年创作。)”这种高贵,既是诗歌本身,更是诗人把握生活脉络时的坦然胸襟和纯粹的心灵。尤其在读《沈苇诗选》这部诗集的时候,可以在打着补丁的生活中,触摸到静与慢带来的精神安慰。也可以体味到静与慢赐予的心灵纯粹。

在一部跨越二十四年生活轨迹的诗集中,打开一扇门,然后,在时间里游走、在地域之间穿行、在诗意里感知或体验生命的颜色与厚度,对我来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一直以来,我不相信诗歌写作会出现大师。我也不喜欢,一些评论家对一位作家或诗人的作品评论时,那种不着边际的框架和定型,或强加一些生硬的、华丽的身份、头衔或符号。其实,写作就是写作,想自己所想,思自己所思,然后,通过诗歌的表达,呈現生活中最能刺痛或安慰心灵的部分,这一切足够了。

一个成熟的诗人,不是为了迎合什么而写作诗歌,也不是在与情不自禁相违背的心态下,写作诗歌,而是自然而然得像一片秋天的叶子,掉在地上。简单,自然,真情,旷远……这是我读完沈苇诗集《沈苇诗选》的深刻感受。当然,这也是从我个人角度,对沈苇诗歌的领悟。

地域,在故乡或非故乡的词汇面前,对一个诗人来说,或对诗歌写作而言,是一个既绕不过去,也无法逃避的课题。地域的差异,会导致各种风俗习惯及诸多方面的差异。其他先不说,譬如在饮食方面,江南水乡在饮食上的精致,恰恰与新疆手抓肉、拉条子、抓饭等大写意式的饮食习惯发生很大的对比。可是,这些都不要紧。饮食上的差异,只是自然存在,而关键是饮食人的味觉。话说回来,诗歌写作也一样。

沈苇诗歌写作,不需要地域上的归属感。无论生活在南方或北方,那种真情式的诗歌写作,让人在诗意构架的诗歌空间与时间里,不动声色完成心灵上的归属或救赎。这是沈苇诗歌打开的精神伊甸园之门,只要走进去,会看到不一样的辽阔与熟悉的时光背影。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