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战略性新兴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能源动力类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基于战略性新兴新能源产业发展能源动力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为了满足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高素质专门人才,教育部同意从2011年起,高校招生将新增新能源科学工程等2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并指出需要利用高校现有的办学条件加强新增专业建设,切实保证教育质量,对于新能源科学工程专业来说,高校现有的办学条件应该指的是能源动力专业基础。2010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指出,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可见,战略新新兴产业发展离不开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参与。《2014年度广东省高等学校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专业申报指南》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的领域其中之一是新能源产业,其领域包括: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清洁煤技术、核能技术,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新能源汽车等。   可见,战略性新兴新能源产业发展离不开新能源科学工程专业,而且,新能源产业发展同样离不开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参与。同时,战略性新兴新能源产业发展,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建设带来挑战与机遇,因此,需要加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建设,满足新能源及常规能源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能源动力专业战略性新兴的新能源相关产业及新能源科学工程专业发展基础   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学科与工程专业发展需要以传统优势学科为其基础。传统产业的基础和发展现状将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也将从传统产业发展中获取帮助。能源动力专业涉及的多是传统产业,而新能源科学工程专业所涉及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因此本文由毕业论文网收集整理,能源动力专业发展直接影响到新能源及其新能源科学工程专业发展。新能源科学工程专业涉及的学科领域广泛且属交叉学科,涉及物理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控制、材料科学、机械工程、化学等多个基础学科。新能源科学工程专业是一个典型的多学科交叉专业并强烈地依托于能源与动力工程工程技术的发展。基础学科是催生和促进新的学科领域特别是交叉学科、新兴学科发展的源泉。战略性新兴新能源产业及新能源科学工程专业发展离不开孕育其出生的能源动力专业能源动力专业作为其发展的基础与源泉,并为新能源科学工程专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基础。   国内外高校的新能源科学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与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设置有共同之处,如均以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等作为专业基础课。国内已开设的新能源科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可知,大部分培养方案体现了能源动力专业的学科基础(包括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等),这些均与教育部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0)》中,将新能源科学工程专业设为能源动力类特设专业的要求是一致的。北京工业大学新能源科学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方面,主要依托热能与动力工程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实践教学平台,并借助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优势和动力工程工程热物理学科优势,进行新能源科学工程专业的创新性实验项目研究。   综上所述可知,国内大多数高校的新能源科学工程专业多是建立在原来的能源动力专业基础之上的,能源动力专业战略性新兴的新能源相关产业及新能源科学工程专业发展基础,因此,需要深入探讨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人才建设。   战略性新兴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能源动力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自2010年7月教育部下文开办新能源科学工程专业的建设已有4年时间,该专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该专业主要是学生通过学习各种类新能源的特点、利用方式和方法以及新能源应用的现状、未来发展的趋势,学习动力工程工程热物理学科宽厚理论基础,系统掌握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转换利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能源动力、化工、环境、材料、生物等专业知识,培养具备热学、力学、电学、机械、自动控制、能源科学、系统工程等宽厚理论基础,受到新能源转换与利用以及新能源利用技术与设备的全面训练,具备能源科学工程知识与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新能源科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的设置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从新能源科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课程设置体系设置的分析,可以看出,其侧重于将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核电能等各种新能源如何高效的转换为中间能源,如将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生物质转换为生物油,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将潮汐能转换为势能等中间能源。但是,新能源要高效地为我们所利用,还需要将这些中间能源合理高效转换为可以利用的二次能源如电能以及可以直接应用的生物油等,这些中间能源的高效转换需要有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参与才能够高效完成中间能源向二次能源的转换。   因此,在大力发展新能源相关产业及新能源科学工程专业的同时,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机遇,需要针对新能源科学工程专业设置的不足之处,针对各种中间能源的特点及转换特点,制定出合理的能源动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其与新能源科学工程新能源相关专业形成互补,共同完成从新能源向中间能源再。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