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青海蒙古族民间舞蹈

周雯青海是多民族聚居区世居着汉、藏、回、土、蒙古、撒拉族六主要民族民族长期生产劳动创造了属民族化艺术而各民族化又相交流、相影响产生了你有我我有你美美与共和谐。

青海民族舞蹈影响较较深远是藏族舞蹈

谈起青海蒙古族舞蹈似乎感觉没有更深层次话题。

其实每民族生活环境和特性定了其民族性格和艺术创造。

蒙古族说人们更多体会到是她民歌那浑厚、悠扬“长调”“酒歌”“婚礼歌”等蒙古族民歌音乐强磁场吸引了人们主要视听觉让人们几乎无暇多关蒙古族舞蹈

作古老马背民族蒙古族舞蹈也是极具民族风格特色值得认真挖掘、研究。

蒙古族舞蹈致概况蒙古族长期生活、游牧国北方草原成吉思汗统各蒙古氏族部落公元06年建立起蒙古汗国以东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南达阳山广地区都汗国势力围。

随着成吉思汗南征北战征各地方政权和远征欧亚陆特别是公元7年忽必烈建立元朝打通欧亚通道国通往世界道路畅通使几千年北方游牧民族所创造草原化广泛吸收了多元优秀化基础上得到兼收并蓄空前发展。

蒙古族原始信仰是萨满教到蒙古汗国期才开始信仰或推崇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从可以看出当是出政治要各种宗教都对蒙古族化产生定影响。

公元60年忽必烈即汗位封藏传佛教萨迦派巴思八国师;公元70年又加封帝师佛教遂传入蒙古草原

伊斯兰教传入西域察哈台汗国期得到统治者推崇些王族改奉伊斯兰教并强迫他们姓皈依。

当进入西域城镇蒙古族人了统治要放弃游牧生活从事农耕当地居民通婚皈依伊斯兰教。

这些宗教化、草原化对蒙古族民歌舞形成产生了很重要影响。

蒙古族舞蹈致可以分三种类型民娱性舞蹈

蒙古族各聚集地普遍流行民舞蹈“安代”等;宗教性舞蹈

蒙古族寺院和民仍保留很原始宗教舞蹈“萨满舞”“玛”等;3表演舞蹈

蒙古族普遍流行“筷子舞”“盅碗舞”等。

蒙古族舞蹈种类、形式算不上丰富但其化涵极其深邃舞蹈风格特色令人震撼。

人们娱性舞蹈抒发着对草原、蓝天白云和然执着爱;表演舞蹈也展示出草原民族乐观豪放性格热情客积极态;宗教舞蹈又表现出人们敬畏和虔诚心灵与人善祈平安幸福美向往。

蒙古族舞蹈技巧和风格特主要包括绕圆、拧、横摆扭、拧倾等包括肩部、上肢、下肢、腰部和动律下肢基步法以马步和跳、主要技巧。

这些风格特给蒙古族舞蹈刻下了民族化烙印是蒙古族民舞区别其他民族标识。

二、青海蒙古族舞蹈流传种类和艺术特色蒙古族我国较集地聚集蒙古、新疆、甘肃、青海和东北等地区。

蒙古族元代起进驻青海

元、明、清不朝代蒙古族青海活动区域、游牧和政权存形式也不尽相。

明朝末年西蒙古和硕特部固始汗率部乌鲁木齐迁进青海固始汗凭借其军力控制了青藏区域建立起部落盟地方政权。

而到了清代雍正朝青海蒙古族部落发生了“罗卜藏丹津事件”事件被平定青海蒙古族势力围和人数削弱清政府撤消青海厄鲁特蒙古部落盟仿照蒙古萨克(旗长)办法划定游牧地界统编“旗”。

青海蒙古二十九即编二十九旗。

蒙古二十九旗约万八千余户青海较稳定地繁衍生息。

青海蒙古族主要居住青海海西州、黄南州河南蒙古族治县另外原湟河地区些村落也称蒙古族裔。

青海蒙古族长期与青海境其他民族杂居民族化相作用、相影响特别是受到藏族化影响现青海蒙古族聚居地方很多蒙古族都能操蒙藏两种语言黄南藏族治州河南蒙古族治县当地蒙古族居住设计保持着蒙古生活习惯、语言包括饰都已藏化。

化艺术领域青海蒙古族民歌音乐已影响到了当地藏族民族音乐蒙古族藏族杂居地区很多民流行藏歌人们听就能感受到蒙古族音乐特性而蒙古族些民歌音乐也融入了藏族音乐特性让其他省区蒙古族听又感觉不是纯正蒙古族曲调现象。

这就是民族化相影响相学习积极效。

青海蒙古族化对土族影响也很。

青海土族族主要有三种说法说以鲜卑支系吐谷浑人主融合其他民族成分发展形成;二说是沙陀突厥裔;三说是蒙古人与霍尔人融合而成。

青海助、通带土族人称“蒙古尔”“察罕蒙古”(白蒙古)。

土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土族生活习俗如婚俗、丧俗、餐饮、爱、禁忌、民族信仰都与蒙古族非常相似。

这些错综复杂化背景揭示了青海土族蒙古族族属上是有特殊渊关系。

民族艺术方面蒙古族土族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如流行助土族“安昭舞”有学者就认是蒙古族“安代舞”衍化因两舞蹈功利目有相处两舞蹈表演形式有很多相似处立断轴车轮或木杆(镇妖辟邪物)参加者围成圆圈面向里圈右手握塊绸巾或扯起衣袍下摆随领唱(领舞者)边歌边舞。

“安代舞”和“安昭舞”发展至今都成两民族民娱乐性舞蹈

青海蒙古族传统民舞蹈主要流行海西州蒙古族聚居地。

蒙古族能歌善舞喜爱摔跤、射箭、赛马等活动。

历史上每年夏秋季节人们按照传统习惯举行盛祭海祭俄博等活动。

特别以祭俄博活动隆重。

“俄博”是青海草原蒙古族牧民早用石头堆起路标随着代演变青海蒙古族牧民对俄博十分崇拜凡俄博牧民都要围着俄博上几圈再取几块石头堆俄博上是俄博越堆越高。

祭俄博是青海蒙古族年盛会类似其他地区蒙古族“那达慕”会。

每年7月旬蒙古族僧俗群众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盛装骑马乘驼牵上牦牛驮着帐篷带上食物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地势开阔平坦水草丰美、鲜花盛开草原上安营扎寨举行祭祀山神、祈祷人畜平安仪式。

祭俄博程要举行射箭、摔跤、赛马、歌舞等比赛和表演

蒙古族人性格豪爽喜饮酒饮酒然会吟唱长调、酒曲等蒙古族民歌。

歌和舞然相辅相成青海蒙古族舞蹈几乎是沿续传统蒙古族舞蹈

蒙古族传统民舞《安代》《筷子舞》《盅碗舞》青海蒙古族都或多或少存草原化型民舞蹈体现了草原民族草原上由驰骋、牧放、驯马、狩猎、骑射等劳动生活展示出草原民族粗犷、豪放风格和往无前精神。

青海海西蒙古族流行种民舞叫“鞑子扳跤”鞑子扳跤由表演者扮成两人表演摔跤表演者穿上特制装双手套进双靴子再躬身双手着地如双穿着靴子脚形成两蒙古族少年相拥抱摔跤难分胜形象舞蹈动作都是模仿摔跤如用脚踢打、抱腰晃身圈抱腰腾空旋抱腰虎跳等塑造了对少年摔跤手勇敢机智、坚强胜倔强性。

舞蹈表演风趣幽默有定技巧性。

海西蒙古族与藏、汉等民族长期生活青海西部柴达木盆地柴达木是蒙古语广袤土地思。

青海蒙古族主要居住美丽草原上以畜牧业生产主少数蒙古族从事农业生产。

青海蒙古族都信奉藏传佛教格鲁派藏族化对蒙古族化影响深远。

青海蒙古族集居住寺院里祭祀仪式和宗教节目也有浓郁传统蒙古族化元素如蒙古族主佛教寺院除有“羌姆”表演外还有“萨满舞”“玛”表演

蒙古族寺院玛表演多以宣传教义驱邪降魔保护四方平安、风调雨顺容主人物戴面具表演面具造型夸张、威严、具有震慑力。

但这些玛表演也有风格独特舞蹈即《巴格西和三班德》蒙语“巴格西”是老师或师傅“班德”是学徒寺院专指刚入学习僧人。

舞蹈容讲是老师早晨起发现三徒弟不见了知道又贪玩是老师四处寻学徒三学徒故藏起老师到他们揪耳朵、打屁股教训他们舞蹈反映了老师对学徒严格管教也描绘了“班德”们天真、稚嫩、淘气。

舞蹈表现形式诙谐、幽默充满了生活情趣由这节目不是纯宗教祭祀性舞蹈所以除了寺院宗教仪式表演外也常参加到民些节日娱乐活动。

从这些舞蹈动作风格特看跑步跳和走碎步明显有藏族舞前倾和颤风格特。

由可见青海蒙古族长期与藏族杂居共信仰藏传佛教民族歌舞化相影响是显而易见。

三、蒙古族专业舞蹈创作对民舞蹈深远影响国古代游牧民族千年融合与发展成现代蒙古、哈萨克、柯尔克孜、满、锡伯等民族虽各民族都结束了逐水草而居上了多样生产定居生活方式但仍保留着草原生活习俗是骑马、放鹰、射箭技艺手。

他们都是草原化继承者他们民舞蹈依然保存着草原化诸多因素。

蒙古族是型草原化传承者。

他们从骨子里喜爱蓝天白云和翱翔蓝天雄鷹喜爱绿色草原和驰骋草原上骏马。

蒙古族也很喜爱雁和天鹅这是因当这两种候鸟飞离草原预示着冬天即将到它们返回草原又预告春夏回归。

蒙古族草原化型民舞蹈骏马、雄鹰、雁、天鹅等形象都会被描绘舞蹈造型并通他们肢体语言动态展示出。

蒙古族完全承了北方草原古代民族化元代草原化曾闪烁耀眼光华民舞蹈方面也有卓越成就。

到了明、清由种种原因草原化发展受到阻碍许多古代蒙古族舞蹈失传新国成立前蒙古族舞蹈种类遗存屈指可数。

新国成立党和国十分重视保护和发展优秀民族民化从上世纪50年代广舞蹈工作都深入牧区采风对集到得蒙古舞蹈素材进行加工、创作创作出了许多优秀蒙古族舞蹈和舞剧。

例如舞蹈《马刀舞》《牧马舞》《雁舞》《鹰》《摔跤手》《盅碗舞》等节目;舞剧《乌兰保》《金丝鸟》《东归雁》等剧目。

这些蒙古族舞蹈和舞剧不仅把许多优秀蒙古族传统民舞蹈素材吸收、运用到剧(节)目而且通专业舞蹈加工、提炼又让其回归到了民提升、规、丰富了蒙古族舞蹈动作造型和技巧、技能运用。

尤其上世纪50年代初专业舞蹈工作者们根据牧民生活特征提炼、创造出“人与马”结合艺术形象——“马步”改变了蒙古族舞蹈只擅长肩、臂动作而缺乏多种多样步法现象各种蒙古族舞蹈节目出现不形象“马步”使草原民族舞蹈节目形象更英俊、潇洒、更加气磅礴拓展了蒙古族舞蹈表现力。

青海聚居蒙古族有代表性当属居住海西柴达木盆地蒙古族他们化遗存较完整地保留西部地区即西北蒙古族化衣钵并青海与其他民族化交流形成了独具特色“德都”蒙古族化。

德都蒙古族舞蹈改革开放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引导和艺工作者参与指导下通举办节庆、假日和化旅游活动带动民族舞蹈有了长足发展不仅原始蒙古族舞蹈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传承新国成立几十年已丰富、发展起蒙古族代表舞蹈类型德都蒙古族都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弘扬。

广舞蹈工作者德都蒙古族民普及蒙古族舞蹈类型也结合德都蒙古族生活特性从汲取素材创编出许多带有浓郁青海高原蒙古族风格特舞蹈剧(节目)。

比如原青海民族歌舞剧院根据青海蒙古族妇女有别其他地区蒙古族妇女有配戴辫套这种独特饰风俗创编了蒙古族女子群舞《乌森格日》舞蹈表现出德都蒙古族妇女夸赞己精心绣制和配戴辫套那种信、那种美丽、那种利落。

舞蹈动作优美夸张、性十足尽显德都蒙古族妇女豪迈情和对美生活憧憬。

舞蹈公演倍受青海蒙古族喜爱民得到广泛传播。

正是专业舞蹈工作者和蒙古族群众化共创造不断扩对外宣传、传播使高原德都蒙古族民族舞蹈民族花绽放出了更加耀眼光芒。

(作者单位青海省花儿艺术研究院) 相关热词 蒙古族舞蹈青海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