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磁法在刚果(金)找铜钴矿的应用

那晓勋 赵红瑞。

摘要:刚果(金)铜钴矿主要为氧化矿,铜钴互相伴生,激发极化法对氧化矿的激电效应差,地表干旱接地电阻大,效率低。利用钴具有磁性的特征,采用地面高精度磁法是在刚果(金)寻找铜钴矿较为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高精度磁测;刚果(金)铜钴矿。

刚果(金)铜资源在世界铜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据权威数据披露,刚果(金)铜资源量占世界铜资源总量的10%,居世界第二位。刚果(金)储量占全世界钴储量的48%,居世界第一位。刚果(金)现开发的铜钴矿中主要为近地表氧化矿,品位高,矿石加工利用技术性能优异,开发利用程度高。

针对钴具有铁磁性的特征,通过开展地面高精度磁法扫面工作,圈定测区异常,查明异常的轮廓、轴向、分布规律及其性质。可为寻找铜钴矿提供有力的依据。

1.地质背景。

该区出露地层简单,主要为孔德龙古群上孔德龙古组(Ks)及新生界第四系地层(Q4)。

孔德龙古群上孔德龙古组(Ks)分布于工作区的南部,约占全预查区面积的43%,为一套陆源沉积的碎屑岩,岩性以紫红色泥质粉砂岩为主。紫红色泥质粉砂岩,风化面多成黑灰色,新鮮面呈紫红色,粉砂质结构,块状、薄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以长英质矿物及粘土矿物为主,少量碎屑及暗色矿物。沿裂隙面及层理面局部可见褐铁矿化及铁锰染,产状310°∠65°。

新生界第四系地层(Q。)在预查区分布较广,约占全预查区面积的57%,由砾石、风成砂、粉砂、粘土、亚粘土等组成,厚度约5m—lOm。地表为腐殖土(厚20cm—50cm)。

预查区岩浆岩不发育,脉岩主要为铁质砂岩、硅质石英砂岩。

铁质砂岩风化面呈黑褐色,新鲜面呈黄褐一红褐色,细粒砂质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长英质矿物及少量泥质、铁质矿物组成,TFe含量约20% —40%左右,局部可见气孔构造。预查区中部出露规模较大,地表出露长度约600m,推测宽度约40m,走向近东西,倾向倾角不明。

硅质石英砂岩风化较弱,岩石呈灰白色,细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及长石,长石部分高岭土化,局部裂隙面有轻微褐铁矿化现象,硅化较强,地表可视出露长度约14m,宽约3m,走向约245°,产状不明。

预查区覆盖较严重,未见明显构造,区内微裂隙构造比较发育,裂隙性质应属成岩节理裂隙

2.地球物理特征。

其物性参数统计结果见表2—1。

各种岩性有一定磁性差异,为开展物探工作提供了地球物理前提。

3.异常特征。

测区位于南半球,故主要以负值异常为主要研究解释对象。

由△T等值线平面图和平面剖面图(图3—1、图3—2),可以看出,全区磁场特征表现为:主要磁异常位于测区南部,呈条带状沿北东向展布。平剖图显示该异常西南端强度较强,一直延伸到测区北东处,强度逐渐减弱。测区内其他区域零星分布规模较小的局部异常

异常强度较弱,变化区间为—35nT—15nT,全区磁测平均值为—lnT从图3—1、图3—2分布状况看,大于—5nT约占测区面积的一半以上,因此背景值取—5nT。用背景值减去4倍均方误差为—12.5nT,以—12.5nT等值线圈定局部异常1处,编号为M1。

异常位于测区南部,带状北东向展布,异常长度较长,强度较弱,无明显的梯度陡缓变化。长约lOOOm,宽约150m.由2个形状相沂.走向一致的异常组成。

有2个峰值中心,第一个峰值为—39.64nT;第二个峰值为—48.69nT。异常落于第四系和孔德龙古群上孔德龙古组(Ks)紫红色泥质粉砂岩。

岩石标本物性参数测试显示白云质页岩,硅质石英砂岩电阻率较低,磁参数测试显示白云质页岩,硅质石英砂岩磁化率不高。

异常与地表出露的C01、Cul矿(化)体相吻合,并在沿走向方向上有一定的延伸,该异常是由赋存于白云质页岩及硅质石英砂岩中,沿裂隙充填的Co、Cu矿(化)体引起。

4.结论。

磁法的主要目的是直接寻找铁矿或是查明构造,通过本次高精度磁法刚果(金)某项目的验证,证明高精度磁法寻找钴也有很明显的效果,是寻找铜钴矿最直接高效的方法,圈定了重点找矿靶区,有效的指导深部找矿工作。

参考文献:

[1]周应华,江少卿.刚果(金)铜钴矿业开发形势[J].地质与勘探,2010,46(03):525—530.

[2]夏方华.刚果(金)LUSANUO铜钴矿区物探异常评价及成矿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

[3]管志宁.地磁场与磁力勘探[M].地质出版社,2005.

[4]刘天佑.球物理勘探概论[M].地质出版社,2007.

[5]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DZ/T—0071—93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

[6]乔祯,蒋职权,张国瑞,等.综合物化探在找铅锌矿中的应用[J]西部资源,2013(03):96—97.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