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修补粘连性肠梗阻术中浆肌层撕裂缺损肠管128例

作者:余德旺,李忠,余进松,张玉斌。

【摘要】 目的 探讨肠系膜修补粘连肠梗阻中浆肌层撕裂缺损肠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阳市南石医院自2002年9月~2007年9月利用肠系膜修补粘连肠梗阻中浆肌层撕裂缺损肠管1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27例均治愈,均未发生肠外瘘、肠狭窄等严重并发症,无死亡,4例手术后再次肠梗阻,保守治疗均治愈,1例转院治疗。结论 肠系膜修补粘连肠梗阻中浆肌层撕裂缺损肠管比直接包埋撕裂肠管患者愈合更快,并发症更少,可行性值得肯定。

【关键词】 粘连肠梗阻肠系膜修补术;肠管撕裂

粘连肠梗阻是肠粘连或腹腔内粘连所致的肠梗阻,较常见,其发生率占各类肠梗阻的20%~40%[1],在粘连肠梗阻手术分离粘连肠管过程中肠管肌层撕裂缺损是此种手术中最常见并发症之一,以往多数将撕裂缺损肠管的粗糙面直接包埋缝合,而我院自2002年9月~2007年9月以来,有选择地利用肠系膜修补了在粘连肠梗阻手术中浆肌层撕裂缺损肠管患者128例,获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8例患者中,男82例,女46例;年龄14~89岁,平均45.66岁;入院手术时间10h以内62例,48h以内38例,72h以内18例,72h以上10例。以上患者均为粘连肠梗阻,在分离肠管的过程中,将肠管肌层撕裂缺损,但缺损面均未穿透肠管黏膜层;缺损面积1~3cm2的28例,3~8cm2的33例,8~15cm2的31例,15~25cm2的22例,25~31cm2的11例,大于31cm2的3例。

1.2 方法 探查病变决定术式后,并进行粘连肠管分离,在分离的过程中,将肠管肌层撕裂缺损修补时取与缺损肠管相对应垂直的肠系膜,保留与肠管相连的系膜缘,朝向系膜根部呈扇状切开,面积稍大于肠管撕裂缺损面的面积,将切开的扇状系膜瓣覆盖并沿着肠管缺损面边缘缝合,余下的肠系膜缺损缘经止血后,平行缝合与之相对应肠管壁上,以免形成腹内肠管疝。

1.3 操作要点 (1)取扇状肠系膜修补瓣时,面积大小取决于损伤面积和肠管的部位,肠系膜修补瓣不能过小而强行缝合肠管缺损面的边缘,否则缝合肠系膜修补瓣下的受损肠管被压缩,易形成肠狭窄,导致肠梗阻的再次发生。

(2)取扇状肠系膜修补瓣时,如肠系膜修补瓣中央有较粗的血管经过时,不能将血管结扎,应该将此血管分离出并游离放置,然后将分离出血管的破裂肠系膜修补缝合修补后,再用此肠系膜瓣去修补肠管缺损处。这样以免造成修补肠管肠系膜瓣缺血坏死。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