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_同事三分亲

许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事们可以一起开会、出差或公费旅游。

但却很少串门。

同事们可以海吹神聊,相互调侃,但很少谈心,而一涉及领导的是非,便会立刻噤声。

异性的同事朝夕相处,也许会产生爱情,甚至结为夫妻;同性的同事虽然朝夕相处几年、几十年,却很难成为朋友。

我曾供职于多个单位

对此深有同感,并且多少窥出其中的某些原因:   如果说单位是一个竞技场

那么一个单位同事就是同场竞技的运动员。

这个竞技场上的比赛项目当然不是什么短跑跳高游泳体操之类。

而是提拔加薪评先进评职称等等。

一个人若想得到奖牌,他就要技压群雄或群雌,就要凭真本事淘汰一些人。

而这些人正是那些朝夕相处同事

按照“比赛规则”,凭自己实力夺得“奖牌”的人当然是有的,但是在一些“竞技场”上。

所谓“比赛规则”往往形同虚设。

有些“运动员”平时松松垮垮,吊儿郎当,一听说要举行某个项目的“比赛”,他就会立马进入一级战备,磨刀擦枪,准备夺金得银。

他们置“比赛规则”于不顾。

纷纷使出绝招、怪招,东奔西走。

上蹿下跳,最终照样登上“领奖台”。

而工资、住房等待遇上的差别,很能激励一些人的竞争意识,一到关键时刻。

他们便横下心。

拉下脸。

怀着志在必得的决心,排除万难。

去争取胜利。

平时待人一团和气者。

此时可能变得一脸杀气;平时能和平共处的人,此时可能反目成仇:平时有“好好先生”美誉者,此时可能最不怕得罪人……有的人谙于成事,不声不响便达到了目的;有的人有勇无谋,直闹得山摇地动却最终一事无成;有的人书呆子气十足。

以为自己各方面条件都过得硬。

只等着领导颁“奖”,不料那“奖”却被只配给他系鞋带的人领去。

不论通过什么途径得“奖”。

都极可能引起同事们的妒嫉,而利益之争,总会给争夺双方的心头留下阴影,在失败者的心里埋下怨恨的种子。

无序而又无规则竞争的结果。

便是干事最多的人可能工资最少,干事最少的人却可能拿钱最多:才能最低的人可能职务最高。

才能最高的人却可能职务最低。

而这种不公,最能使同事之间心存芥蒂。

一个单位从办事员到领导之间的诸多等级,好比一级级阶梯。

除了有一飞冲天之才的人,绝大部分人要想求进步。

只有靠自己的才能或领导的提携一级一级往上登。

由于人多梯窄。

同事们在争先恐后地攀登那阶梯时,也就难免出现掣肘绊腿,你推我搡的“犯规”现象。

古代不乏奸臣当道的朝廷,而今也不乏奸小当道的单位:现代奸小与古代奸臣,虽然所处的时代不同。

并且在级别上相差很大,但其本质上并无多大区别,邀宠的手段也大同小异。

这些好小,不仅靠阿谀谄媚以博得上级的宠信。

而且靠挑拨离间、搬弄是非、告同事的黑状以求得提升。

他们既是领导的弄臣和鹰犬。

又是领导安插在下级中间的密探,大家身边有了这样的同事

一举一动都得小心。

谁若是不知密探的厉害,竟敢在单位直言领导的是非长短,恐怕栽了跟头,跌掉了门牙。

还不知脚下是谁使的绊儿。

一个单位有了这样的奸小,同事之间必然是互存戒心,貌合神离。

如果说单位是一个家庭。

同事便是这个家庭的成员;如果说单位是一支军队。

同事便是并肩战斗的战友:如果说单位是一台机器

同事便是这台机器的一个个部件。

家庭成员不和睦,日子就别想过得安稳;战友之间不团结,必然会削弱部队的战斗力;机器的某个部件出了毛病,整台机器便无法正常运转。

这个简单的道理似乎人人都懂。

但偏偏有一些人只顾自己争名夺利。

而不顾同事、不顾大局,致使同事之间鸡争狗斗,那个单位自然也被此等人闹得如同一盘散沙,毫无凝聚力。

【陈文涛荐自《教师报》2006年8月30日/哈 笑图】。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