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方定位扳颈法治疗405例颈椎病临床观察

【摘要】   以六方定位扳颈法治疗颈椎病405例,取得了满意效果:治愈75例,显效117例,有效97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96%。

【关键词】 六方定位扳颈法颈椎病;推拿疗法。

Abstract:Administer 6position fixation and neck turning method to 405 cervical spondylopathy, with satisfying cure effect: 75 cases were cured, 117 had marked effect, 97 had effect, 16 had no effect,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6%.

Key words: 6position fixation and neck turning; cervical spondylopathy;massage   从2004年6月至2007年7月,在门诊工作中,对其中的405例颈椎病患者治疗情况如下。

1 临床资料。

该组病人均来自本卫生所门诊,其中男155例,女250例,年龄最大者58岁,最小者22岁,平均40岁。所有患者均有数月或数十年病史,外院对其各型颈椎病的诊断,所能提供的x线光片为依据,均为知情自愿配合检查和评估。临床见各型颈椎病的体征外,触诊检查还可见不同程度的肌肉挛缩硬结,椎旁肌肉胀满,压痛,筋脉弹响等症。颈椎X线光片也分别显示为生理曲度线消失、 成角、 反弓、 反弧度、 椎体骨质增生、勾突关节变尖、 椎间孔横径变窄、 椎间隙狭窄、前后纵韧带钙化等客观征象。

2 治疗方法。

六方定位扳颈法治疗颈椎部位发生变化所致的临床病症,辨证施治,疗效可靠, 所谓六方,即颈部为配合治疗而做出的屈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颈的六个方向动作,并在此定位上寻找病灶,结合生物力学的科学原理,以手法扳移修正相关颈椎,达到临床治疗效果[1]。

2.1 扳颈方法。

牵提,医者一手托病人下颌,另一手以拇指、食指尽量伸开成“八”字形,托住病人后脑枕区部,两手同时用力向上适度牵提,可起到松缓病人颈部小关节和后缘间隙,减少神经根的病灶压迫作用,以改善颈部相应病灶的血流量,并通过较充盈的血循环,浸润无菌性炎症部位,减缓甚至吸收其炎性物质。以拇指指腹首先进行触诊患者颈部的阳性敏感痛点的程度及反射方位,以判断病情及定位,才能有的放矢施术,确保疗效。

2.2 屈颈位。

颈椎x线侧位片,生理屈度前倾幅度过大,临床指征病人后颈项肌肉张力松驰,采用此方位扳法,适用于C4~C7椎。

2.3 头颈后伸位。

颈椎x线侧位片,生理曲度变成直角,反弓,或反弧度。临床指征病人后颈项肌肉张力挛缩者,结合牵拉法,采用此方位扳法,适用于C1~C7椎。特别适用于C2~C4椎。

2.4 侧屈位。

颈椎x线正位片或斜位片颈椎小关节向一侧有细微移位者。临床指征病人颈项肌肉一侧挛缩,一侧松驰者,采用此方位扳法,适用于C4~C6椎。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