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法律之美 记辽宁阜蒙县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副局长李桂秋

“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

人们常说‘法律无情’,但我总是想让无情的法律在执法者手中变得有情、有义、有温度,让神圣的法律永远维护公正、绽放美丽!”这段话出自女检察官李桂秋

淡雅素妆、体态清癯的李桂秋,是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简称“阜蒙县”)人民检察院奋战在反贪一线的六名女干警之一,也是迄今为止阜蒙县院唯一从检22年从未离开过反贪工作的女检察官

作为基层院的检察官,默默奉献、奔波劳碌的李桂秋,累计参与办案400余件,其中立案侦查贪污贿赂犯罪类案件100余件150余人,为国家和人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500多万元,占据了阜蒙县院反贪工作总量的半壁江山。

年届半百、青春不再的李桂秋,曾先后多次荣获省级“最美女检察官”、“优秀侦查员”、市级“三八红旗手”、“个人三等功”、“人民满意政法干警”等诸多荣誉。

毕业论文网   办铁案,感人心   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是地处辽西的农业大县,拥有蒙、汉、满、回、朝鲜、锡伯等20多个民族。

因多数乡镇地处闭塞,且多民族杂居,部分民众的法律意识淡薄,这无疑给反贪侦查工作带来诸多困难。

2012年4月,沙拉镇某村村民公开举报本村农经员王某以虚报亩数的方式贪污国家粮食直补资金,李桂秋受命迅速展开调查。

她带领办案人员,从镇、县档案局查到有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250多册,二轮土地承包合同250多份。

有过企业会计工作经验的她,以查证粮食直补资金银行入账、付款账目作为突破口,掌握了关键的证据

但要查证五六年前的几百册账目谈何容易,况且那时的基层信用社都是手工记账。

最大的困难是涉及嫌疑人领取粮食直补的存折没有找到,信用社在当前的账目上又没有记录。

几百本账册已存放几年未动,积满了灰尘,每动一册,扬起的灰尘都呛得人咳嗽。

但是她和同事们还是坚持用一周多的时间,把90多笔的资金存付账目全部查清。

与此同时,李桂秋敏锐地意识到,此案背后定有同伙,于是在确认嫌疑人犯罪事实的基础上,深挖线索反复取证,又查出村党支部书记张某及村会计亲属等多名人员参与了贪污

自2007年起他们采取虚列各自亲属名字的方法领取粮食补贴款,虚报冒领总计17万余元,并将所得赃款全部平分用于个人消费。

法院依法分别判处王某有期徒刑十一年、张某等六被告人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

该案不仅创造了阜蒙县院查处涉农案件一案多人的新纪录,也成为破获涉农领域共同犯罪窝案、串案的经典案例。

因该案件的成功告破,李桂秋带领的侦查小组不仅得到了上级的认可,其他兄弟院也纷纷上门学习经验,借鉴李桂秋办案思路与方法。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该案的举报人,也是该村的村民对张某案件的判决结果非常不满,认为量刑过轻,要求重判,并且多次找到李桂秋,让她重新调查。

李桂秋一次次耐心地向对方解疑释惑,并用极为通俗的语言给其讲解相关的法律知识与司法程序。

怎奈举报人充耳不闻,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想法,并越闹越凶。

李桂秋强忍委屈,以极尽平和的语气劝诫对方。

此后,李桂秋又对该案的全部侦查过程写了长达34页的汇报材料,对案件的全部证据逐一进行详述,最终使得“闹访”者心服口服,对当初的胡闹行为深感羞愧,亲手为李桂秋制作了锦旗“农民的好女儿,信赖的检察官”。

2013年夏,有人举报红帽子镇某村党支部书记王某贪污国家粮食直补资金4万多元。

李桂秋不动声色地快速查实,将王某传唤到案。

王某显出一副“泼妇”的模样,拒不交待犯罪事实,态度极其强硬。

见此情景,李桂秋并未采取硬碰硬的强攻,而是“对症下药”以巧破千斤。

当时正赶上夏季,王某因为体虚、心情紧张加之一路奔波,造成体力透支。

脸色由涨红转为苍白,大汗淋漓,说话声音也越来越小。

李桂秋见状立即叫来120急救车,亲自陪同王某就医。

在整个就诊过程中,李桂秋如家人般忙前忙后为其安排诊疗。

经检查王某有严重的糖尿病史,急需两种药物进行治疗,但就诊医院没有此药,李桂秋毫不犹豫自掏腰包买来药品供其治疗。

在陪同王某输液的过程中李桂秋王某拉家常,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陈之利害,最终王某被感动,“竹筒倒豆子”般交待了全部犯罪事实。

证据,揪“蛀虫”   随着国家惠农、扶农补助项目和款项的增多,阜蒙县作为省级贫困县,扶贫、涉农职务犯罪案件多发。

2011年,反贪局接到举报七家子镇某村委会干部集体贪污国家“普九债务化解”专项资金7万元,李桂秋带队负责侦查

她发现村委会干部抱团作案,多亲族关系阻碍取证侦查工作陷入僵局。

几经实地走访,通过细微观察,李桂秋终于从为该村小学建房的建筑商入手找到了突破口。

经查,在2009年7月村委书记吕某伙同村委主任项某、妇女主任冯某等人以村委会筹建村小学教学用房资金名义,伪造向该村干部及村干部家属现金的借款手续及相关账目,套取国家“普九债务化解”专项资金7万元并予以私分。

证据面前,参与贪污的村委会班子全部认罪服法,一窝“蛀虫”就此被揪出。

自2008年开始国家对农民施行“家电下乡”专项资金补贴政策。

个别销售商采取多开标识卡、制作假标识卡、厂家多给销售商开具标识卡等五花八门的非法手段套取国家资金,有的还把残次品卖给农民。

针对惠民政策资金跑冒滴漏的问题,市县区两级检察院展开了专项行动,李桂秋接手专案的办理。

她所在的专案组每天都是最早一批出发,最晚一组归来。

日均走访农户45户,并逐一作好笔录、固定证据

然后再马不停蹄返回院里,将上百份的笔录认真核查核对。

从这些繁琐的数据中筛选汇总,再从几千份的档案中查找出证人所购家电享受补贴的核销档案,复印装订成册后形成完整的证据,最后到当地派出所和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机关进行沟通取证

不间断地奔走取证、连轴转地熬夜加班,年近半百的李桂秋明显感到力不从心,她的后背因心脏问题常常隐隐作痛。

每次病重,她也仅仅利用夜间去医院输液,白天照常上班。

专案工作开展近一年的时间,她核对汇总了五千余份笔录,打印“家电下乡”的补贴核销档案两万多页,基本完成了十个乡镇“家电下乡”专案的调查,已经立案16件17人,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240多万元。

有的放矢地打击了涉农职务犯罪,确保了涉农惠民政策在阳光下运行。

拍“苍蝇”,护民生   从打“老虎”到拍“苍蝇”,由中央至地方反腐败斗争迈向了“零容忍”和常态化,对民怨较大的基层腐败和小官巨腐出重拳。

2014年7月18日,反贪二科接到了蜘蛛山镇村民举报某村村支部书记张某在任职期间存在贪污问题。

经调查,李桂秋了解到张某是村里的“一霸”,认为自己在村上就是王法,连镇领导都完全不放在眼里。

在对张某的调查过程中,村民因为害怕打击报复,对涉及张某的问题都三缄其口。

针对在该村取证困难且收效甚微的情况,李桂秋果断调整侦查方向从会计账上入手,很快发现有几笔可疑账目,于是她找到了村农经员王某,并从其入手打开了突破口。

王某交代了与村书记、村主任合伙贪污两万余元的犯罪事实。

在此期间,李桂秋接到了恐吓电话:“大家都在这一亩三分地上混,你也是有老有小的人,凡事不要做得太绝,要啥不要啥,你自己掂量着办!”李桂秋没有丝毫退缩回答道:“依法办案是我的职责,孝老养幼更是我的义务,两样我都要!”在掌握了张某贪污证据后,2014年9月在办案人员几经传唤的情况下,张某才到院接受调查。

在讯问过程中,张某态度极其嚣张,完全不配合调查,几乎全程保持沉默且拒绝在讯问笔录上签字。

见此情形,李桂秋当机立断,对张某采取拘留强制措施。

张某抱着顽抗到底的架势,对自己的罪行百般抵赖。

李桂秋从容不迫地逐一向张某展示其犯罪证据,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形成了严密的证据链。

在铁证面前张某自知理亏,但依然怀有侥幸心理采取消极对抗。

在第二次提审张某时,已经是9月下旬,天气已经转凉,李桂秋注意到张某只穿了一双塑料拖鞋,便问张某:“你冷么?我让你家里人给你送一双厚点的棉鞋和衣服!”在看守所里度日如年的张某,戾气早已消弭。

听到来提审的检察官不仅没急于问案,反而对自己如此关心,最后一丝抵抗彻底崩溃。

不但交代了自己的犯罪行为,而且后悔自己对村民们犯下的罪行,表态愿意积极配合检察机关的工作,把自己的“事情”都说清楚。

经过深挖,又挖出同案犯2人,补充立案2人,使该案立案总人数达3人,犯罪数额总额达8万余元。

群众利益无小事,涉农职务犯罪案件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必须掐准每一笔证据,有效震慑涉农“蝇”贪,才能切实维护当地农户的合法权益。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

”是她对自己的勉励和鞭策。

李桂秋常说:“我是农民的女儿,有着农民般天然的质朴。

能有幸从事反贪工作,我没有理由不俭朴,没有理由不善良,更没有理由看着贪占国家和人民群众财产的犯罪行为漠视不管!”她也正以这样一种理念在检察岗位上传递着一名女检察官的至纯至美,并深深地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

李桂秋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基层女检察官的为民情怀和正义力量。

编辑:刘晨。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