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溪从痰论治月经病之探析

作者:王晓冰, 侯丽辉, 满玉晶, 吴效科。

【关键词】 月经病;,,痰;,,朱丹溪 毕业论文。

现代 中医学认为“痰”是月经病常见的一个病因,它可导致“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少、闭经、崩漏”等多种月经病。而朱丹溪首次把“痰”病因引入妇产科疾病,明确指出痰浊可以导致多种月经病,因此,也就将化痰燥湿之治法引入月经病的 治疗 。其 理论 比较集中地体现在《金匮钩玄》及《丹溪心法》两书中。他对从痰证辨治妇科月经病的立法、方药都有其独特的见解,为后世医家对月经病痰证理论的深化起到了巨大的 影响 。

毕业论文。

1 月经病痰证的病因病机 论文代写。

丹溪认为治疗月经病,一则重血,二则重痰,都关于气。调血,以气为主,血为配;化痰亦重调气。他从气机着眼认识痰、郁诸证的病因病机,《丹溪心法》中引严用和之言,“人之气道贵乎顺,顺则津液流通,决无痰饮之患,调摄失宜,气道闭塞,水饮停于胸腹,结而成痰”故认为气失通畅则津停为痰。正如虞传《医学正传・郁证》有谓,“气郁而湿滞,湿滞而成热,热郁而成痰,痰滞而血不行”丹溪还认为内伤外感俱可致气血运行失常而为气郁之由,“或因些少饮食不谨;或外感风寒;或内感七情;或食味过厚,偏助阳气,积成膈热;或资禀充实,表实无汗;或性急易怒,火炎上以致津液不行,清浊相干,气为之病”。其中丹溪尤重火热和虚损途,“肺受火邪,气得炎上之化,有升无降,熏蒸清道,甚而至碍升降,不得运用”,亦生诸症。所以丹溪论治疾病中,认为气血痰郁火是密切相关并深有内在联系的。这也是他整个学术思想统一性的反映。丹溪认为但凡妇人痰多体质,大多为体肥气虚。并首创“肥人痰多,瘦人火多”的理论。明确地把“痰”病因引入妇科月经病中。如《金匮钩玄》中有谓:“痰多占住血海地位,因而下多者,目必渐昏,肥人如此;肥人不及日数而多者,痰多,血虚有热。淡色过期者,乃痰多也。”而且认为:“漏是胃中痰积流下,渗入膀胱。肥人多是痰湿。”还指出:“肥盛妇人不能孕育者,以其身中脂膜闭塞子宫而致经事不能行”。《丹溪心法》中也提出:“若是肥盛妇人,禀受甚厚,恣于酒食之人,经水不调,不能成……”且提出“躯脂满经闭”的理论,并曰:“经不行者非无血也,为痰碍所不化也。”其独特的理论为后世从痰辨治月经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论文网

2 月经病痰证的治则治法 论文网

丹溪在《金匮钩玄》中专立痰门讨论其病症治法,根据病因病机特点可将其分为风痰、湿痰(附食痰)、痰火、痰淤、虚痰5类。而在妇科月经病中较为常见的是湿痰、痰淤和虚痰。 论文网

2.1 湿痰辨治丹溪倡言湿热相火,湿痰亦多兼火热,主要病机是“胃中痰积流下,渗入膀胱”,见症有崩漏,赤白带下,腹痛等,其治法有二,一“燥中宫之湿”以求本,二陈为主;二宜升,助气机之运化以消痰。正是《丹溪心法》中有谓,“肥胖,饮食过度之人而经水不调者,乃是湿痰,宜半夏、滑石、茯苓、白术、香附、川芎、当归”。丹溪还认为湿食之病俱在脾,故湿痰食痰,理多通融之处,其治亦近,故对于肥盛妇人之月经病总以燥湿化痰与消食导滞并行。 代写论文。

6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