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自信

摘要:文化自信是继党的十八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三个自信”之后的第四个自信。这是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结晶。如何认识文化自信提出过程、主要依据、丰富内涵、重大意义,以及文化自信和“三个自信”的辩证关系,文化自信和自觉、自强的内在关联是一个亟需探讨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关键词:学术自觉;理论创新;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7)05—0017—09。

一、文化自信提出过程。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证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运动和制度的统一。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入,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按照世界科学社会主义的共识,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统一的思想。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内涵和框架作了系统阐述,提出了全党要坚定道路理论制度“三个自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十八大后又提出了第四个自信文化自信,将“三个自信”拓展为“四个自信”。

早在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履新总书记的当天会见中外记者时即谈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开创了各民族和睦共处的美好家园,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富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上,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提出,“要讲清楚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提出文化自信的时代命题。3月7日,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贵州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指出文化自信比之三个自信更为根本。6月6日会见第七届世界华人华侨社团联谊大会代表时指出:“我们的同胞无论生活在哪里,身上都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烙印,中华文化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希望大家继续弘扬中华文化,不仅自己要从中汲取精神力量,而且要积极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中外民众相互了解和理解,为实现中国梦营造良好环境。”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12月20日,在和澳门大学学生座谈时提出:“建立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还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基础。”把文化自信提升到是三个自信“题中应有之义”和“基础”的战略高度。2015年11月3日,习近平在第二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期间会见外方代表时指出: “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把文化自信阐释为三个自信的“本质”和“三个更”的力量之源。6月28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一篇大文章。”“要固本培元,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引导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正式提出了四个自信。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更是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11月30日,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再次对文化自信的战略高度和重大意义作出详尽说明:“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远、更持久的力量。坚持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从上述简要梳理中可以看出,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化自信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逐步深化和拓展的,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文化的科学论述,特别是对党的十六大强调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党的十七届六中全會决定提出“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继承和发展。文化自信提出,既以中华优秀文化传统、革命文化作根基,又以当前文化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作导向,推动我国从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的转变。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创新提出的一个新的时代命题,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反映了我们党在文化建设上的自觉、自强和自信。新的党中央将“三个自信”拓展为“四个自信”,是我们党总结90多年来带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进行不懈奋斗的历史经验的概括,是反思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来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和框架的总体性部署,标志着我们党把文化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升到一个更新更高的整体自信水平,迈向了一种新的总体性的话语表达和理论建构。 相关热词搜索: 自信论文。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