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梁同书《书史.笔之匠》补正】 史匠

历来文献较少关注笔匠

清人梁同书《笔史》,专门设有一章《笔之匠》介绍历代笔匠,共92人。

梁同书辑录笔匠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开拓性。

但是,由于文献资料的局限,其整理工作也存在较多的缺陷。

首先是辑录人数较少,文字记载存在一定的讹漏。

其次,文献记录不详备,出处交代不完整。

这既不便于征引时的核实校对,也不利于后来深入研究的参考利用。

第三,大多笔匠的籍贯未予交待,且笔匠按时间排列也存在一些混乱。

后来,清末学者胡韫玉《笔志》又在梁同书的基础上于文献中搜检、增补20人。

虽然后来的学者又做了大量的补辑,但是在人数、文献以及籍贯等诸多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需要完善之处。

鉴于此,笔者不嫌烦琐,在前贤的基础上,遍检文献,再次梳理,共补得唐前笔匠14人。

笔者先将此部分录为一篇,公诸同好,请教于方家,亦了却前贤的心愿。

本编体例如下:一、凡见于梁同书《笔史》者均以�号标注,胡韫玉《笔志》 所补者,标注▲号并作注解。

二、凡标注�号,介绍笔工的文字均为梁同书原文,如有订正,笔者均加按语。

三、笔者补订了笔匠籍贯。

四、对梁文引用文献加注并补充相关资料。

五、大致以年龄先后对笔工作了排序,故对梁同书原文顺序有所调整。

蒙恬 (蒙阴)   牛亨问曰:自古有书契以来便应有笔,世称蒙恬造笔何也?答曰:蒙恬始造即秦笔耳。

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拄,羊毫为被,所谓苍毫,非兔毫竹管也。

李仲甫 *(颍川)   《列仙传》:仲甫,颍川人。

汉桓帝时,卖笔辽东市上,一笔三钱,有钱亦与笔,无钱亦与笔。

官师路扈▲   据葛洪《西京杂记》载,天子笔管以错宝为跗,毛皆以秋兔之毫,官师路扈为之。

以杂宝为匣,厕以玉璧翠羽,皆直百金。

北宫*   汉《官仪》曰:“尚书令仆丞郎月给赤管大笔一双”,篆题曰:“北宫工作”。

楷于头上,象牙寸半着笔下。

笔者按,笔匠“北宫”当为“北宫工”。

白马   据考古,1972年甘肃省武威市磨嘴子49号汉墓出土的毛笔,笔长21.9厘米,直径0.6厘米,笔头长1.6厘米。

笔杆中部阴文隶书“白马作”三字。

符合当时“物勒工名”的手工管理制度,白马当为制笔的笔匠

史虎   据考古,1972年甘肃省武威市磨嘴子49号汉墓出土的毛笔,笔长20.9厘米,笔腔直径0.6厘米。

笔杆中部阴文隶书“史虎作”三字。

史虎当为制笔的笔匠

韦诞▲(京兆)   韦仲将《笔方》见《齐民要术》,卷第九,四部丛刊景明钞本。

韦昶 *(京兆)   《书断》:晋韦昶好作笔,王子敬得其笔,叹为绝世。

昶字文休,诞兄,官至散骑常侍。

笔者按,梁同书文“好作笔“有误,当为作笔

见〔唐〕张怀�撰《书断》卷下,明刻百川学海本。

聂道真   笔者按,据〔唐〕释道宣撰《大唐内典录》载,晋清信士聂道真《众经录》一卷。

右依检晋惠帝永嘉中,禀受护公之笔匠也。

后自翻经,因�录云。

南朝姥 *   《酉阳杂俎》:南朝有姥,善作笔萧子云尝书用,笔心用胎发。

笔者按,见唐段少卿撰《酉阳杂俎》前集卷之六,四部丛刊景明本。

梁同书录文有误,“萧子云尝书用”当为萧子云常书用”。

铁头 *   开元中,笔匠铁头能莹管如玉,莫传其法。

亦见《酉阳杂俎》   王羲之(临沂)   王羲之常自制笔极佳,庾稚恭求而不与。

及在会稽谢公就求笺,库中有九万张,王悉与之。

桓武讶其不节,逸少之奢俭,庾谢之优劣也。

何植   《晋书》又曰:何植字符干,常以缚笔织扇为业,以奉供养。

何祯(庐江)   《晋春秋》云:何祯少孤,常以缚笔织扇为业。

善为智计,由是知名。

萧子云(兰陵)   《书萧子云别帖》:今世所传萧子云书,或见之碑,转相拓�,刻深画重,去真远矣。

虽况以春蚓秋蛇不谓过也。

丽正所藏,盖自唐贞观入录,后散亡民间,张河东初购得之。

五代入江南李氏,江南平,始还内府。

今视其书与世所闻异矣,劲特挺拔,更无后世俗态。

笔迹健瘦,萦丝裹铁,屈折尽妙,不露筋络,求于纤瘦浓淡,未尝有遗恨也。

昔子云作笔而心用胎发,故得纤细不失,或疑非兔翰不足称劲,是不然。

丰狐之柱,路扈尝用之。

但胎毛非壮发,不知可用以作笔否?此余未考也。

管子文*   《开元遗事》:有书生谒李林甫,称管子文,后化为笔。

《大唐奇事》管子文去后,有故旧大笔一。

其人携以白李林甫,林甫以笔置书阁,焚香拜祝。

其夕,笔忽化为一五色禽飞去,不知所之。

按,见〔宋〕叶廷�撰《海录碎事》卷十四百工医技部,明万历二十年刻本。

苌凤 *   《龙须志》罗隐喜笔工苌凤,语之曰:“笔,文章货也,吾当助子取高价。

”   笔者按,全文为:罗隐喜笔工苌凤,语之曰:“笔,文章货也。

吾以一物助子取高价。

”即赠雁头笺百幅。

士夫闻之,怀金同价,或以彩罗大组换之。

汝州士 *(汝州)   石晋末,汝州有一士,不知姓名。

每夜作笔十管,付其家,至晓阖户而出,面街凿壁,实(按,有误)以竹筒,如引水者。

有人置三十钱,一笔自跃出,(按以下,梁同书文有简省)势力取之,莫得也。

笔尽则取钱,携一壶买酒,吟啸自若。

率常如此,凡三十载,忽去不知所在。

又数十年,复有见之者,颜貌如故,人谓之笔仙。

笔者按,梁同书所录与原文有出入,故附录如下:石晋之末,汝州有一高士,不显姓名。

每夜作笔十管,付其室家,至晓阖户而出,面街凿壁,贯以竹筒,如引水者。

或人置三十钱,则一管跃出,十笔�尽。

虽势要、官府督之,亦无报也。

其人则携一�,吟啸于道宫佛庙酒肆中。

至夜,酣畅而归,其匹妇亦怡然自得。

复为十管,来晨卖之,如此三十载。

后或携室徙居,杳不知所终。

人有后数十年复见者,颜色如故。

时人谓之笔仙。

赵土次(长安)   长安市里风俗,每岁元日已后,迎作饮食相邀,号为传坐。

东市笔工赵土次当设之,有客先到如厕,见其碓上有童女。

略。

无名笔工(新淦)   唐世有刺郡江表者,时宰,嘱以新淦出笔,令制以寄。

刺史始至,召佳手,一老父应命。

百日才得二管,驰贡相府,既讶其迟,又薄其鲜。

试之,乃绝不堪。

大怒曰:数千里乃寄两管恶笔来。

刺史闻之惧,欲置老父于罪。

老父诉曰:使君毋草草,我所制乃欧褚所用。

丐先示以相君翰墨,容再制,�不称,甘鼎镬。

遂示之,笑曰:如此只消三十钱笔。

不日,献五十管。

再使至长安,相一试,大喜。

复书,乃优,赐匠者。

夜窗偶试昆陵张颢笔,戏为之赋。

黄晖 *   齐己《寄黄晖处士诗》:蒙氏艺传黄氏子,独闻相继得名高。

锋�妙夺金鸡距,纤利精分玉兔豪。

笔者按,《寄黄晖处士》全诗为:蒙氏艺传黄士子,独闻相继得名�。

锋�妙夺金鸡距,纤利精分玉兔毫。

濡染只应亲赋咏,风流不称近弓刀。

何妨寄我临池兴,忍使江淹役梦劳。

笔者按,梁同书文“黄氏子”误,当为“黄士子”。

杨生   朱存理撰《珊瑚木难》卷三《怀素真迹今在李驾部处》载:酒狂,昨日过杨少府家,见逸少阮步兵帖,甚发书兴也,颠素何可以到此,但恨无好纸墨一临之耳。

比见献之《月仪帖》内数字,遂与右军并驰,非后人所能到。

一点一画便有新奇之法,此乃得钟弟子宋翼三过波藏锋法。

酒狂,见此遂大吐出胸中霓耳。

《千文》早晚纳去,俟杨生缚笔至可为也。

兹不具,酒狂藏真。

李郁(广陵)   �,吉州庐陵人,世居赤石洞,为酋豪。

黄巢之后,江表寇盗蜂起,�于乡里保聚徒众得数千人,自为首领,捕逐群盗,有功本州岛岛,补�永新制置使。

�雅好儒学,精《左氏》《春秋》。

当兵荒之岁,所在饥馑。

�延接文士,曾无虚日。

治具勤厚,人多归之。

广陵笔工李郁者,善为诗什。

�尝贻书于郁,以白金十两市一笔。

又令郁访石本《五经》卷,以白金百两为直。

广陵人相谓曰:�以十金易一笔,百金酬一卷,况得士乎?   张季文▲   杨慎《丹铅总录》,皇甫松《大隐赋》书抽虎仆,射用牛�。

《博物志》有兽缘木,文似豹,名虎仆。

毛可取以为笔,今俗名九节狸。

张季文尝以此笔作笔,信为佳也。

笔者按,胡韫玉补辑出处有误,当为《升庵集》。

杨慎《升庵集》原文为:“张季文为尝以此笔见贻,信为佳也。

” “以此笔见贻”而非“以此作笔”,因此,张季文是否为笔匠,存疑。

陈氏(宣州)   按,据〔宋〕苏易简撰《文房四谱》卷一《笔谱》云,世传宣州陈氏世能作笔,家传右军与其祖求笔帖,后子孙尤能作笔

至唐柳公权求笔于宣城,先与二管,语其子曰:“柳学士如能书,当与此笔。

不尔,如退还,即可以常笔与之。

”未几,柳以为不入用,别求,遂与常笔。

陈云:“先与者二笔,非右军不能用。

柳信与之远矣。

”   又按,宋代唐仲友《悦斋文钞》:“然鉴笔亦甚难事。

柳公权求笔于诸葛氏,卒还其先与者,而取常笔。

况他人乎?”苏易简与唐仲友两说必有一误。

诸葛氏   据〔宋〕陶谷撰《清异录》:伪唐宜春王从谦,喜书札,学晋二王楷法,用宣城诸葛笔,一枝酬以十金,劲妙甲当时,号为“翘轩宝�”。

士人往往呼为“宝�”。

注释:   ① 梁同书《笔史》云:“我朝名人诗文集中标笔工姓名者,当复不少。

予寡陋�懒,不能遍检录出,倘有好事者为予补之,则幸甚。

”《频罗庵遗集》卷十六,清嘉庆22年陆贞一刻本。

何藻辑《古今文艺丛书》,江苏广陵古籍刻书社,904页。

③ 〔晋〕崔豹撰《古今注》下 ,四库丛刊三编景明本。

④ 胡蕴玉补辑,见民国何藻辑《笔志》《古今文艺丛书》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

⑤ 〔晋〕葛洪撰《西京杂记》卷一, 明刻汉魏丛书本。

⑥ 胡蕴玉补辑,见民国何藻辑《笔志》《古今文艺丛书》,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

⑦ 〔唐〕欧阳询撰《艺文类聚》卷五十八“杂文部四”,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⑧ 胡蕴玉补辑,见民国何藻辑《古今文艺丛书》,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

⑨〔唐〕释道宣撰《大唐内典录》卷十下, 清径山藏本。

⑩ 〔清〕刘友光撰《香山草堂集》 二百八十,清康熙刻本。

〔宋〕李�撰《太平御览》卷第七百二“服用部”,四部丛刊三编景宋本。

〔宋〕苏易简撰《文房四谱》卷一“笔谱上”, 清十万卷楼丛书本。

〔宋〕董�撰《广川书跋》卷六,明津逮秘书本。

〔唐〕冯贽撰《云仙杂记》卷四,四库丛刊绩编景明本。

〔宋〕苏易简撰《文房四谱》卷一“笔谱上”, 清十万卷楼丛书本。

〔唐〕唐临撰《冥报记》卷下,大正新修大藏经本。

〔宋〕岳珂撰《玉楮集》卷三, 清钞本。

〔唐〕释齐已撰《白莲集》第七,四库丛刊景明钞本。

〔明〕朱存理撰《珊瑚木难》卷三,民国适园丛书本。

〔宋〕路振撰《九国志》卷十一,清守山阁丛书本。

胡蕴玉补辑,见民国何藻辑《古今文艺丛书》,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

〔明〕杨慎撰《升�集》卷八十一,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文津阁四库全书本。

〔宋〕苏易简撰《文房四谱》卷一,“笔谱上”,清十万卷楼丛书本。

〔宋〕唐仲友撰《悦斋文钞》卷九,民国《续金华丛书》本。

〔宋〕陶谷撰《清异录》卷四,民国景明宝颜堂秘籍本。

1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