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防护演习带来的思考

从2009年6月开始,我园开展了一系列《关爱生命、安全发展》主题教育研究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知识与能力存在脱节的现象,为此我们通过案例教育,对幼儿园“如何提高幼儿自我安全保护的知行统一”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毕业论文网      案例一:不跟陌生人走!      在幼儿园里,作为老师该如何教导和看护好孩子,如在没有成人看管时,面对陌生人,尤其是小班的小朋友们警惕意识如何?会不会因抵挡不住各种诱惑而被冒领、绑架、拐骗?如何教导孩子们抵抗诱惑?如何教导我们的孩子具备保护自己的能力?成了老师家长都很头疼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近日,一场精心策划的“诱拐演习”在我园小班部上演了!   情景一:薛老师在户外带孩子游戏,突然接到一电话,说有急事离开,让孩子在原地等一会儿,这时陌生人出现了!(“陌生人”准备了弹性球、糖果、漂亮的饰物等小道具。)面对“陌生人”主动和他们打交道,小朋友们一开始对陌生人显得比较排斥,他们不说话也不理睬,但当”陌生人”把相机和包装漂亮的糖果拿出来时,还是吸引了10多个小朋友的注意一一有的小朋友上前摸摸相机,还有的一直盯着”陌生人”手中的糖果。陌生人在他们身边逗留了一段时间、小朋友便对“陌生人”的防备慢慢减弱了。这时,源源还主动向“陌生人”大曝自己和其他小朋友的隐私,如哪位小朋友吃饭比较慢,她和哪位小朋友是好朋友,甚至告诉“陌生人”她的家庭住址等。“和阿姨说了这么多,不怕她是坏人吗?”老师走过来提醒她说。于是,源源用警惕的眼睛盯着“陌生人”,不再跟陌生人说话了!其他的孩子也纷纷将糖果还给“陌生阿姨”,有几个孩子想想害怕,就哭了。   玩具和零食对小朋友充满诱惑,一堆好吃的糖果“骗”走了全班三分之一的孩子。   情景二:“你家里有事,妈妈叫同事阿姨来马上接你回家。”“陌生阿姨”叩开小四班的门,对正在认真上课的澍澍说。澍澍听到后,马上起身,走出教室,拉着”陌生人”的手走到幼儿园大门口,也没有和“陌生人”交流过一句话。马上要踏出幼儿园大门了,“陌生人”问澍澍:“你认识阿姨吗?以前见过我吗?”他点点头回答:“你是妈妈的朋友,以前见过!”孩子的眼神里,充满了对一个自称她妈妈朋友的陌生人的信任,弄得老师哭笑不得。   澍澍轻易地相信了陌生的阿姨的话,并跟她走出教室。   情景三:“陌生人”把澍澍藏好再回到小四班,这次“瞄准”了另一位小男生,没想到却失败了。他反问“陌生人”:“你知道我家住在哪里吗?我爸爸妈妈叫什么,做什么工作的?”一连串的问题把“陌生人”问得哑口无言。见“陌生人”答不上来,他不罢休,指着“陌生人”对其他小朋友说:“她是个骗子!”、“澍澍就是被她叫出去的。”、“一定是被她卖掉了!”小四班的小朋友你一言我一语,一时间教室像炸开了锅。最后,小朋友们忙着向老师“告发”,并大声喊着要把”陌生人”抓起来。   这位机灵的男小朋友用警惕的眼睛盯着“陌生人”,告知老师陌生人”是“骗子”!      案例反思   1 从以上三个片段可以看出:由于日常生活中,我们老师曾经对幼儿进行过“不跟陌生人走”的安全教育,因此孩子对不跟陌生人走已经具备或多或少的自我保护概念,这为“知”向“行”的转化奠定了基础,而在现实中出现了孩子最为本真的一面,演习结果发现,在我们“陌生人”哄骗下竟然多数幼儿经不住诱惑受骗了!说明孩子的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还比较差,这需要我们的不断强化的指导和教育。   2 幼儿的知行不统一与他们的年龄特点密切相关。由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他们行为的判断力和自制力都比较差。另外也与性格有关,性格外向的幼儿大大咧咧容易相信别人从而受骗,相反,内向的孩子比较胆怯,不容易对他人产生依赖感较警觉,不容易受骗。      教育策略   1 集体意识要加强:重视幼儿自我保护知识与能力的随机教育,并加强集体观念意识。如外出集体郊游或放长假之前,叮嘱孩子一定不要离开集体,要结伴而行,要认清周围一起出行的人,并留意身边的人,如有谁不见了一定要及时告诉老师或家人。   2 不随便接受“贿赂”:我们要培养孩子从小养成不随便接受别人东西的习惯,告诉幼儿在接受别人东西之前,一定要征得老师或父母同意。这既是一种礼貌,也是避免孩子误入骗局的好办法。   3 多了解家庭信息:实施幼儿安全防护的家园同步教育,是幼儿健康安全成长的重要保证。提醒家长尽可能的让您的孩子多了解家庭成员信息,如家人的姓名,家庭住址,多与孩子聊聊父母的工作近况、个人爱好等等,这样既增进了亲子之情又便于孩子遇到陌生人时能自如地应付。   4 学会求助或反抗。   作为老师家长要告诉孩子,当你无法判断他是不是坏人,是不是该相信他时,要懂得向身边的人求助,借助外部力量保护自己:另外对于胆小、内向的孩子遇到陌生人,不敢拒绝,我们应该培养他们的反抗意识,如遇到不认识的人拉你走,一定要敢于大声说“不”。   当然,我们在进行安全教育时还需注意“度”的把握,不能因噎废食,不要因为怕孩子被拐就不让他们和外界接触,相反让他们多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才能培养他们机智的交往能力,才能牢牢树立自我防范意识。作为教育者,我们在课程设置中应多加强安全教育的内容,帮助幼儿获得更多的信息,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将一些常见的拐骗术告诉幼儿,并教会他们如何防范,抓住身边的小事,引导幼儿提高突发事件的能力。      案例二:着火了怎么办?      情景一:晨间活动刚结束,点点小朋友突然跑过来说:“周老师,扬扬的手被打火机烧了。”老师急忙跑过去一看,曾扬的手被烫红了。这时,林建小朋友凑过来说:“不能玩打火机,上次我隔壁的小孩儿玩打火机不小心把棉被给烧着了,差点连房子也烧了。”浩浩说:“要是房子也烧着了,人还在里面怎么办?”“报警,请消防员来救火!”“消防员是怎样灭火的?”孩子们的问题越来越多,好奇心也越来越强。   情景二:为了增强孩子们的消防意识,我们开展了“着火了怎么办?”的社会活动。让孩子根据以往获得的知识经验展开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当你发现房屋或家里的物品着火,而且火越烧越大时,你该怎么办?”强强说:“我就打119电话,报火警,请消防叔叔来帮忙!”浩浩:“我用大大的水管来灭火!”苗苗:“我就赶紧喊大人来救火!”扬帆:“可以用灭火器来灭火”   然然说:“我妈妈说可以用拖鞋把火给打灭掉!”强强说:“那很危险的,要是火越烧越大,房子着火了,一定要抓紧时间赶快逃,不然会被火给烧死的。”……“如果是你的衣服着了火,你怎么办呢?”青青:“赶紧把衣服脱掉,然后用水灭火。”铮铮:“可以在地。

上打个滚就让火给灭了。”航航:“赶紧把衣服脱掉,使劲地甩。”“如果你家里着火了,屋里很多烟怎样逃出来呢?”帆帆说:“我知道的,要用湿毛巾捂住嘴巴和鼻子,弯下腰往外跑!”“很对,那为什么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又为什么要弯着腰往外跑呢?”   孩子们一脸茫然,摇摇头,不知道!   情景三:大班消防演习活动“着火了!”一声尖锐的报警信号后,小朋友发现走廊里着火了,而且浓烟四起,很多小朋友显得非常害怕,不知所措,这时,各班教师及时提醒幼儿听到警报看到浓烟后不要慌乱,迅速就近用水浸湿毛巾、手绢、衣物捂住嘴巴和鼻子,弯腰逃离现场,但有的小朋友已忘记弯腰甚至匍匐前进,冒出的浓烟呛着小朋友咳嗽不止,现场比较混乱,在各班级老师指挥带领下沿疏散标志就近从安全出口撤离   “火灾”现场,方才得以有序退场,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着火啦!快,捂好湿毛巾跟好老师撤退。   案例反思   1 从以上三个片断可以看出:幼儿对自身的安全防护已具备浅显的知识。但是,他们的安全防火知识和能力都比较差,有的措施根本达不到防火目的。   2 通过首次模拟演习,教师和幼儿感触很大,在演习结束后,幼儿的相互交流评价中,发现我们自己是“说一套做一套!”如:遇到火灾,没一人想起打报警电话,没一人想起用灭火灭火等等,当真正发生火灾时,大家是比较慌乱的。   3 也小朋友老师提出一些问题:“如果很高很高的楼房着火了,消防车的水管够长吗?” “那么高的大楼水怎么喷得上去7”   “消防车上的水够用吗?不够了怎么办?”等等。可见幼儿安全消防设施设备的结构、性能等了解的还不够清楚。      教育策略   1 消防叔叔请进来:幼儿园每学期应设有一个“防火周”,可以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请消防员来园为幼儿进行消防知识专题讲座,讲解消火栓、灭火器等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以及火灾发生后如何逃生等。也可以走出去,组织幼儿实地参观消防局,让幼儿认识消防车、防火衣、烟雾探测器等消防设施设备,并初步了解他们的使用方法。   2 宣传消防你我他:可以利用区域活动时间,师幼共同布置班级“消防安全”的主题环境。在前期参观获得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我们协助幼儿共同收集有关的安全标志、图片、影像等宣传资料,组织幼儿人人动手,自己画或从网上下载一些关于消防安全的有趣图片,每人创意设计一幅“消防安全你我他”的简报,并让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创作成果”,给大家讲一个关于消防安全的故事。另外,在艺术活动中,孩子们还可以根据录像或画册等来自制一些消防用品,如灭火器,消防队员制服,灭火用的长长的水管等。制作完后,大家一起讨论这些东西各自的用途,他们自制的消防用品接下来作为角色游戏的道具。这样,使幼儿进一步加深对安全防火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3 现场模拟多演习:为了进一步将幼儿获得的感性经验转化为实践经验,我们可以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多开展一些现场模拟演习活动:“着火了怎么办?”、“面对地震我会这样做!”、“不跟陌生人走”等等。首先教师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关于消防安全孩子们感兴趣的任何内容,如消防演习有哪些步骤,怎样逃离火灾现场,有哪些消防用品等;接下来在各种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就可以去亲身体验刚才所讨论过的内容。老师也会为他们准备大量的道具,如由一个大纸箱和四个小椅子组成的消防车,消防队员的微章等,角色游戏中一些孩子表演救火队员,练习怎样使用一些灭火器材,而另一些孩子则表演逃离火灾现场的人,练习一些逃生的动作或自救技能,如假装滚灭身上的火苗,趴在地上匍匐前进等,这样可以将孩子获得的“知”不断地在“行”中得以运用,特别是演习结束后的交流与评价,有效的巩固了幼儿已有的正确经验,促使幼儿将自己的感性认识付诸实际行动,这样当孩子真正面对种种安全实际问题时,才会“临危不乱”。   4 家长配合共防火:在安全教育方面,我们不仅要得到家长的全力配合和支持,而且要善做一个有心人,会巧用家长资源,为安全教育“添砖加瓦”。我们可以邀请消防员、医生等“家长老师进课堂”的良好契机,通过讲故事、举实例、看影片等多种形式对幼儿进行防火安全教育:另外,提醒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将火柴打火机等易燃物品放在孩子不易拿到的地方,禁止孩子玩火,玩弄电线插座等:引导家长在告诉孩子各种物品用处的同时,也要告诉孩子正确的使用方法及可能带来的危险。   幼儿的“知”与“行”不统一是他们身心发展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在促进幼儿安全知识最终转化为安全行为的过程中,必须发挥我们教育者和家长的中介和纽带作用,针对幼儿在自我安全防护中存在的问题,巧妙地利用各种积极有效的方法对幼儿进行正确的认知行为的引导和督促,帮幼儿更好地由“知”向“行”转化,最终达到”知”与“行”的统一。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