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作孽不可活 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晚清的中国实际存在4股政治势力:1、皇族亲贵,2、官场洋务派(以袁世凯为代表),3、主张改良立宪派(以汤化龙、梁启超等为代表及大量的工商业士绅),4、主张推翻满清的革命党(同盟会孙中山)。

武昌起义充其量不过是起了导火索的作用。

是载沣的一系列倒行逆施,促成了洋务派立宪派革命党的联合,合力推翻了大清王朝300年的统治。

1908年11月15日,控制清朝政权达47年之久的慈禧去世。

12月2日,光绪帝的亲侄子溥仪继位。

作为溥仪的亲生父亲,醇亲王载沣以摄政王的身份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

载沣摄政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于1909年1月21日免了袁世凯的职。

溥沣本来想直接处死袁世凯,但慑于袁在新军及朝庭内外的强大影响力而作罢。

随后,载沣开始加强对全国军队的控制。

1908年12月,载沣下令编练禁卫军,改编直隶卫戍部队;载沣所任用依靠的无一不是满清亲贵。

1909年,他代皇帝自任全国陆海军大元帅,宣布统一全国军政大权。

载沣认为有兵在,就可江山永固。

5月8日载沣出笼的新内阁名单人选,皇族和旗人占了大半,这个内阁被人们戏指为“皇族内阁”。

数度“预备立宪”和推迟立宪,关停各省谘议局和重开谘议局

“宪政”成了清室苟延残喘的把戏。

1909年6月免去津浦铁路总办道员李顺德等汉族官员的职务。

载沣就此征求张之洞意见时,张说:“不可,舆情不属”。

载沣坚持,张又说:“舆情不属,必激变”。

载沣不以为然地说:“有兵在”。

张之洞无话可说,在载沣离开后叹息道:“不意闻此亡国之音”。

“有兵在”是亡国之音

张之洞的话没有错。

载沣拒绝政治改革,主张温良改革的立宪派(工商业士绅)抛弃了他,打压汉族官员,使统治层中最有生气的洋务派离开了他。

大清亡于载沣,是自作孽不可活。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暴发,参加起义的部队不过3000余人,而同期仅北_京的新军就有lO多万人,加上八旗兵,这点起义部队的力量根本就算不了什么。

而最令人们惊叹的是,武昌起义后2个月内,在起义部队未出武昌的情况下,就有湖南、广东等15个南方省份宣布脱离清庭。

事实证明:推翻大清的“兵”原来都是“大清”的兵,南方新军里有革命党立宪派袁世凯的北军里是北洋派、革命党立宪派都有。

有说,载沣如早下狠手,杀袁世凯就不会被“逼宫让位”了,实则不然,袁身后站着统治集团内改革派(洋务派)全体。

即便杀袁,如果不尽快召开国会,仿效英国、荷兰、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士绅立宪派和权贵立宪派失望之极,也会转向。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