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西南云大”都市经济圈的总体构想

摘 要:基于区域特色的都市经济圈建设已然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

从打造“西南云大”都市经济圈的重大意义、现实基础、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与模式选择等方面入手,提出总体构想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西南云大”;增长极;极化效应;扩散效应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9—0105—02   作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有机结合体,都市经济圈既体现了圈内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相互促进,更表现为整个都市经济圈经济协调发展和资源的空间优化配置。

因其具有聚集效应、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的特征,都市经济圈业已成为国内和世界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

一、打造“西南云大”都市经济圈的重大意义与现实基础   (一)重大意义   加快构筑“西南云大”都市经济圈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握“一带一部”新定位的具体实践,是国家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战略对衡阳提出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衡阳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客观需求。

一是从“泛珠三角”区域发展看,“西南云大”都市经济圈位于国家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往北对接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往南承接珠三角、海西经济产业转移,往西借助广西与东盟的优势。

加快构筑“西南云大”都市经济圈,不仅是加速珠三角一体化进程的现实要求,更是珠三角区域谋求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的合理选择。

二是从湖南省看,湖南省“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一核三极四带多点”的区域发展格局,着力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做大做强区域中心城市,做特做精县级市和县城,积极发展小城镇,推动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构建结构合理、布局协调、功能互补的新型城镇体系。

构筑“西南云大”都市经济圈,使之成为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区,与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试验区、大湘西武陵山区国家扶贫攻坚示范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一起,成为进一步提升湖南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载体。

三是从圈内各城市看,以衡阳中心城区为中心,统一规划四地与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对接城市管理,是衡阳优化区域资源配置,拓宽城市发展空间,壮大中心城区经济实力必然的战略选择。

(二)现实基础   “西南云大”都市经济圈空间范围是以湖南省衡阳中心城区为核心,衡阳县城西渡、旅游胜地南岳区、衡南县城云集、工业强镇大浦为副中心大都市区。

一是区域区位优势明显。

西渡、南岳、云集、大浦四地分列于衡阳市四周,距市区较近,互通共融性很强,同时,该区域正在加快形成“1189”的立体交通格局,融入“中部崛起战略”“长株潭城市群”“西部大开发”和连接粤港澳东盟自由经济圈发展格局,综合商务成本低,生态环境优良,承载空间大,合作基础好,具有显著的地域性优势。

二是区域产业基础雄厚。

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西南云大”都市经济圈正在着力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大力培植新兴产业,呈现出产业结构逐步优化,自主创新特色鲜明,产业基础逐步夯实的发展态势,形成了先进制造业、输变电、盐卤及精细化工、有色金属深加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

众多的产业集群和优质的承接平台,有利于该区域的改造提质。

三是区域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作为湖湘文化主要发祥地与传播中心衡阳地区,拥有闻名中外的红色文化与抗战文化,孕育了“三教合一”独特的宗教文化,涌现了星光闪耀的名人文化。

在文化与经济联系越发紧密的背景下,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是“西南云大”都市经济圈实施文化战略的现实优势,为经济圈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成为发展区域文化产业的战略资源。

四是区域分工日趋合理。

西南大都市经济圈“一核多中心”格局正在形成,区域分工趋于合理,城市定位更加清晰。

作为核心城市衡阳,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挥创新先导和引领作用。

西渡大力发展电子、医药、陶瓷、太阳能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

南岳作为世界旅游名区、南中国旅游休闲中心、湖南旅游龙头,大力发展旅游业。

五是区域经济实力雄厚。

西南云大”都市经济圈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强势进驻全省“第一方阵”。

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复合增长高达1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 000美元,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产业占比明显下降,第二产业的主导作用凸显,工业园区产值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均达到40%以上。

二、构筑“西南云大”都市经济圈的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省委“一带一部”“三量齐升”与“五化同步”总战略,市委市政府“六大联动、六大提升”总要求,结合当前“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系列部署,借鉴国内外都市经济圈发展的先进经验与成功模式,力争到2025年,将“西南云大”都市经济圈打造成湘南地区乃至湖南省最具活力的增长极、建成国家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发展高地。

(二)发展目标   加快发展西南云大”都市经济圈,必须精准把握各个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和趋势,兼顾“西南云大”都市经济圈内各城市的禀赋差异,遵循都市经济圈发展的一般规律,分阶段有序推进。

第一阶段是“强核”阶段。

衡阳作为“西南云大”都市经济圈中心城市,要善于抢抓发展机遇,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发展动力,合理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引导区域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吸引区域内各要素向核心城市集聚,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形成集聚效应。

第二阶段是“外溢”阶段。

核心城市规模的增长容易导致规模不经济现象,诸如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等,在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郊区化的背景下,客观上产生了“外溢”的力量,政府规划建设“卫星城”或“新城”将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第三阶段是“布网”阶段。

作为“西南云大”都市经济圈的四大卫星城市,不是核心城市的附属,而是整个都市经济圈的重要功能区,完善“西南云大”都市经济圈的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包括高速公路、能源供应、水资源供应、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等。

第四阶段是“耦合”阶段。

加强对“西南云大”都市经济圈的资源、产业、管理和技术的有效整合,促进圈内经济发展和规模的有效扩大,从而形成与“长株潭城市群”“西部大开发”、粤港澳东盟自由经济圈、“中部崛起战略”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与协同发展,耦合成更大规模的都市经济带。

三、构建“西南云大”都市经济圈的模式选择   选择“点―线―面”动态发展模式,发挥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作用,遵循市场规律,实现“西南云大”都市经济圈经济由不平衡发展到协调平衡发展

(一)确立增长极   发挥各中心城镇在技术、人才和资金比较充裕的优势,以各中心城镇为中心向周边地区推开,建立多元增长极点。

衡阳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西渡大力发展电子、医药、陶瓷、太阳能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南岳大力发展旅游业,兴建旅游工艺品生产基地,发展演艺娱乐业和饮食服务行业。

云集突出发展临空经济产业和软件开发产业,建成物流和轻工业中心发展机械加工配套产业

大浦着重发展有色冶炼、盐卤化工、制造业。

(二)建立“点―轴式”扩散轴   一般以铁路干线、公路干线、大江大河及大湖沿边航道和濒临沿海的陆地带为辐射的带状源,向两翼地区或上下游地区推开。

辐射干线上的城市或地区的资本、技术、人才和先进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就会向两翼落后地区传播,整体上推进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

具体讲,可划分为三条主路径:一是公路网扩散轴,如以衡西快速干道、衡大高速公路、衡云干道、南岳高速公路为主干道,以各市、县、镇公路网为支路形成陆上交通网络;二是铁路扩散轴,如京广、武广、湘桂、湘桂复线、衡茶吉、怀邵衡、安张衡、娄衡和岳长衡铁路轴;三是水运网扩散轴,以湘江、耒水、蒸水主航道及其支流水运网为轴。

连接公路、铁路和水运运输网,形成轴线向两翼地区推开,促进当地经济升级发展

(三)形成经济圈   面辐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摊饼式辐射,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逐渐与周边地区进行资本、技术、人才、市场信息的交流,自然资源和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以及生活习惯的流动和传播,使后者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并逐渐向外推移;另一类是跳跃式辐射,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跨过一些地区直接与落后地区进行交流和传播,使后者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

具体来讲,可分为两个层次的经济圈:第一个层次可称为“一核四星式”经济圈

在确立衡阳、西渡、南岳、云集和大埔多元增长极之后,每一增长极与周边地区形成梯度落差,产生扩散效应,达到地区优势互补。

第二个层次可称为“前沿―腹地”经济圈

经济圈是与“一核四星式”经济圈的极化效应相衔接,通过扩散效应的发挥而形成辐射面,以带动腹地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

通过上述三种模式的有效融合,将散点增长极、点―轴式“城市连绵带”“一核四星”与“前沿―腹地”经济圈的辐射交织起来,形成复杂的辐射网络。

参考文献:   [1] 刘沛林,皮修平.衡阳经济社会发展蓝皮书(2013―2014年)[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5.   [2] 刘铁.京津冀经济圈协同发展模式研究[J].商业时代,2010,(17):134—135.   [3] 胡晨光,等.“有为政府”与集聚经济圈的演进―― 一个基于长三角集聚经济圈的分析框架[J].管理世界,2011,(2):61—69.   [4] 于涛方,文超祥.2000年以来首都经济圈区域结构与变迁研究[J].经济地理,2014,(3):34.   [5] 胡晨光.集聚经济圈产业集聚的点轴增长与收敛――以长三角为例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经济学家,2013,(6):69—77.   [责任编辑 吴明宇]。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