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区人口状况研析石门二路社区建设发展的趋

社区人口状况研析石门二路社区建设发展的趋向李克垣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在城市管理中重新引入“社区”概念(1(后,社区发展就与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而社区从来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它是一个区域性的社会,涵盖了地域、人口、区位、结构和社会心理等要素。在诸要素中,人口可以说是构成都市社区的第一要素。任何社区的存在都必须以一定数量的人口为前提,都市社区发展速度首先受制于都市社区人口状况。适度的社区人口数量和质量,是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社区人口是具有稳定社会交往关系的一定数量规模的人群。(2(既包括常住人口,也包括暂住人口;既包括男性人口,也包括女性人口社区人口涉及人口的数量、构成和分布,社区的特点常常取决于人口的结构。人口的职业结构决定了社区的工业、农业、商业、科技等不同类型,人口的社会生活结构决定了社区的生产、消费等不同类型。社区发展变化同人口发展变化紧密相联,并受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发展变化的直接影响。本文基于第五次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普”)资料的深度开发利用这一目的,就人口发展变化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这一课题进行研究。研究的进路不是从概念到概念的逻辑推证,而是选择石门二路社区――上海中心城区的一个社区――这一个案作为研究的着眼点,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即将加入WTO及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的宏观背景、上海市确立建设“四个中心”(3(发展战略的中观背景、静安区创建“双高区”(4(和推进北部地区旧区改造的微观背景下展开。研究的落脚点不在于得出人口发展变动对区域发展影响的一般结论,而在于指出人口发展石门二路社区这一个案的建设发展规划所具有的指导意义。然而,从对个案的研究中,并不排拒得出一些普遍性的启示和参考价值。 毕业论文 由于这种追求,本文没有按逻辑上归纳或演绎的结构形式展开叙述,但其理论主线是清楚的,它力求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背景下,考察石门二路社区这一都市社区人口发展趋势及其对社区发展的影响。按照这种思路,本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将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对石门二路社区人口现状进行分析;第二部分基于静安建设“双高区”和北部地区开发对社区人口发展的影响,探寻与之相适应的人口数量、结构、质量、构成、变动等人口发展趋向;第三部分从满足将来人口发展的需要,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大胆地提出石门二路社区建设规划思路;最后的结束语则对本文观点进行一个总结。第一部分石门二路社区人口状况分析在展开本部分的论述之前,有必要对石门二路社区的情况作一个简单的交待。在我国,目前城市社区的界限通常是与街道的行政区划相一致的,[5]石门二路社区的区域范围也与石门二路街道办事处的行政区划相一致。位于上海中心城区静安区的东北部,东起成都北路与黄浦区相邻,西至江宁路折武定路接泰兴路与江宁路街道相连,南临繁华的南京西路与南京西路街道毗邻,北隔苏州河与闸北区相望。(如图1—1所示)面积1.09平方公里。石门二路街道这个格局的形成是1994年10月由张家宅街道和武定街道合并而成的。石门二路社区2000年3月被评为上海市文明社区,但目前仍然是以旧住房为主的老城区,二级旧里及以下建筑达26万平方米。

作文 。[11]陈剑:“中国人口生活质量比较研究”课题组1992。传统“三要素”论,另加“思想道德素质”,北京大学张纯元教授为此观点的代表。[12]参见静安区人民政府:《静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2001年2月,第8页。[13]参见静安区人民政府:《静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第19页。[14]参见静安区规划局:《静安北部地区(北静安地区)开发改造纲要》,第2页。[15]关于“人口容量”,国际组织和学术界所下的定义多达26种。一般说来,所谓人口容量就是某一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陈卫、孟向京:《中国人口容量与适度人口问题研究》)另外,国际人口生态学界定义:世界对于人类的容纳量是指在不损害生物圈或不耗尽可合理利用的不可更新资源的条件下,世界资源在长期稳定状态基础上能供养的人口大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一国或一地区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利用该地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及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朱宝树(1989)在其主编的《人口生态学》一书中定义:所谓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环境人口容量,就是指该地区的资源环境条件在能够充分合理利用和保持生态平衡的情况下,所能持续供养的相应于一定生活水平的最高人口数。毛志锋、任世清(1995)从生态角度下的定义:人口容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能够保障生态环境物质能量循环相对均衡和不断满足人口生活消费水平提高条件下,地球或某一开放疆域的自然资源在长期稳定合理开发利用基础上所能抚养的人口数量。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16]参见上海电视大学:《社区工作实务》,第57页。[17]《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与到2015年长期规划纲要》(2000年7月)规定:“‘十五’期末,辖区总人口基本控制在6万以内,其中户籍人口控制在5.5万人左右。”与笔者的预测基本一致。[18]静安区规划局:《静安北部地区(北静安地区)开发改造纲要》中规定,石门二路居住片区包括新福康里、55号街坊、东西斯文里、达安城、北京路成都路等5个小区,居住片区按4万左右人口规模进行生活组织和综合设施配置。[19]参见静安区人民政府:《静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第20页,“住宅建设”部分。[20]世界发达国家的人口老年化程度高于发展中国家,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年龄结构老化快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就是明证。参见于学军:《中国人口老化的经济学研究》,中国人口出版社1995年版。[21]人口的机械变动是指人口社区间的迁移与流动。见上海电视大学:《社区工作实务》,第58页。[22]人口的社会变动是指人口社区间的迁移和流动。参见同上。[23]实践证明,市场对此类房型是非常欢迎的。南京路高档商务区以及本社区东面黄浦区的中高级白领消费群体,将对此类房型形成一个有力的支持。

作文 /zuowen/ [24]《中国社会工作百科全书》的定义。[25]参见静安区规划局:《静安北部地区(北静安地区)开发改造纲要》,第2页。[26]社区环境是社区成员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所面对的和感受的一切客观事物的总和。参见上海电视大学:《社区工作实务》,第14页。[27]据石门二路街道市政科提供数据,2001年8月,本社区绿地总面积为31590平方米。[28]静安区规划“十五”期末,城市绿化覆盖率达15%。见静安区人民政府:《静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2001年2月,第8页。[29]数据来自静安区统计局“五普”统计数据。[30]静安区规划“十五”期末,人均居住面积13平方米。[31]何肇发主编:《社区概论》,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75页。[32]《上海市标准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规定》,托儿所每万人设一处,幼儿园每万人设一处,根据本文第二部分析,本社区人口将在5.5人万左右,再考虑本社区老年人口例较大,据此规划,本社区应该有4~5所托儿所、4~5所幼儿园。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