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120例临床分析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摘要】 目的 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20例IBS门诊患者,从精神心理疏导、生活指导(生活饮食习惯)及药物治疗(谷维素、硝苯吡啶、多虑平、复方地芬诺酯片、麻仁丸)三方面综合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81.7%,疗效显著。结论 IBS是以平滑肌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治疗上应重以精神心理疏导,辅以适当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应简单,不必追求新药贵药。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病因;诊断;治疗方法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正常人群中,有IBS症状者欧美报道为5%~24%,我国1996年北京的1份调查显示人群患病率按罗马Ⅱ标准为0.82%[1],现对我院1999年3月~2003年5月结合内镜检查确诊的120例IBS患者进行分析,以探讨其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0例均为门诊患者,男75例,女45例,男∶女=1.7∶1,年龄16~74岁,平均42.5岁。职业分布:干部56例,工人26例,农民24例,飞行员4例,学生3例,军人7例。

1.2 临床症状与病程 腹痛腹泻者42例,腹泻为主者32例,腹痛为主者22例,腹痛伴便秘者18例,腹泻便秘交替出现者6例。伴随症状有腹胀、排便不尽、便急、胸骨后烧灼感、失眠多梦等。本组70例(58.3%)有不同程度的腹部压痛,以左下腹多见。病程2~25年,平均6年。

1.3 诱发因素 本组中有明确的精神刺激史者64例(53.3%),饮食不节及欠规律者29例(24.2%),工作量增加者15例(12.5%),经济因素者6例(5.0%),6例诱因不明。有明确伴随症状者65例,其中胆囊疾病30例,消化性溃疡17例,附件炎、菌痢史者13例,有手术史5例。

1.4 辅助检查结果 本组均化验血红蛋白,仅有9例低于正常,占7.5%,便常规化验示红白细胞数、大便潜血试验均在正常范围,24.2%病例有黏液样便。尿常规在正常范围,血糖、肝、肾功能、血沉均正常。B超示胆囊壁模糊者30例,附件炎者13例;X线检查(钡透、钡灌)共45例,未见异常者25例,肠蠕动过速者10例,肠腔痉挛、狭窄7例,结肠交替性扩张3例。

1.5 结肠检查结果 本组均经纤维结肠检查,其中提示结肠节段性痉挛、蠕动增快者(属紧张型)110例,占91.7%,以左半结肠尤为明显占86.5%。12例示肠腔宽大松弛(属弛缓型)。部分患者肠黏膜可有轻度充血及较多黏液附着。

1.6 肛管直肠压力测定 选腹泻型者15例行肛肠压力测定,结果发现直肠静息压增加,最大缩窄压下降,直肠最低敏感性及顺应性下降。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