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园林的禅意创造

摘 要:本论文以禅宗为线索,逐渐引出禅宗美学的概念,继而论述禅宗美学在中国传统寺庙园林中,以及在日本传统园林、现代园林中的体现应用;接下来通过类比分析,分析禅意创造在两国园林中存在的差异及原因;最后,从这个差异入手,分析、探讨和总结出禅意创造对中国寺庙园林园林景观的一些启示。 代写论文。

关键词:禅宗意境园林景观;日本禅宗

一、禅宗的历史发展  (一)禅宗起源及禅宗精神  1.禅宗的兴起和发展  禅,意译为静虑,表示宁静安详地沉思,禅宗即是从印度佛教的静虑修行发展而来。隋唐时期,在强大寺院经济的影响下,禅宗兴起并成为中国佛教最具代表性宗派。在其后的发展中,以南禅慧能禅师为代表,确立了禅宗中国佛教的正统地位。2.禅宗核心本质  禅宗文化思想的本质就是禅宗的心性学说,即是通过自然达到人内在的超越。  禅宗认为,“自然”就是众生本性,即佛性,人的现实生活是本性的外在体现,认识本性然后成佛即完成了“超越”。禅宗反对离开现实生活寻求超越,要求从青山绿水中感悟禅意,从人的行住坐卧、日常生活中体验禅意,从而实现生命的超越。  (二)佛禅结合的产物——寺庙园林  禅宗通过营造佛家的心理环境,创造出独特的造园手法,成为中国园林艺术发展过程中的“背景”之一。禅宗的兴起与发展深刻影响了寺庙园林的形成和成熟,禅宗中国佛教的精神核心,寺庙园林就是修行人参禅悟道的现实环境。寺庙园林是宗教建筑与园林空间的融合,既要满足进行宗教活动的功能,亦要有提供僧人修禅、游人休闲的场所。

代写论文   1.市井寺庙  魏晋南北朝至两宋期间,禅宗思想出现自由发展的势态,寺庙受世俗审美的影响,追求人世间的景致,景观绿化在寺庙中越来越重要。同时,“舍宅为寺”的现象开始普遍,使寺庙日趋宅邸化、园林化,因此市井寺庙一直跟私家园林有相近的面貌。2.丛林寺庙  唐宋之后,儒、释、道三教进一步结合,禅宗吸收各派理论,对寺庙园林的影响使其在园林化上达到鼎盛期。这一时期,寺庙园林多依山而建、与自然环境融合,自然风景园成为寺庙园林得主导形态。借助优美、寂静的自然环境,达到净化心灵、超越现实、体悟佛性的境界。  (三)日本园林禅宗的渊源  1.南宋禅宗的东传  公元六世纪,中国佛教通过朝鲜半岛传入日本。到南宋时期,即日本镰仓时代,禅宗传入日本日本佛教随之产生巨变,禅宗从此成为日本佛教诸宗中,最重要的一个宗派。2.日本禅宗寺庙渊源  日本最初的禅寺为寄居兼修的形式,且致力于对南宋禅寺的完全移植和模仿。到镰仓时代中期,宋僧渡日确立了日本纯正的宋风禅寺,并在日本广泛地传播发展。  随着室町时代政治中心的转移,京都继镰仓之后,成为日本禅宗兴盛的第二个中心。这时期的日本禅寺走向自身的成熟及鼎盛,“五山十刹”即是象征及代表。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二、中、日园林中的禅宗  (一)禅与中国寺庙园林  禅宗寺庙园林中的体现为空间意境的营造,意境是由景物引发在人们心中产生的境象。心景交融,是寺庙园林的一大特色。寺庙园林中空灵的禅宗意境可以通过园林景观的外在形式——“形”、“色”、“声”、“味”等物象来创造并且实现。  1.凝固的空间表达禅宗意境  这种形式在宋代禅宗中有具体的体现,即以自然山水表现禅宗的三个顿悟境界。第一境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描写寻找禅的本体而不得;第二境是“空山无人,流水花开”,描写已开始悟禅但尚未彻悟;第三境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描写瞬间的顿悟。  像这样,园林中的自然景物,如山、水、云、月、植物、建筑等,在一定的环境中都能意象地结合来表达禅境。  2.禅境中的色彩  禅宗崇尚自然寺庙园林中的“色”倾向于对素雅的山水环境的禅境表达,园林景观的色彩追求恬淡、幽远,而不在于五彩斑斓的亮丽色彩。粉墙黛瓦、翠竹苍松、青苔白莲,如水墨画一般的禅意创造是典型的象征。  (二)禅与日本古典园林  日本古典园林的造园主题离不开自然山水,注重再现大自然之美,表达途径是“写意”。特别是从镰仓时代开始由真山水向枯山水转化,在室町时代又转向茶庭“神游”的园林形式,其审美情趣与中国古典园林中真山真水的文人情趣大不相同,体现了空幽寂静的“禅”之意境。 作文 /zuowen/   1.枯山水  枯山水发展于日本的室町时代,是日本园林的精华,佛教禅宗和茶道的发展促进了它的成熟。枯山水的本质意义是无水之庭,以砂代水、以石拟岛、富于哲理、包罗宇宙的形态。白砂的不同波纹,加上人的联想、顿悟,通过禅宗的冥想赋予景物意义,达到审美的需求。由于枯山水的抽象、纯净,提供了无限遐想的空间,这正是禅宗在造园思想中的精髓。  2.茶庭  日本人为了进行茶道礼仪而创造了这种园林形式。在茶庭的园林中,以裸露的步石象征崎岖的山间石径,以地上的松叶暗示茂密森林,以蹲距式的洗手钵象征圣洁泉水,以寺舍的围墙、石灯笼来模仿古刹神社的肃穆清静。  (三)禅与日本现代园林  安藤忠雄是当代日本著名的建筑师,在他的环境空间中,常常导入自然要素,使心景合一,富有禅意。他对自然的表达体现为对自然的抽象,这种抽象的形式和手法不同于日本古典园林。  归纳起来,一是通过对自然物的纯化,营造某种意境,气质上与“枯山水”比较接近。另一种方式,是对自然元素进行提取和表现,例如他常用光、影、水、风等自然元素作为表现空间的主要角色,创造出直指人心的禅境。  (四)禅意创造在中、日园林中的差异表现及其原因(以古典园林为例)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审美主体上,中国园林以文人为审美主体,而日本园林以武人和僧人为审美主体;中国人对园林艺术的欣赏偏向乐观的入世态度,而日本人对园林艺术的欣赏偏向悲观的出世态度。  美学应用上,中国园林偏向用更加纯粹、艺术的表现方式,而日本园林偏向用宗教的表达情趣;中国园林审美核心是天人合一,而日本园林审美核心是人佛合一。  在内容上,中国园林体现在复杂的俗家活动和真山真水,而日本园林体现为简洁的佛家活动和枯山水;障景、框景、借景、缩景等造景手法,中国园林多运用障景及框景,日本园林善于表现借景和缩景。  造园材料上,中国园林表现为真山真水、高山大水、竖石块石,而日本园林则表现为枯山枯水、小山小水、。

论文网。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