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注射泵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护理对策

【论文关键词】 注射泵;存在问题;护理对策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注射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我科近5年注射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护理方法。结果 解决了使用过程中人为因素造成的问题,保证了注射泵作用的正常发挥,保证了患者的治疗及时正确地进行。结论 正确使用注射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注射泵是用少量液体将药物精确均匀持续地泵入体内的一种泵力仪器,具有操作简单,定时精度高,流速稳定,易于调节,小巧便携的优点,已成为医院急救、治疗及护理方面的常用设备。但临床在使用注射静脉给药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这些不合理现象不但使药物疗效降低,还隐藏着一些不安全因素,为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更好地发挥注射泵的作用,本文就此讨论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科在2004年6月至2007年12月期间对住院患者使用注射患者共623例,病例中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胰腺炎、急性左心力衰竭、休克、糖尿病、高血压病等,其中使用血管扩张药占48.96%,生长抑素占18.62%,升压药15.41%,胰岛素占13.96%,其他占3.05%。   1.2 材料 注射泵的型号为德国贝朗公司(Perfusor Compact)微量注射泵,日本JMS公司SP—500型微量注射泵。注射泵由泵、注射器及延伸输液管3部分组成:注射器可根据需要选用10 ml、20 ml、30ml或50 ml规格,连接选用一次性延伸输液管。泵的报警指示系统带有蓄电池,连接交流电可自动充电,充电16 h可连续使用3 h,一般均使用交流电工作形式,流量选择为0.10~99.9 ml/h。   1.3 操作方法 用注射器抽取药液,其乳头与延伸管相连接,排气后放入泵的针管滑座内,推动滑座至可注射状态,打开电源开关,根据医嘱选择所需流量(ml/h),按泵启动键(START),可见注射指示标志闪动,连接静脉通道,注射泵进入工作状态。      2 使用过程中的存在问题      2.1 药物外渗 在推注过程中如发生药物外渗,注射泵的报警系统不会反应,如果不及时采取积极正确的措施,将会发生严重的后果。   2.2 静脉炎和静脉硬化 注射泵给药时一般均进行留置针穿刺,并且药物浓度相对较高,发生静脉炎和静脉硬化的危险性也较高。   2.3 静脉回血 与速度过慢、延伸管过长或折叠扭曲、双通道同时注射等因素有关。   2.4 针头堵塞 由于延长管有一定弹性,容量大,针头堵塞后,注射泵仍继续输送药液,但药液并未进入血管,而积聚在延长管内,当延长管压力增加到一定限度时,注射泵才报警,这对危重患者是不利的。   2.5 注射泵速率调节错误 由于操作者不熟悉速度设置键,或更换药物后未及时更改速度,或在个别情况下速度设置被他人无意中误触而改变了速度,使药物进入体内过多或不足,导致不良后果。  2.6 注射泵故障 常为速度不准确,蓄电池耗光,另外与保养不当,不注意注射泵的清洁,特别是高黏度药液黏附在推进器和导轨摩擦处,影响速度的准确性。   2.7 对药物配伍禁忌的意识淡薄 临床中从静脉留置针肝素帽处插入2~3个通道,使患者免受再次静脉穿刺痛苦的这种现象十分普遍,但如果药物配伍禁忌意识不强,特别是对一些新药、特殊药的配伍禁忌了解不够,在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时,会犯药物间配伍禁忌的错误,导致药物疗效降低,甚至产生不良反应[1]。      3 护理对策      3.1 血管选择 使用注射泵前,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使用方法及治疗目的、注意事项,防止自行调节。先选择好血管,一般选择血管较粗直,易固定并便于观察的部位进行静脉穿刺,对老年患者尽量避免在下肢穿刺输液。注射泵输液为专用通道,尽量不与其他药物共用一条血管。   3.2 加强巡视,观察不良反应 ①注意观察输液部位有无药液外渗、肿胀,局部颜色、温度,血管走向有无条索状红线等,若出现以上情况,应立即停止输液,及时更换穿刺部位。②观察黄灯亮闪频率、注射泵工作状态及速率是否处于正常。需更换药物及改变速率时应及时记录,并作好交接班。嘱患者及家属勿随意调节注射速度,以免出现不良后果。③发现静脉回血时,应根据所用药物性质和回血量采取不同措施,如抑制生长激素、胰岛素、硝酸甘油等药物不能简单地按快进(FAST)键处理回血,应将装有生理盐水的针管接在针头上,将回血缓慢推入[2],如回血较多至延长管时,需更换泵管,切勿将针头接在泵管上直接推入,直接推入可造成给药过速引起不良后果。如生长抑素注射过速,可出现恶心、眩晕、面部发红、发热等。胰岛素注射过速,可出现注射部位红肿、脂肪萎缩、瘙痒,低血糖反应表现为出汗、心悸、乏力等。硝酸甘油注射过速,可出现头痛、眩晕、体位性低血压,治疗剂量可发生明显的低血压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虚弱、出汗等。④观察泵管及针头有无脱落,被污染需及时更换。⑤应用注射注射药物时,应密切观察用药效果及反应。如无明显原因而出现血压、心率较大变化时,应将注射泵延长管部分与头皮针接头处脱开,观察血管是否通畅,切勿在延长管部分折叠向血管内挤压,尤其应用硝普钠时,以免造成患者血压突然下降[3]。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