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和平总统 普拉蒂巴.帕蒂尔,亲和平实的女总统

南亚历来不缺女政治家,但印度总统蒂尔的出现却不同寻常。

她通过个人奋斗成为印度独立60年以来第一任女总统,书写了一个传奇故事。

普拉蒂巴・帕蒂尔从政以来,已经创造了两项“纪录”: 2004年,她出任印度第二大邦――拉贾斯坦邦邦长,是印度历史上第一位女邦长;如今,她又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位女国家元首。

现年78岁的帕蒂尔是一名身材瘦小、外表普通的印度老太太,披着头巾,戴着一副大边框的眼镜,眉心点着一颗红色的吉祥痣,表情温和亲切、朴实安详,完全没有人们印象中杰出的政治女性常有的那种凌厉之气和张扬之风,但她性格镇定,思维清晰,目光敏锐,处事沉稳周到,平静之中透露出一种略显威严的不凡气质。

蒂尔1934年12月19日出生在印度中部马哈拉施特拉邦的一座小城――贾尔冈。

她的家庭属于当地的望族,其父是一名检察官,她是家里6个孩子中唯一的女孩。

蒂尔在贾尔冈和马哈拉施特拉邦首府孟买度过了自己的学生时代,并获得法律学士和艺术学硕士学位。

年轻时,帕蒂尔非常活跃,尤其喜欢体育运动,在大学期间曾获得印度大学生乒乓球赛冠军,在贾尔冈上研究生期间还被评为“校园皇后”。

在完成大学学业之后,帕蒂尔进入社会,涉足法律领域,并逐渐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律师。

1962年,28岁的帕蒂尔当选为马哈拉施特拉邦议会议员,成为当时最年轻的议员之一,开始了从政生涯。

在此后23年间,她一直是邦议会议员,并先后7次出任邦政府部长,主管社会福利、公共卫生、文化教育等事务。

1985年,帕蒂尔成为印度议会联邦院(上院)议员,随后担任联邦院副议长,1988年担任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国大党主席,1991年当选为印度议会人民院(下院)议员。

2004年11月,帕蒂尔国大党任命为拉贾斯坦邦邦长,成为印度有史以来唯一一位女邦长。

按照印度宪法规定,总统每五年选举一次。

印度总统卡拉姆2002年7月25日当选,其任期到2007年7月24日结束,因此,印度朝野各派从年初开始就在密锣紧鼓地酝酿着本派总统候选人了。

行动最为“积极”的当属执政党,以国大党为首的“团结进步联盟”。

早在去年年末,国大党内部就已开始为下届总统提名的事情“煞费苦心”。

总统阿卜杜勒・卡拉姆作为大名鼎鼎的印度“导弹之父”虽然在民众中享有很高威望,但却是前朝政府选上来的,而且在本届政府执政期间,在信息透明法、反腐败法等问题上表现出与政府“不是一条心”,把政府送来签字的法案退了回去,很让执政党感到头疼。

于是乎,“团结进步联盟”在今年年初已经明确表态:不会提名卡拉姆连任,而是要另选他人。

国大党长达半年的“长考”期间,有多人进入“备用”总统候选人名单,数量据说达到两位数,然而,“好事多磨”,由于总统候选人提名并不是国大党一家说了算,而是需要得到执政盟友的支持,而在落实具体人选时,“团结进步联盟”内部却难以达成一致。

因此,到国大党宣布消息的前一两个星期,新德里的多家媒体几乎一致认为总统候选人提名将是非内政部长帕蒂尔莫属。

谁知道,“世事多变如白云苍狗”,到提名截止日之前的最后关头,原先的热门人物却被姗姗来迟的“黑马”抢了风头。

6月14日下午,“团结进步联盟”经过一天的紧张磋商后,终于“揭了盖子”,候选人虽然还是姓“帕蒂尔”,名字却变成了“普拉蒂巴”――取代内政部长帕蒂尔的是现任拉贾斯坦邦女邦长帕蒂尔

这位多年远离全国政坛、几乎不为人知的女性一夜之间在印度家喻户晓。

普拉蒂巴是她同代人中少数选择从政的妇女,其思想也比较进步和开放。

她于1965年7月与谢卡瓦特结婚,当时双方明确讲定,不出嫁妆。

“我不会找一个要我父亲出钱才肯同我结婚的人做丈夫,”她表示。

正好作为教师的丈夫谢卡瓦特也是一个思想开明的人,表示不愿意为嫁妆而结婚,而是要找一个有思想、受过教育的妇女作为终身伴侣。

二人婚后十分幸福,他们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虽然已长大成人并且组成了家庭,但按照印度的习惯,仍同父母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

妻子多年从政,谢卡瓦特一直在幕后默默地支持,养成了低调处事的习惯。

在成为总统候选人后,帕蒂尔曾多次对媒体表示,如果当选,提高妇女权益和改善下层民众生活将是她最优先考虑的问题。

她强调,经济的发展成果必须要让更多的人分享,要为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和农村人口多做工作。

熟悉帕蒂尔的人说,她是一位低调务实的政治家,说话温柔可亲,很有感染力。

除了政治,帕蒂尔对社会公益事业也十分热心。

在多年的从政生涯中,帕蒂尔非常热衷于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特别是对女性和儿童的教育工作。

她在新德里和孟买创建了专为职业女性服务的酒店,在她的家乡贾尔冈开办了面向农村青年的工业技术学院和一家由女性合办的合作银行。

此外,她还为穷苦儿童开办了多所学校,并在她开办的培训学校里设置了帮助盲人和贫困妇女学习谋生技能的课程。

蒂尔认为,提高女性的地位对印度整个社会的进步至关重要。

这些都受到广泛的赞誉。

蒂尔一向平易近人,因此熟悉她的人都亲切地称她为“普拉蒂巴大嫂”。

在担任拉贾斯坦邦邦长期间,帕蒂尔的邦长府大门每天都敞开,接待大量来访的民众。

这种平易亲和的做法为帕蒂尔争得了不少人心,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她在人们心目中的威望。

然而尽管帕蒂尔从政经验丰富,能力出众,但毕竟名望不大,单凭她个人努力很难在短期内跻身国家领导人行列。

蒂尔能从默默无闻的“一方诸侯”一下子进入全国政治舞台中心,其实在其背后有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甘地家族对她的鼎力支持。

众所周知,甘地家族在印度政坛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圣雄”甘地印度独立运动领导人,有印度“国父”之称;创建于1885年的国大党曾在尼赫鲁、英迪拉以及拉吉夫祖孙三代带领下,先后执掌印度权柄40多年,在印度现代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随着时光流逝,印度国大党也由盛转衰,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英迪拉・甘地的长期政敌德赛成功登上总理宝座,国大党因此面临四分五裂的艰难局面。

许多资深议员离开国大党

但在这段国大党的灰暗时期,帕蒂尔没有像其他领导人一样“另起炉灶”,而是坚定地站在英・甘地一边,由此建立起了与甘地家族的友谊。

很少有人知道,在英・甘地的小儿子桑杰・甘地意外去世后,是帕蒂尔守在英・甘地的厨房里每天为她准备食物。

这种深厚的友谊使得英・甘地遇刺后,帕蒂尔一度陷入低沉的情绪中,据说这也是后来在拉吉夫・甘地上台后十分感激并将她提升到全国政坛的一个原因。

拉・甘地的遗孀索尼娅・甘地出任国大党主席后,帕蒂尔仍然是其忠实的追随者。

此番帕蒂尔获得总统候选人提名,就是由于索尼娅・甘地的“提携”。

起初,以国大党为首的“团结进步联盟”与左翼政党在提名总统候选人问题上争得焦头烂额。

各派瞻前顾后,顾虑重重,难下决断。

到最后阶段,联盟内部各派推出3名候选人,但这3人都无法获得半数以上的人支持,致使推举总统候选人的会议止步不前。

直到最后一天,为打破僵局,国大党主席兼“团结进步联盟”主席索尼亚・甘地提出了普拉蒂巴・帕蒂尔候选人,没想到各派都欣然接受。

印度总统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统帅,平时依照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建议行使职权,实际权力有限。

但当国家受到战争威胁、外部侵略或者发生武装暴动时,总统有权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

如果政府陷入瘫痪,总统也可以履行政府首脑的职能。

总统还有权否决政府提出的法案和在大选僵持不下时指定政党组阁,而且总统可以在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组建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在印度政坛上,总统的政治分量越来越重。

执政联盟和反对派联盟在此次总统竞选中依旧斗得不可开交,双方“真刀真枪”,攻讦诘问你来我往,用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的话说就是“政治攻击的泥巴满天飞”。

有评论认为这一次的选举是“历史上火药味最浓的总统竞选之一”。

尽管选前斗争异常激烈,但选举结果却几乎没有什么悬念。

印度宪法规定,总统由联邦议会议员和各邦议会成员组成的选举团选出。

总统选举实行不记名投票,选票共有109.8万张,获得半数以上选票的候选人就可入主总统府。

选前一位观察家就说,此次选举投票只不过是走一下形式而已,执政的团结进步联盟在议会两院和各邦议会中本来便占据优势,所以就拥有足够选票确保帕蒂尔赢得选举

印度媒体曾报道说,在帕蒂尔多年从政的经历中,从未输掉过一次所参加的选举

这一次大选,帕蒂尔再一次“笑到了最后”。

国大党主席索尼娅・甘地对媒体说:“这是印度独立建国60年来,最令人骄傲的历史时刻,印度诞生了一位女性总统

”      历程评述:   在印度妇女教育程度普遍低下的情况,帕蒂尔不厌其烦地倡导让女性接受教育,并宣称这不但有利于促进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且有利于整个国家的进步

蒂尔当选后,一些分析人士和支持者称其胜利是印度妇女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印度共产党也指出,她的当选将大大有助于人们摒弃一种当地普遍持有的看法――女人的作用是在家里。

每个总统都以自己的方式书写历史,相信帕蒂尔普拉蒂巴也一定会书写出一段属于自己的历史,而这段历史必然深深地影响印度的发展进程。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