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成功≠铸犁为剑】 铸犁为剑之抗日新篇

1793年英使马戛尔尼访华时,在他呈送的种种礼物当中,有一张当时绘制世界地图

然而,这张地图却令乾隆颇为不悦,因为天朝上国居然没有位于世界中央,而且小之又小。

同样,在后来的大英帝国版图中,墨卡托投影技术绘制地图,也使得英国本土看上去比实际要大。

甚至在临近二战结束时,还有美国作家欣然于本国的地缘霸权,要求重绘地图,将美国放在正中间。

国运决定图势。

今天,同样迫切的问题再次浮现:中国在今日的全球图景中,是否再次占据了她在马可•波罗年代的荣耀地位?今天,中国世界生产了大部分的服装、鞋和玩具,2009年的汽车产量甚至超过了日本和美国之和。

中国占全球出口的份额从1980年的1.8%飙升到2010年的9%,2014年预计更将达到12%,她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这种经济实力会转化为军事实力,并挑战世界单级霸权吗?历史给了我们什么提示?遗憾的是,沉思的历史并没有直接答案,它的提示宛如德尔菲的神谕。

国家利益》这份报告回顾了自马戛尔尼访华后,近代中国遭受的种种变迁,从鸦片战争到义和团,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从中美冷战到反日情绪。

在这些屈辱的历史背景下,为了找回失去的面子,中国会倾向使用新发现的资源来武装自己,并以军事手段来应对美国

事实上,已经有中国学者宣称,“历史的火炬已经从西方传到东方”。

然而,历史不会包含任何令人可以准确作出预言的规律或模式。

在商业上取得成功的国家不会自动或立即地铸犁为剑,二战前的美国就是一例。

为了维持稳定,中国领导人似乎更愿意扩大经济上的繁荣。

由于几代人深受国际动荡困扰,这个国家对稳定的喜爱甚于无政府主义,甚至甚于民主制度。

没有太多证据表明,中国为了美国争夺霸权,愿意牺牲萌芽中的繁荣来冒险。

恰恰相反,中国领导层都非常清醒地意识到,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是导致苏联崩溃的主要原因。

自1949年的胜利以来,共产党精英通常认为,美国及其他敌对国家会专注于瓦解并征服中国

但全球化增加了冲突的成本,并减少了战争威胁。

它也放大了许多令中国痛苦的问题,比如污染、城市过分拥挤,以及巨大的贫富差距――有一亿中国人每天生活费不足一美元,并有四分之一人口缺乏干净的饮用水来源。

因此,中国要优先解决这些问题。

它的目标应当是建立一个富裕、伟大的社会,致力于和平、进步、和谐、可持续发展和国际合作。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