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叫什么_写在前面

古代的读书人,似乎都很讲究生活的情调与闲适,而这种情调和闲适,又是以雅为前提的,雅是一种文化状态,也是一种精神状态,它是极高的生存境界,营造雅的读书、写作、会友及生活的氛围,让人生从琐碎、烦恼中解脱出来,便需要智慧。

古代读书人追求优雅的生活状态,首先是从他们的书房做起的,因此便有了文房清供

古琴、香炉、法帖、名画,这些东西固然不可或缺,而笔墨纸砚、笔筒水洗之类更是必需之物。

后者虽为读书写字的工具,却绝不可马虎,必求清雅可赏

比方说砚台,古人常谓“以砚为田”,苏东坡就有“我生无田食破砚”的诗句。

古人日日与砚为伴,求一佳砚置于案头,自在情理之中。

古人中有嗜砚癖者如米芾、苏东坡、纪晓岚、黄任、高凤祥等等,不仅擅长鉴砚,而且藏砚极富,得一佳砚

必歌之咏之,刻铭其上,独赏之外还邀友共赏。

砚台以端石、歙石、澄泥、洮河石、松花石、红丝石等为贵,端石中以大西洞石材为贵。

歙石中以金星、眉纹为贵。

各种砚石,各具妙处,赏砚讲的是石质的细润和石纹的美丽。

若琢之以山水人物、流云花卉之纹饰,铭以言志叙事之诗文,经制砚名家所琢,又是名人所用所藏,则价比连城。

如一方张大千铭大西洞子石随形端砚,多年前曾拍卖到50万元;而一方康熙御铭的松花石小砚,拍到160万余元。

古人以砚为田,赏一佳砚如赏一方好山水;读一佳铭,如读一段好心情。

有好砚无好笔筒笔架水洗或佳墨,也必然败了口味。

文房清供中一定要有一二件可赏可藏的笔筒

笔筒则求纹饰雅致。

《高士图》最好;竹木笔筒则要名家所刻,竹林七贤最妙,材质则以紫檀木、黄花梨、象牙玉最为名贵。

笔筒之外,自然还有笔架笔架最重要的是讲造型,材质不拘,但一定要造型优雅、奇特,或作山字型,或作卷浪型,讲究的是情趣和审美。

书案上还须备有品位不俗的水洗或笔舔,白玉雕荷叶或鸳鸯形的甚佳,竹木牙角雕刻的也雅,若是瓷质的,最好选形制优雅而且出自名窑的,愈雅愈名贵便愈妙。

有了水洗还要有水注或砚滴,这类小玩艺愈奇巧愈讨人喜爱。

尝见宋汝窑鸟形水注一件。

曾拍出1500万元天价,而一件宋龙泉船形砚滴。

也拍到近60万元。

水注和砚滴名称虽然不同,实则用途是一样的。

对文人雅土而言,墨的重要性,绝不亚于砚。

在上好砚石上,磨以名家所制佳墨,墨香飘逸,神清气爽之际。

挥毫作字,便有如神助。

制墨讲求的是原材料的选择及工艺的精益求精,珍珠、麝香、松烟(桐烟、漆烟、石油烟)、犀角、黄金、冰片、丹砂、芙蓉花、藤黄等等这些必备材料,捣细后下于铁臼中,再捣三五或者十万杵,使之质理坚细,再置墨模中成形,或方或圆,或山水人物,或龙凤文字,赏之悦目,磨之芳者为徽墨,历代名手中有李廷硅、潘谷、张遇、程君房、方于鲁、曹素功、胡开文等等。

名家之墨,“试之砚则苍然有光,映于日则云霞交起”。

文人得一佳墨,常常是视若拱壁。

文房清供

大抵皆文明载体,亦是古人借以挥洒才情寄托忧乐的工具。

岁月推移,沧桑百载,一切文明的遗存物正在日渐消亡,今人如能藏得古人的一砚一墨,或笔架水洗之类,便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了。

(作者系著名作家、文物鉴赏家,近年以古代文化、文物研究写作为主,兼及长篇小说及散文写作,曾著有《遥远的绝响》,因“创造了文博图书写作的崭新文本”而入选国家二十世纪“百年文博图书精华”,另有《雅奏》、《人间序数》、《刘鸿伏说古砚》、《古玩随笔》等十多种著作出版)。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