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因素与疾病康复

【关键词】 精神因素

精神因素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早为人们所认识。“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这个广泛流传于我国民间的谚语,就生动而形象地说明了精神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祖国医学中“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就是用中医的观点对精神因素致病的高度概括。现代西医也研究证明,精神因素确实可以通过影响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使之相关功能失调而致病 [1]。当然,精神因素并不都是起消极作用的。乐观无畏的精神,则可以充分调动人体各系统的潜能,给人增添无比强大的抗病能力,开朗快乐的性格不但能促使疾病早日康复,而且也是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之一 [2] 。随着医学模式由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向心理、社会、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以及人们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不断深入研究,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精神因素疾病康复中所起作用的重要性 [3]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精神因素疾病康复的因果关系,来唤起医务人员,除注重药物在康复过程中的治疗作用外,千万不可忽视精神因素疾病康复作用的重要性。现就临床上常见的几种影响疾病康复精神因素分析如下。

1 自身因素影响

1.1 修养、脾性的影响 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Hipporates)有一句名言:了解什么样的人得的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样的病重要的多。在这里他强调了心身的统一观,主张在治疗上必须注意病人的个性特征,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对病人影响。也就是说,同一种病在不同人身上,其表现和感觉,以及康复的情况是不尽相同的。如一个心理健康,素质良好,性格开朗的人,他患病后能够正视现实,遇悲不忧,积极配合治疗,可能疾病就会很快康复或延缓病情发展进程。而一个意志薄弱,对挫折承受能力和境遇适应能力差的人,他患病后很可能就会悲中加忧,一厥不振,陷入痛苦的深渊,从而加重了病情的恶化或延长了康复的时间。古典小说《红楼梦》中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当耳闻贾宝玉与薛宝钗婚配时,一气而厥,悲愤谢世。虽然仅为小说所述,但也是对现实生活中精神因素致病的一个典型概括。

1.2 心境、情绪影响 一个人的心情好坏,同样也可直接影响着自身机体的康复过程。这是因为一个人的心理感受和精神状态不一,所以不同的外界刺激就可引起不同情绪变化。即是同一外界刺激,不同的人也可产生不同情绪变化,或虽产生相同的情绪变化,但其激烈的程度也不尽然。正常情况下,情绪变化并不一定影响康复,但如患病的强烈刺激或原有不良情绪持续过久,超过了人体生理所能调节的范围和程度时,就会引起某些脏器功能失调而导致病情恶化或延缓康复进程。著名生理学家卡诺等人就发现情绪对于机体生理过程有着明显影响。他指出,受植物神经系统所控制的生理现象,如内分泌、肌紧张和循环活动等,都能为情绪所改变。而各种不同情绪状况引起有关器官功能紊乱的情况持续下去,最终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全过程 [4] 。临床上我们也发现一些高血压、冠心病、癌症、溃疡病、偏头痛、甲状腺机能亢进,以及妇女月经不调等疾病,都与长期的不良情绪和恶劣的心情有关。当然良好的情绪和乐观的心情对疾病康复也是大有好处的。它可以积极调动体内强大的防御系统,最大可能地促使病态功能尽快转化为正常功能,恢复健康。我们医务工作者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情绪康复的因果关系。

2 他人因素影响

2.1 同类病人影响 同一病室,同一单元或家族中曾患有同类病史,以及从不同资料和信息中所获得的同一种疾病的最终转归,在不同病人身上会有不同的结果。如一个心理健康,乐天处世的癌症患者,他可能就会面对现实、善待人生、轻装上阵,吸取同类病人癌症抗争中的经验教训,积极配合治疗,从而延缓病情发展的进程,乃至延长生命。相反,一个理性较差、负性情绪大的同一种病人,他无 疑就会加速病情恶化,以缩短寿命。现实生活中这类病例枚不胜举。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