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急诊腹腔内出血患者的麻醉处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7.30.29 毕业论文网   摘要 目的:探讨妇产科急诊腹腔内出血患者的最佳麻醉方案

方法:收治腹腔内出血患者204例,根据患者有无出现休克分为硬膜外麻醉组和全麻组,各102例。

硬膜外麻醉组采取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全麻组采取静吸复合麻醉

结果:全麻组总有效率优于硬膜外麻醉组(P>0.05)。

结论:妇产科急诊腹腔内少量出血患者在有效扩容的基础上采取硬膜外麻醉方案,休克患者应采取全麻方案

关键词 妇产科急诊腹腔内出血麻醉方案   腹腔内出血是妇科急腹症之一。

该病具有发病较急等特点,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安全。

腹腔内出血过多时,患者多处于休克状态,针对患者出血情况以及全身状态选取最佳麻醉方案可增加患者手术成功率

硬膜外?g隙阻滞麻醉是指将局麻药注入硬膜外腔以阻滞脊神经根,使其支配区域暂时产生麻痹。

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可用于除头部以外的任何临床外科手术中,其使用过程中为避免全脊麻,须准备好气管插管装置、给氧设备以及其他急救用品。

全身麻醉采用静吸复合麻醉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静脉或者肌内注射进入体内,使患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具体临床表现为意识消失、全身痛觉丧失、遗忘、反射抑制以及骨骼肌松弛。

为了探讨妇产科急诊腹腔内出血患者的最佳麻醉方案,本文观察了在某医院妇产科急诊就诊的204例腹腔内出血患者的基本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5月—2016年5月收治腹腔内出血患者204例,根据患者是否出现休克分为硬膜外麻醉组和全麻组,各102例。

硬膜外麻醉患者年龄20~40岁,平均(28.94±4.82)岁;血压83~135/53~83 mmHg,心率82~136次/min,呼吸未见明显急促;病程7~48 h,平均(19.24±5.17)h;腹腔出血210~800 mL,平均(481.24±34.69)mL;行输卵管或附件切除术70例,行全宫切除术32例;手术时间45~110 min,平均(95.11±12.76)min。

全麻患者年龄20~40岁,平均(28.52±4.63)岁;血压75~135/60~83 mmHg,心率81~134次/min,呼吸未见明显急促;病程4~8 h,平均(5.12±0.34)h;腹腔出血480~1 900 mL,平均(1308.24±153.47)mL;行输卵管或附件切除术65例,行全宫切除术37例;手术时间40~100 min,平均(76.18±8.63)min。

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妇产科急诊的临床急救标准;②临床资料真实完整;③经确诊无其他重大疾病;④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⑤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同意参与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疾病及沟通障碍者;②存在先天性免疫缺陷者;③存在血液疾病者;④存在器官性疾病者;⑤患者及其家属自愿退出本研究者。

麻醉方法:所有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立即给予血压、脉搏等测量,并对其他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

给予患者麻醉前先观察患者出血情况以及全身状态,并建立静脉通道。

所有患者进行麻醉前15 min给予静脉注射阿托品0.5 mg。

两组患者均使用咪达唑仑5 mg,芬太尼0.1μg/kg,成功插管后接呼吸机控制患者呼吸。

硬膜外麻醉组:在患者L2~3间隙穿刺进行置管,给予2%利多卡因3 mL进行皮试,5 min后给予1%利多卡因+0.5%罗哌卡因10 mL,麻醉1 h后间隔30rain追加2%利多卡因5mL。

全麻组:给予患者丙泊酚3~5 mg/(kg?h),瑞芬太尼0.7μg/(kg?h)。

两组患者输液速度统一为8 mL/(kg?h),手术结束确认患者恢复意识后拔出气管导管。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判:①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分为麻醉完全、麻醉良好、麻醉有效、麻醉失败。

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

③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是否呕吐、反流、窒息、舌后坠、喉痉挛、下呼吸道分泌物梗阻、支气管痉挛、心搏骤停以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描述,采用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通过率或构成比描述,并采用X2检验比较,以P0.05),见表1。

两组手术成功率比较:所有患者均由同一名医生行手术操作。

硬膜外麻醉组有102例患者手术成功,手术成功率100%;全麻组有102例患者手术成功,手术成功率100%。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安全性分析:硬膜外麻醉患者以及全麻患者手术后均未发生呕吐、反流、窒息、舌后坠、喉痉挛、下呼吸道分泌物梗阻、支气管痉挛、心搏骤停以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讨论   麻醉可使手术患者在适度阵痛或者无痛苦睡眠状态下完成手术,极大程度上减轻患者身心方面的痛苦,且方便医生进行手术操作,不被患者影响手术进程。

早期临床上常在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下进行外科手术,其临床效果既往也被多项研究所证实。

但随着该方案的不断广泛应用,其不足之处逐渐明显,有不少文献报道,针对患者出血情况以及全身状态对需行外科手术患者采用不同的麻醉方案手术成功率、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面存在差异。

用于硬膜外间隙组织麻醉的局麻药应该具备弥散性强、穿透性强、不良反应小,且起效时间短、维持时间长等特点。

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为利多卡因、罗哌卡因。

静吸复合麻醉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的程度与血液内药物浓度有关,并且可以控制和调节。

这种抑制是完全可逆的,当药物被代谢或从体内排出后,患者的意识及各种反射逐渐恢复。

既往研究发现妇产科急诊腹腔内少量出血患者在有效扩容的基础上采取硬膜外麻醉方案,休克患者应采取全麻方案

本研究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硬膜外麻醉患者总有效率99.02%,全麻患者总有效率100%,两组患者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以及静吸复合麻醉对于手术患者均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硬膜外患者平均腹腔内出血量小于全麻组,可见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适用于出血量少的患者,气管内静吸复合麻醉适用于出血量多或者休克的患者

本研究还发现,硬膜外麻醉患者以及全麻患者手术成功率均为100%,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麻醉方式对于手术患者均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

所有患者手术结束后均未发生呕吐、反流、窒息、舌后坠、喉痉挛、下呼吸道分泌物梗阻、支气管痉挛、心搏骤停以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该结果说明了两种麻醉方案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以上结果说明两种麻醉方案有利于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适用于出血量少的患者,气管内静吸复合麻醉适用于出血量多或者休克的患者

综上所述,妇产科急诊腹腔内少量出血患者在有效扩容的基础上采取硬膜外麻醉方案,休克患者应采取全麻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