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对活动性肺结核痰涂片阳性检查结果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痰标本采集过程中实行健康教育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涂片结核杆菌检查阳性率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结核病门诊424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分为健康教育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12例,健康教育干预组采集痰标本前,根据不同年龄患者的心理特征和对痰检的认识,在留痰方法、时间、量和次数上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后再采集痰标本对照组在痰标本采集后进行健康教育,观察两组的痰涂片阳性率。[结果]干预组的涂片阳性率41.40%,高于对照组22.04%,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对提高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涂片结核杆菌阳性率检查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健康教育肺结核;结核杆菌;护理学。

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本院结核病门诊424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分为健康教育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现将健康教育干预活动性肺结核涂片检查结果的影响探讨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结核病门诊就诊治疗的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372例,胸片或CT示活动性肺结核特征,其中男306例,女118例,年龄4~94岁,平均57.22岁,本组中咳嗽咳痰342例,占80.7%。其中黏痰或脓痰249例,血痰68例,伴咯血25例,无咳嗽咳痰82例,占19.3%。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诊断分型及生化检查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健康教育干预方法。

干预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以下健康教育干预

1.2.1 据不同年龄患者心理特征和对痰检认识的情况,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感染的慢性呼吸系统传染病;痰标本留取的质量与痰涂片阳性率的关系;痰检结果对治疗方案的指导意义以及医保报销和免费的比例;使患者积极配合并建立良好的遵医行为。

1.2.2 留痰的时间、量和方法。

每人按要求留取即时痰、清晨痰、夜间痰共3份痰标本。即时痰为患者就诊时深咳出的1~2口痰液;清晨痰为晨起后用力深咳出的痰液;夜间痰为当日晚至次日晨在夜间所深咳出的痰液。合格的痰标本应是脓样、干酪样或脓性黏液性样痰;留取痰标本的容器应为广口、直径4cm、高2cm,有盖密闭的蜡纸盒,容器上注明姓名,指导患者晨起用温凉水漱口,用力深呼吸强咳,咳出呼吸道深部痰液3~5ml,1次/d,连续3d。对无咳嗽咳痰、痰少或无力咳痰的患者进行以下健康教育以促使排痰:(1)指导有效咳嗽患者取坐位,两脚着地,身体稍前倾,双手环抱一枕头,促使膈肌上升,进行数次腹式呼吸后,深吸气后屏气3~5s,身体前倾,进行2~3次短促而有力地咳嗽咳嗽时用手按压上腹部帮助咳嗽。(2)胸部叩击:患者取侧卧位,叩击者两手指腹并拢,手呈杯状,以手腕力量,从肺底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迅速而有节律地叩击胸壁,震动气道,每一肺叶叩击1~3min,120~180次/min。(3)胸壁震荡法:操作者双手掌重叠,置于欲引流的胸廓部位,吸气时手掌随胸阔慢慢抬起,不施加压力,呼气时手掌紧贴胸壁,施加一定压力并轻柔的上下抖动,即快速收缩和松弛手臂和肩膀(肘部伸直),以震荡患者胸壁约5~7次,每部位重复6~7个呼吸周期,震荡法应紧跟叩击后进行。对照组在痰标本采集后再进行上述健康教育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