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证人的法律责任问题研究

内容摘要:不当或违法的公证行为将会造成公证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利益的损害,此时,公证机构就存在一个是否承担责任,承担何种责任,承担多大责任的问题,即公证人法律责任问题。

对此,本文聚焦于公证责任中的民事责任,并就该责任的性质及归责原则作了一深入的剖析,澄清我国目前对此问题的一些误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笔者自己对于公证人法律责任防范的对策。

关键词: 公证 公证人 归责原则 一、公证责任的几个基础性问题公证公证机构对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和事实的真实性、合法性的证明。

公证是和私证相对应的,它行使的是一种国家法律证明权。

显然,在公证活动中存在着两个主体,一为公证机构,一为当事人,同时,公证书所公证的法律行为或事实可能会对相关的第三人产生利害关系。

在实践中,公证行为可能会造成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利益的损害,此时,公证机构就存在一个是否承担责任,承担何种责任,承担多大责任的问题,也就是本文将要探讨的公证人的法律责任问题,即公证机构公证员因公证活动所产生的法律责任

对此,首先必须予以明确的问题为,此处何谓公证人?公证人在此乃是作为承担责任的主体出现的,而在公证行为中,至少存在着公证机构公证员两类主体。

当因公证行为导致损害时,是由公证机构承担责任抑或是由公证员承担责任? 因此,对此问题的回答构成本文的一个基础。

我国公证法(送审稿)专设第八章对法律责任作出如下规定:第四十八条 [公证责任]公证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司法行政部门视情节轻重,予以警告、罚款、记过、暂停执业、吊销执业证书的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可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下的罚款:    (一)违反本法第十一条规定的;    (二)虚构事实,伪造、变造证据材料的;    (三)违反公证程序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毁坏、侵占、盗取、丢失公证专用物品或者公证档案的;    (五)违反公证执业纪律,或者严重违反公证人职业道德的;    (六)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禁止性规定的行为

第四十九条 [公证机构责任]公证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司法行政部门视情节轻重,予以警告、罚款、停办部分业务、停业整顿、撤销机构的处罚,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可并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罚款:    (一)违反本法第十八条规定的;    (二)出具错误公证书的;    (三)违反本法规定的期限,延误办理公证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违反规定拒不办理公证,或者拒绝撤销、变更错误公证书的;    (五)遗失、涂改、毁损公证档案的;    (六)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禁止性规定的行为

第五十一条 [赔偿责任]公证机构及其公证人员办理公证因过错给公证当事人或者与公证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其他人造成损害的,在公证机构资产范围内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但损害是由公证当事人或者第三人造成的,由直接责任人承担责任

该法认为,公证活动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三类,其中,对公证机构的法律责任主要有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而对公证人的法律责任主要有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公证人应承担的民事责任主要是停止侵害委托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的经济利益,并赔偿所造成的损失。

行政责任是指公证违反法律法规,发生舞弊或过失行为并给有关方面造成经济等损失后,由政府部门或自律性组织对其追究的具有行政性质的责任

刑事责任是指公证人触犯了刑律,构成犯罪,将受到刑事制裁。

对于公证责任包括上述三种,笔者并无异议。

但在此,必须明确的是,对于公证责任显然包括公证责任公证机构责任

而本文讨论的公证责任是否应局限与此处的“公证人”即公证员的责任呢?显然不能,此处的人,笔者认为应作广义理解,即既包括从事公证的自然人即公证员,也包括从事公证的法人即公证机构

按照我国公证法(送审稿)对公证的定义:公证是在公证机构执业的公证员依照法定程序证明法律行为、其他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和事实,并赋予其法定效力的活动。

该定义表明,在公证中,直接从事公证行为的人为具体的公证员,其以自己名义出具公证书,但在此,我们必须注意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同样在我国公证法(送审稿)中第四条表明: [对公证活动的保障] 公证机构依法独立行使国家公证职能。

禁止非公证机构和个人从事公证活动。

即我们对公证员独立出证行为应理解为其代表公证机构的出具公证书。

因此,事实上,在此,公证员与公证机构已构成代表关系。

而依据民法关于代表关系的一般理论,代表人行为所致损害应有被代表人承担,代表人有过错的,被代表人可向代表人追偿。

因此,本文所讨论的公证责任应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