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头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关键词】 胰头早期诊断 治疗。

胰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是仅次于胃癌、结直肠癌、肝癌之后的消化道第4大恶性肿瘤。由于早期诊断困难,患者出现症状就诊时多属中晚期,治疗较为棘手。对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26例胰头癌进行诊治,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5年10月—2005年10月,我院收治胰头癌26例,其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48~67岁,平均年龄52.3岁。病程最长9个月,最短3 d。上腹不适、隐痛、饱胀24例,黄疸23例,低热16例,小便深黄21例,陶土样粪便18例。行B超、CT及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标准Whipple手术21例,胆总管空肠吻合术5例。

1.2 方法。

1.2.1 探查 作肋缘下或Mercedes切口,详细了解肝脏浸润的部位、范围、与肝门横沟及肝十二指肠韧带的关系;确认十二指肠胰头、腹腔干周围及肠系膜根部浸润及淋巴转移情况;全面探查腹腔其他部位情况,特别注意有无网膜种植或腹壁转移。

1.2.2 分离 解剖肝门横沟,确认可完成病灶整块切除及胆道重建;于十二指肠上缘分离横断胃十二指肠动脉,全程暴露门静脉主干,同时游离肝外胆管;游离十二指肠胰头,暴露胰后下腔静脉及腹主动脉;分离暴露肠系膜静脉,将其与胰颈后缘完全游离。此时可决定行Whipple手术。1.2.3 病灶切除 于靠近肝门处横断无明显肿瘤浸润的胆管;横断胃体;切断胰颈,选适当口径的引流管置入胰管;将肠系膜静脉与钩突完全分离,在钩突系膜处将其完整切除,其间需暴露并游离肠系膜动脉干;提起横结肠,找出空肠上端,剪开Treitz韧带游离近端空肠,在离Treitz韧带10~15 cm处切断空肠,将胆囊、肝外胆管、半胃、胰头十二指肠空肠上端整块切除

1.2.4 淋巴清除 肝门淋巴清除在分离肝十二指肠韧带时便可同步进行,需将腹腔干根部及肝动脉和门静脉真正骨骼化;后腹膜淋巴清除的范围包括肝缘以下、腹主动脉以右、肠系膜动脉以上和右肾门以左的区域,应在病灶完整切除之后实施,需特别注意清除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之间、以及肠系膜动脉根部的淋巴结缔组织。

1.2.5 结构重建 重建胰肠、胆肠及胃肠通路,胰管引流管置于肠腔内,胃管经胃肠吻合口置于输入襻空肠腔内,一般不行胆道引流。在原文氏孔处置引流管1根,结束手术,术后标本病理检查。在探查过程中如发现肿块与胰后下腔静脉、腹主动脉肠系膜静脉浸润致密或腹腔内广泛转移则行胆总管空肠吻合术,术中摘取肿大淋巴结数枚快速病理检查,术后标本做切片病理进一步明确诊断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