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测速方法理论分析

摘 要:GPS技术的发明,提供了先进的测速方法

本文基于GPS测速原理,研究分析不同的测速方法以及测量精度,并得出评价结论。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GPS 伪距 载波相位 测速   一、前言   GPS是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简称,该系统具有全天候,全球,全能,实时,连续的精密定位与导航的优点,而且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保密性。

现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摄影、航线导航、导弹精确制导等诸多领域。

在导弹精确制导、航空等领域研究如何利用GPS实现实时、高精度测速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测速原理和方法的不同,GPS测速方法大致有以下四种:一是利用GPS的定位功能,通过位置差分法计算出速度;二是利用多普勒频移来获取速度;三是利用载波相位动态时差法进行速度测量;四是利用网络实现实时的提供测量,是目前最先进的GPS测速技术。

二、GPS测速方法分析   (一)位置差测速

方法利用GPS高精度定位结果,通过位置差分获取速度

根据历元和的位置向量和,历元t的载体速度:(1),式中为GPS的采样间隔。

由式(1)确定的速度是载体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当采样间隔时,该平均速度即为t时刻的瞬时速度

(二)多普勒频移测速

由于GPS卫星与GPS接收机间存在相对运动,所以接收机接收到卫星发出的载波信号频率,与卫星发射的载波信号频率是不同的,其频率差就是多普勒频移。

且有:(2)式中是卫星相对于用户的径向速度;c为真空中光速。

接收机与GPS卫星间的伪距   (3)   式中表示在t时测到第k颗卫星的伪距,是接收机天线在接收时刻t到卫星天线在发送时刻的真实距离;和分别是接受机时钟卫星时钟相对于GPS的偏差。

和分别指信号在电离层和对流层中的传输影响。

是模型和位置因素引起的误差。

去掉式(3)中时间标注,用表示尽可能消除卫星时钟差和残留误差后的伪距。

可将(3)写为:(4)式中是残留误差对测量的综合影响。

设矢量和,分别表示接收机天线在测量时刻的位置和第k颗卫星在发射信号时的位置,接收机天线到卫星的几何距离为    (5)   根据速度是对位移的时间导数,由式(3)(4)(5)合并并求导可得:      (6)   式中,由GPS接收机测得。

在实际测量中,接收机时钟偏差率;卫星时钟偏差率;以及电离层,电流层时延变化率,,均是很小的数值可以忽略。

GPS卫星的运行速度可由导航电文获得,也可使用在测量前先使卫星静止的初始化方法

此时有:,,将上式代入式(6)即可求得卫星速度,由于式(6)只有用户机三维速度接收机时钟偏差率这四个未知数,所以只要观测到四颗GPS卫星就可以求得这四个未知数。

载体的运行速度可根据:求得。

(三)GPS RTK测速

RTK定位技术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采用了载波相位动态时差分方法,此技术也可应用于差分测速,进而消除多普勒测速中的星历误差对测速精度的损耗,也可以明显减小电离层,对流层对测量精度的影响。

(四)CORS测速

CORS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定位导航综合技术之一,该技术进一步改进了RTK技术,通过定义若干个固定的连续运行的GPS参考站,利用网络实现实时的向各用户提供各种GPS观测值,以及其他GPS服务,该系统具有作用范围广,精度高,野外单机作业能力强等优点。

测速时也是利用差分技术,但由于其定义若干固定连续运行的GPS参考站,相对于GPS RTK测速可以减少建设费用,提高测量精度,提高实时性。

三、结论   本文通过对4种GPS测速方法的分析与讨论,得出以下结论:GPS位置差分测速方法简单,但要求采样频率达到1HZ以上,其测速精度主要受载波观测值精度以及载体运动状态的影响;多普勒频移法测速比较精确,但是实时性较差,其精度主要局限于多普勒频移观测值的精度,基本不受载体运动的影响;GPS RTK测速相对于多普勒频移法具有实时,精确,费用小等特点;CORS测速改进了GPS RK测速技术的基站建设,发展为固定的永久基站,使用更为方便,精度更高,具有很大的潜力。

参考文献:   [1]杨龙,刘焱雄.GPS测速精度分析与应用[J].海洋测绘,2007,27(2):26—29.   [2]Pratap Misra,Per Enge.全球定位系统――信号、测量与性能[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6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