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研地质三十载育人桃李满天下

“四化前头加一鞭,论功端在志先坚。

河山万里须改造。

关塞千般莫问天”,这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朱庭祜在年逾古稀之时写下鼓励自己的诗篇。

毕业论文网   许多年过去,当地质人再次读到朱老这掷地有声的诗句时,无不被这立志改造祖国河山,建设四化大业的豪情壮志所深深感染。

在西北大学,同样有一位像朱老这样具有豪情与壮志的地质人,30多年来他在潜心于地质研究的同时,还积极教书育人,为我国地质领域培养了许多栋梁之才,他就是西北大学教授赖绍聪

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赖绍聪教授表示:“从与地质学结缘的那一天起,我就深深地爱上了她,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继续探寻地质之美,为国家地质科学作出更多贡献,培养更多人才。

”   安岳走出的地质学家   安岳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安岳这块古老的土地滋养了韩国普州太后许黄玉、普州刺史程咬金、苦吟诗人贾岛、北宋理学鼻祖陈抟、南宋大数学家秦九韶、清代开发澎湖的澎湖通判周于仁、罗荣桓元帅入党介绍人彭明晶、新诗开拓者康白情等志士名人。

1963年10月,赖绍聪教授便出生于这块历史文化深厚的宝地。

1983年,赖绍聪毕业于华东地质学院,并获得了学士学位。

这在当时来说已经是很高的学历了,但他却认为,人的一生是在学习中度过,在追求中获得生存。

为此,他选择继续学习,并于1988年在华东地质学院获得了硕士学位。

上世纪90年代初,他继续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深造,并于1994年获得了理学博士学位。

自1994年进入西北大学工作后,赖绍聪实现了由学到研的转变。

1996年至今在西北大学任教,曾先后担任西北大学地质学系主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地质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

如今,这位从四川安岳走出的地质学家,不仅在学术研究上有所建树,在教书育人上也取得了累累硕果。

辗转“三山五岳”探索地球之美   投身地质30多年来,赖绍聪教授主要从事青藏高原火山作用与构造演化方面的研究工作。

此外,他还先后对秦岭造山带岩浆作用与构造演化、云南三江地区高黎贡带构造岩浆演化、腾冲板块早白垩世高分异I一型花岗岩的成因和构造意义、扬子西缘新元古代花岗岩类成因及其构造意义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我国地质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赖绍聪眼中,青藏高原是一块神秘的领域,是孕育当代地球科学新理论的天然实验室,是“打开地球奥秘的金钥匙”。

通过多年的研究,他对青藏高原新生代火山岩,青藏高原北缘祁连山、阿尔金山,青藏高原北部柴达木蛇绿岩及区域构造演化方面有了较系统的研究成果。

赖绍聪向笔者介绍,青藏高原北部新生代火山岩主要是以陆内造山带钾玄岩系列岩浆活动为主体,它们起源于加厚的陆壳底部或壳幔混和带,以及直接来源于地幔岩的局部熔融;通过对藏北和可可西里地区新生代第三系火山岩的研究,认为青藏高原北部具有一个特殊的富集型上地幔和榴辉岩质下地壳类型;青藏高原新生代火山岩中关于巨晶的报道很少,赖绍聪对可可西里及芒康岩区发现的透长石及石榴子石巨晶,利用衍射及探针等方法对它们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从而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与他人合作,参与了以高喜马拉雅地区为例,从地质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实验岩石学和地球物理学等多方位对白云母花岗岩形成过程的研究等。

秦岭是中国大陆最重要的典型造山带之一,赖绍聪及其科研团队聚焦秦岭构造演化中的关键核心问题,以勉略蛇绿岩的精细解析为抓手,经过20年的不断探索,为勉略缝合带的厘定以及中央造山系新的构造演化模型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科学依据。

无论勉略缝合带抑或勉略蛇绿岩的发现和厘定,均属近年来秦岭造山带构造研究中的重要进展。

长期以来关于秦岭造山带显生宙板块构造,尽管仍有争议,但多数认为秦岭造山带是沿商丹缝合带华北与扬子板块于古生代至中生代初期的碰撞造山带,后又强烈叠加了中新生代陆内造山作用,而秦岭勉略带的发现和带内蛇绿岩火山岩的厘定就使秦岭造山带的形成演化,变成华北、扬子、秦岭三个板块沿商丹与勉略缝合带俯冲碰撞造山,因而关系到整个秦岭造山过程与基本构造格架,也即关系到整个秦岭造山带的形成演化和相关的中国大地构造问题。

勉略蛇绿岩的厘定和精细解析,为秦岭大别第二条缝合带的存在及其东延细节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同时,这一研究也关系到中国大陆造山带基本特性、特征及大陆动力学探索的基本问题,显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三江地区特提斯演化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未能解决的关键问题。

为此,赖绍聪及其团队以现代高新测试技术为手段,以花岗岩及其共生组合岩石系列为重点解剖对象,精细解析了高黎贡带内的四期岩浆作用,研究成果为南北构造带南段的原特提斯洋、班公一怒江洋和新特提斯演化提供了重要证据。

滇西地区是南北构造带南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北西西走向的喜马拉雅特提斯构造域向东南亚构造域延伸的交接转换部位。

腾冲板块就处于该重要构造位置,其东部沿怒江特提斯缝合带分布的早白垩世构造岩浆活动的地球动力学背景至今仍然存在争议。

赖绍聪及其团队以该区典型花岗岩为研究突破口,通过对东河岩体的精细解析,提出了在早白垩世期间,沿着班公一怒江特提斯洋分布的拉萨一腾冲板块处于Andean—type活动大陆边缘背景的认识。

这对于区域构造演化史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有重要意义。

而在扬子地块西缘新元古代岩浆岩的成因研究上,赖绍聪及其团队选择扬子地块西缘康定一泸定地区新元古代高Mg石英二长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进行系统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经过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后,他们认为石英二长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都应起源于活动陆缘构造环境下下地壳的部分熔融作用,但是它们的地球化学差异表明两者起源于不同性质的地壳源区,这对于进一步探讨活动陆缘下地壳部分熔融的精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激活学生创新潜能培育新型地质人才   30多年来,赖绍聪教授一直坚持在教学、科研第一线,他治学严谨、关注前沿、潜心科研、为人师表,注重培养学生全新的地学观及创新能力,在高等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中作出了突出成绩。

7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