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之梦:敦煌本梦书

程乃珊   著名作家。

1979年开始发表小说,代表作有《蓝屋》、《穷街》、《女儿经》、《金融家》等,都改为电视连续剧及电影。

1991年开始穿梭于沪港两地,涉足传媒和非虚构小说写作,着重关注沪港两地文化、经济、民生的差异和缘源。

香港时,我的工作常常需要寻找各种数据、资料。

于是,常常去书店做“书钉”。

所谓“书钉”,就是只看不买的。

或许因书结儒之风已成习俗,时时讲究赢利的今天,三百六十行中,也唯有书店,才可以让你尽看不买――不过现在有的书也已包上透明封套了。

香港寸土尺金,铺租昂贵,书店大都选在二楼甚至更高,称为阁楼书店,其实也是一道独特的香港风情,通常都是一道窄窄陡陡的楼梯,白天也是一片昏暗,台阶崩得东缺西破的,但也有种亲切居家之感。

为适合市场与消费者需要,阁楼书店曾也开始时尚地转身。

率先在九龙旺角亮相的是“洪叶书店”。

为了营造书香花香阳光香的阅读氛围,女老板还忍痛牺牲了沿街一堵墙的书架,造起一大面通透的玻璃幕――在空间昂贵的香港,此举犹如壮士断臂般悲怆!她在铜锣湾的分店虽然还是阁楼书店,但在店堂开出一个咖啡角免费招待只看不买的“书钉”。

造型雅致的座椅配着贵州蜡染的座垫。

那时我每礼拜起码要去那家阁楼书店两次,静静地坐在那里看书写稿。

下午四五来点,客人会多一点,大家只是静静地看书,买的少,偶一抬头望望他们,会有种守望相助的亲切感。

有人做“书钉”做得不好意思:“都像我这样,你生意也没有了。

”她却不在乎:“书看的人越多越够本。

有时间坐在书店看书,也是一种福分。

”   她到底供不起这样一个时尚的转身,在2005年,“洪叶”关掉了最后一家阁楼分店。

青文书店也是一家阁楼书店,老板罗志华不讲究装潢气氛,只是不问回报地出版市场空间极少的纯文学书刊……“青文书店”被香港文化人称为香港知识启蒙地,却也因付不起房租于二年前结业。

老板今年2月18日被发现在斗室般的仓库内被廿多箱书压死。

这大约是香港阁楼书店有记载以来最悲惨的事件!   上世纪80年代初我丈夫家落实政策,那是一幢位于愚园路的、前面有个200多平方独用小花园的三楼住宅。

底下通花园的客厅有四十多平方,我曾经有个梦想,开家咖啡馆或带咖啡书店,其实根本是希望经营一个优雅有文化的场所,家人嘲笑我在做白日梦。

终究书店咖啡店都没开成,否则,虽不至被书压死,起码也要被咖啡淹死,弄个血本无归。

日前走过巨鹿路828号,一幢沿街花园里弄住宅前――即现升格称为别墅的房子,半人高的铸铁围墙内,院子里一棵棕榈树一棵玉兰树,郁郁葱葱,阳光下一张粗犷的长桌和几张阔板长凳,很西方。

大门上挂着“渡口书店”的招牌。

近年花园洋房开饭店咖啡店的颇多,开书店的极少。

踏着老派的红缸砖铺成的台阶拾级而入,小小的书店约卅来平方,以乳白色为主调,一角一张桌围着八只凳子,桌上置着一瓶百合花!一位与书店氛围很相称的气质典雅的女孩子坐在柜台后看书

这就是我梦中的书店

我买了本杨绛的书,她的书就该在这样的书店里出售。

还是上海好!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