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匿性乳腺癌6例诊治体会

【关键词】 乳腺癌

隐匿性乳腺癌(occult breast cancer,OBC)是较少见的特殊类型的乳腺癌,表现为乳腺尚未触及肿块而以腋窝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文献报道较少,我科自1994年3月~2005年3月共收治乳腺癌915例,其中隐匿性乳腺癌6例,占同期收治乳腺癌的0.7%,现将临床资料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全为女性,共6例,年龄43~64岁,中位年龄53.4岁。均以腋下肿块为首发症状,左侧病变4例,右侧2例。病程1周~1年,平均4周。查体:除2例触及少许增厚的乳腺组织外,均未扪及双乳肿块;腋下肿块直径3.0~5.0cm,平均4.0cm。术后按国际抗癌联盟(UICC) 1997年TNM分期,Ⅱa期2例,Ⅲa期4例。

1.2 诊断标准 本组6例中3例行腋下肿块活检,病理证实为淋巴结转移性腺癌,其余3例行细针穿刺,其中2例见腺癌细胞,另1例报告为低分化癌细胞,考虑为腺癌细胞。本组中有2例做腋淋巴结转移癌雌激素受体(ER)测定为阳性。术前均做乳腺X线钼靶照相,仅1例考虑乳腺癌可能。本组3例行乳腺B超检查,1例报告出现低回声区0.7cm×1.1cm,内光点占欠均,考虑乳腺癌可能。本组6例术前X线胸片、腹部B超、CT、全身骨扫描等检查及查体均未发现其他部分病变。

1.3 治疗方法 本组6例中2例行改良根治术,另4例行Halsted根治术,术后乳腺大体标本做病理检查,3例未见肿瘤,另3例找到大小由0.2cm×0.2cm×0.1cm~0.5cm×0.5cm×0.8cm不等的乳腺原发病灶,其中2例为浸润性导管癌,1例为导管内癌。腋窝淋巴结病理检查6例淋巴结均见癌转移,数目由8~27个不等。本组6例中2例术后给予辅助化疗(CMF方案)加放疗(内乳区和锁上区二野,剂量为50Gy和55Gy),4例给予辅助化疗(CMF方案3例,CAF方案1例),4例给予口服三苯氧胺治疗。

1.4 结果 本组6例均获随访。最长的1例为Ⅱa期患者,已达8年,另1例Ⅱa期生存4年10个月。2例术后给予辅助化疗加放疗的Ⅲa期患者分别生存1年4个月和2年6个月,另1例Ⅲa期生存3年11个月。有1例于术后1年3个月死于脑转移

2 讨论。

2.1 临床表现 隐匿性乳腺癌是较少见的特殊类型的乳腺癌,Halsted于1907年首先报道了3例,后陆续有个别的报道。国外文献报道其发病率占同期乳腺癌的0.35%~1%[1,2],国内报道0.3%~0.8%。患者通常以腋窝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一般乳腺触摸不到实质性肿块本组病例的表现均与此类似。Fenerman观察自腋窝淋巴结转移确诊至乳腺原发灶肿块的查出约48个月,表明乳腺原发灶生长缓慢,而腋窝转移灶生长较快[3]。Owen等[4]认为原因在于:(1)原发灶的生长受机体特异的生物免疫防御机制的抑制,表现为微小病灶;(2)纤维性乳腺炎造成乳腺组织增厚及病灶深在妨碍了小原发灶的检出;(3)癌组织弥散不形成肿块。也有学者推测与肿瘤的抗原性在转移灶内发生改变有关,从而导致原发瘤诱发的免疫反应不能作用于转移癌。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