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楼 [印月井与望江楼]

一外地文友慕名来到笔者家乡四川省什邡市,想看看久负盛名的什邡八景之一的印月井,我陪着他一起漫步到位于城关北门的印月井原址。

记忆中的印月井早已没有了踪影,散发着现代文明气息的钢筋水泥街区之间,只有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

早在明清之时,什邡古城北门原永正门外的筏子河与护城河交汇处,有一拱形石桥,桥下碧波荡漾,流水清冽。

河边有一天然泉眼,当地人以8块石板将其围成井形。

由于常年泉窍兴波,泉水清澈见底,特别在月明星稀之夜,井中常印明月,故称印月井,旁边的拱桥则称印月桥。

岸边有清代嘉庆年间竖的石碑,上刻“古印月井”4个大字。

有诗云:“传是仙女菱花镜,井泉印月长圆

人生几得长圆夜,长住�城抱月眠。

”据清代嘉庆版《什邡县志》载:“清康熙二十年,辛酉仲冬望日,本朝陶世熙邑人,写有《重修印月桥序》。

序中谓:‘城之北陌,井苜而深,昔称邡江印月处,方亭八景之一也。

’”   相传20世纪30年代,什邡名士李吉玉在一盛夏之夜,由于酷暑难眠,夜静更深独步印月井边,此时天上皓月当空,印月古井波光粼粼,眼前此景使他文思泉涌,不经意间联想起成都望江楼崇丽阁当时尚无人对上的千古奇联:“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

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于是触景生情,脱口而出:“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从内容到形式都工稳、贴切,真可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据说20世纪50年代末,国家主席刘少奇到成都时,曾在望江楼下诵读那幅千古寺联。

刘少奇的随从中有人介绍说,有个什邡人对出过下联,“印月井印月影……”刘少奇听后不禁拍手称绝。

20世纪50年代,笔者在什邡中学读书时,课余时间常常邀约两三个同学去印月井游玩。

特别是夏天,在井中溢出的清浅冰凉的泉水里嬉戏,真让人流连忘返,乐不思归。

每年几个佳节,常有僧侣、道士在此“清水”、祭祀。

河坝街、小花园街一带的居民,祖祖辈辈都饮用印月井水。

记得那时的河坝街沿岸为吊脚楼,茶店、饭馆、烟摊和川剧堂子,顺着弯弯的青石河街伸向城内。

白天品茶看戏的、引车卖浆者络绎不绝。

沿街叫卖声,伴随茶桌上的谈天说地声、饭馆门前招揽食客声、饭馆内跑堂幺师喊号吆喝声,汇成一曲繁华市井的交响乐,热闹非凡。

如今这一切和印月井的盛景早已杳无踪迹。

(责编 何 毅)。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