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储粮:火烧连营乱象频

上榜理由:一场时机不巧的大火,让中储粮频频登上新闻头条,成为媒体公众挖掘和猜测的对象,社会形象备受影响。

下载论文网   一向比较平静的中储粮,因为夏天里的一把无名大火,在2013年竟然频频登上新闻头条,演绎了一场公众舆论的“柯南式狂欢”。

2013年5月31日下午,中储粮黑龙江林甸直属库发生大火,共有78个露天储粮囤表面过火,储量4.7万吨。

事后统计,粮食损失价值约284万元,储粮资材损失23.9万元,共计307.9万元。

幸运的是无人员伤亡,且部分粮食尚具备工业价值,挽回了些许损失。

储粮大火刚熄灭,舆论的八卦之火和公众的愤怒之火却熊熊燃起。

这场大火发生的时机实在不能再巧了。

5月27日,中央第一巡视组刚进驻中储粮

公众寄予反腐败厚望的巡视组,第一次巡查就碰到中储粮的一把“无名火”,这不禁让公众联想起两件事。

一是乾隆元年,派吏巡查,地方粮仓早已空虚,为防贪污败露,地方上的贪官污吏竟纵火焚仓,一了百了。

电视剧《天下粮仓》中对“火龙烧仓”亦有深入人心的描述。

二是朱?F基曾视察安徽南陵县粮食仓库,他没去之前粮库都是空的,地方官员竟挪来其他粮站的粮食装满空仓应付他。

于是,外界纷纷怀疑,这次大火是否与中央巡视组进驻中储粮有关?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一时之间,各种猜测满天飞。

2013年6月3日,中储粮林甸直属库主任郜彦平等9人被移送公安,官方公布火灾原因:粮库作业过程中,皮带式输送机在振动状态下电源导线与配电箱箱体孔洞边缘产生摩擦,导致电源导线绝缘皮破损漏电并打火,引燃麻袋等可燃物导致大火

此外,由于火灾发生时室外温度34℃,风力7~8级,高温和大风使火情顺势蔓延,造成“火烧连营”。

6月4日,中储粮否认大火与中央巡视组有关,并称黑龙江无短库。

然而,这样迅速的处理并未能取信于民。

2013年6月3日,《新京报》发表社论《中储粮大火巡视组进驻有关系吗》称,中储粮号称在消防监控上有严格机制,然而仍然发生大火,“当局要给公众一个负责任的说法”。

其他媒体顺应公众期待,继续施展浑身解数深挖洞。

很快,中储粮大火背后更深的安全漏洞暴露于众,坐实了公众媒体对中储粮管理漏洞的质疑。

媒体调查,中储粮发生事故的粮库存在诸多安全漏洞和隐患,天灾实为人祸。

花园粮库唯一可见的消防设施,是粮囤前间隔摆放的八个装满水的沥青桶;粮囤分布密集,每个粮囤之间的间隔不过1.5米~2米,消防车无法通过粮囤之间的狭窄间隙救火;以前的消防井被废弃,水源距离太远,妨碍救火;大量粮食露天囤垛堆放,安全检查沦为形式;粮库管理失序,直属库是独立法人,权力很大,受监管很少;粮库职工安全教育缺失,“临时工”居多,电工无证上岗,对此次火灾负直接责任。

尝鼎一脔,可知肉味。

联想到2011年中储粮河南分公司亏空、倒卖、造假的“硕鼠”窝案,国家审计署披露的“中储粮存在违规回购、账外建库、投资企业等问题”,媒体公众由此认定:中储粮无论是总公司、分公司还是各直属库均“乱象丛生”。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