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蕴秀丽 质朴天成】 质朴天成

吉州窑创烧于唐代后期,兴于五代,极盛于南宋,衰于明代中后期,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遗址主要分布在今江西吉安县永和镇附近的赣江两岸。

由于唐宋时期习惯上以属地州名命名窑场,吉安自隋至元初曾称吉州,永和镇属吉州管辖,因地得名,故称吉州窑;又自东汉至宋,在永和曾置东昌县,所以吉州窑又称东昌窑、永和窑,是宋元时期独步一时的民窑。

吉州窑釉色丰富多变,有黑釉、白釉、青釉、褐釉、绿釉、黄釉等;装饰工艺有洒釉、彩绘、刻花、剔花、印花、剪纸贴花和木叶纹等,尤以剪纸贴花、木叶纹和彩绘最具地方特色。

宋代,随着经济的大发展,包括书法、绘画在内的文化艺术随之迅速发展,涌现出众多有一定文化水平的民间艺人,极大地丰富了社会文化市场,加之宋代几位皇帝对书画艺术的推崇,更使社会文化氛围浓厚。

吉州窑的工匠们在磁州窑白地黑绘技法的启发下,吸收了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水墨画和书法艺术的技法,创造了具有水墨画风的彩绘瓷画艺术,与磁州窑一起开启了我国瓷器彩绘装饰的新纪元。

这种彩绘瓷,黑褐色的图案装饰在米黄色的瓷胎上,黑白分明,对比强烈,突出了作品神形兼备的神韵,深化了吉祥如意的主题,体现出清新雅致、富于情趣的艺术风格,给人以美的感受。

吉州窑彩绘工艺分釉上彩绘釉下彩绘两种,以釉下彩绘最为多见,也最具特色。

釉上彩绘以草木灰为原料,绘在黑釉上,烧成后呈灰白色,亦有呈金色者,从目前所获标本看,仅有黑釉盏一种器物装饰在盏内壁。

釉下彩绘以铁元素为着色剂,故又称“铁绘”。

彩绘工艺是直接在坯胎上施铁质涂料,然后施加一层薄釉,烧成后画面成份为三氧化二铁,其色调因含铁量的多少,以及在焙烧过程中火候的高低而产生差异,一般深者为黑色,浅者为褐色,这样,烧成的器物,白地褐花,显得清新淡雅。

由于三氧化二铁比较稳定,在高温烧制中不 熔不走,无晕散现象发生,依靠釉层的遮盖,经焙烧而显露明澈晶亮的艺术效果,能很好地表现出作者所要描绘的对象,色彩在釉下彩绘不易磨损、腐蚀,色泽莹亮,经久不变,深受时人青睐,是吉州窑烧造技术上独树一帜的成就。

从丰城市“淳熙十年”(1183年)墓所出彩绘牡丹纹瓶、南昌县“嘉定二年”(1209年)墓所出彩绘奔鹿纹盖罐和彩绘莲荷纹炉等精美文物来看,釉下彩绘技术在南宋前期已达到十分娴熟、完美的程度。

民窑产品基本上都是要在市场上流通的商品,所以在制作时必须考虑消费对象和生产成本,考虑消费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审美心态。

吉州窑所面对的消费对象大都是普通的民众,他们要购买的是最普通的家用器皿,既要实用又要便宜,还要符合自己的审美心理,在这种定位上,釉下彩绘的主要器物有罐、炉、瓶、盆、盘、碗、杯、壶、钵、粉盒、器盖、枕等日用瓷和陈设瓷、文玩一类高档艺术瓷。

彩绘瓷画作为一种依附在日用工艺品上的绘画,紧紧地与商品交换中的经济价值、日常生活中的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联系在一起。

题材多为表达吉祥如意、美满幸福等与民间习俗相关联的写意画,如双鱼、双鸭、双凤、双蝶、奔鹿、喜鹊、小狗、马等千姿百   态的花鸟虫鱼、飞禽走兽,或为与绘画相关的牡丹、折枝梅、芦草、卷草、并蒂莲、梅竹、月梅等精工细绘纹样,或为水波、锦地纹、弦纹、八卦纹、连弧纹一类结构严谨的几何纹样,可谓丰富多彩,富有生活气息,反映了平民百姓企盼祥和幸福的美好愿望。

罐、瓶等大件器物往往在肩、颈部饰回纹、弦纹组成的带状纹,腹部饰水波纹或以对称多弧开光形式表现画面主题,内绘奔鹿、鸳鸯戏水一类图案,外面衬以水波纹、回纹、织锦、蕉叶、卷草纹、弦纹之类二方连续式纹带或散点式花边。

水波纹是元代吉州窑最富有时代特征的装饰纹样

盘类器   多绘双鱼戏水。

壶类器多饰双蝶、缠枝蔓草、梅花纹样

杯类器多饰宽窄弦纹、梅蝶纹。

粉盒盖面多为弦纹、葵花、梅花、芦雁和乳钉纹,有的落“粉盒十分”、“尹家个”之类款识。

枕边沿多绘宽带纹,内为三连弧与六连弧开光,窗内绘梅竹、松枝或海涛纹,有的在底部压印长方形方框,内有“舒家记”、“元祖郭家大枕记”之类标明器物生产作坊的款识。

鼎、炉类器颈部多饰回纹,腹部为连弧开光,内绘梅竹、莲花、八卦纹,窗外衬以莲瓣、四边或六边几何纹样

总之,宋代的奔鹿纹、元代的水波纹吉州窑富有个性和时代特色的装饰纹样,不见于同时期其他窑口。

吉州窑彩绘瓷,虽然胎质并不是太精细,纹饰也比较简练,但并不意味着不讲究情趣,不讲究意境。

相反,它在装饰上自有独特的韵味。

画面构思,根据不同的器型需要设计,采用白地褐彩、剔刻、开光等多种表现手法,以清新、明快的格调,展现出质朴画面,或以二方、四方连续的多组纹样组合成精美图案,主次分明,层次清晰。

为了制作方便、快速,常采用“一笔点画”的画法,即意断笔不断地一笔绘到底。

吉州窑瓷画构图中最为独特的是开光的运用,以开光和边饰相结合的方式来突出主体纹样,这是前所未有的现象。

唐代长沙窑彩绘多于壶、罐的腹部及碗、碟的内壁绘婴戏人物、鸟雀动物、花草文字、云气图案等,没有主题纹饰与辅助纹饰的区分,所绘图案置于一个上下左右开放的大空间内,既无大的弦纹及边框的限制,更无小边框的分隔、围拦。

南昌县嘉定二年墓所出彩绘奔鹿纹盖罐,在罐身用粗细线条围出四曲团花开光,开辟出一个独立空间,框外绘卷草纹作辅助纹饰,烘托出框内一只奔跑跳跃的小鹿,开光的运用,强调了视觉注意的中心部位,突出了主题纹饰,使得整个画面主次分明,井然有序。

开光装饰手法丰富了瓷绘艺术的表现技巧,拓宽了瓷绘艺术的表现题材,使得瓷绘艺术不仅能描绘出在空间中并列的事物,还能表现出时间上先后承续的情节,为元青花所继承。

吉州窑釉下彩绘往往与洒釉、印花、剔花、刻花和贴花工艺兼用,多种装饰工艺并存于同一件器物上,使产品更具观赏性。

如江西省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宋代剔花折枝梅纹梅瓶,梅干用刀剔出,梅枝用刀划出,花萼采用剪纸贴花工艺,花蕊部分施用褐釉彩绘,使整个画面不仅富有立体感,而且还能使人领略到那种柔和感,别具雅趣。

元代玳瑁斑彩绘石竹花卉纹盆,平折沿,圆唇,浅弧腹内收,平底,矮圈足,底足露灰白胎,造型端庄,釉色莹润;通体内外施玳瑁纹窑变结晶釉,内底阴线圆圈内绘石竹花卉图案,花茎用刻划法阴线刻,叶脉用剔釉装饰手法剔除釉层,露出灰白色的胎子来表示叶脉,这件器物上同时采用了彩绘、洒釉、剔花、刻花等四种装饰工艺,整个画面,笔法娴熟,线条纤细,笔力苍劲活泼,富有生气,代表了元代吉州窑的最高工艺技术成就,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吉州窑釉下彩绘瓷从彩绘工艺、绘画手法到题材选择都带有磁州窑釉下彩绘的痕迹,在继承的基础上也有发展和创新。

磁州窑多以浓黑似漆的重彩绘于施有洁白化妆土的胎体上,花纹有如飞瀑直泻,粗犷豪放。

吉州窑泥料较细,胎体轻薄,不施化妆土,直接在坯胎上彩绘图案,烧成釉色呈红褐色,运笔细腻,施釉较薄,形成色彩柔和、含蓄秀美的瓷绘风格,画面精细,表现南方细腻风格,很像文人画家画的花鸟画。

吉州窑对中国陶瓷文化的贡献不仅仅是在青白瓷、黑釉瓷盛烧时期突破了历史局限,将单色釉瓷发展到彩瓷装饰阶段,更为重要的是它创造性地运用了中国绘画中的写意画法和图案装饰技法,用一支柔软的笔生动地将花卉、鸟兽虫鱼、山水风景等自然景物描绘在瓷器上,并且结合运用诗词与书法手段,极大地丰富和繁荣了我国瓷器的装饰技法,为元代景德镇瓷工们成功烧造清新淡雅的青花瓷作好了技术上的准备,釉下彩绘与青花瓷的区别在于彩绘颜料成份不同,一个是铁料,一个是钴料。

釉下彩绘瓷的烧成,是我国制瓷史上划时代的进步,它昭示着中国陶瓷以单色釉瓷为主的历史行将结束,彩瓷飞跃发展的时代即将来临。

(摄影:李宁)   (责编:耕生)。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