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工业化进程中的雾霾

提起雾霾,连3岁孩童都熟悉之极。

每日清晨,天还未亮洒水车那熟悉的声音就会将我们从睡梦中叫醒。

每日清晨必做之事就是看看窗外能见度如何?或者大雾锁城或者清空万里的天空成了我们晒朋友圈的素材,人??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国际上,对于中国的雾霾也是各种谣言,各种鼓吹,弄得大家人心惶惶。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正确看待雾霾,如何正确应对雾霾不仅仅是治理环境的问题了,它与政治已经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正确处理这件事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方面是否恐慌。

毕业论文网   1 雾霾的成因几种说法   对于雾霾形成的原因,可谓是众说纷纭。

工业污染汽车尾气,焚烧秸秆等等。

当然,工业污染是众矢之的。

近年来,政府习惯于通过洒水尽量减少扬尘;通过限行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对于这两项措施,百姓更是怨声载道。

百姓把箭头都指向了工业原因是你限行了,雾霾依然存在,你洒水了,雾霾依然严重

那么你如果去整治工业雾霾也许就没了。

实事果真如此么?那么,首先让我们分析一下雾霾成因的几种说法。

1.1 工业废气   工业废气导致雾霾是老百姓呼声最高的,国际上对中国虎视眈眈的外国势力通过现代科技网络也大力鼓吹中国雾霾之严重,弄的人心惶惶,甚至有那么一大波人鼓吹着要去工业化。

一些不明真相的网友也是在盲目跟帖,宣扬一些不利于中国发展的言论。

很多人认为工业是元凶的理由是曾经的英国在其工业化大发展时期爆发了严重的雾霾,美国也同样是在大发展时期出现了严重的雾霾,而今,英美的环境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治理,中国之所以这样还是环境污染治理水平没跟上。

但实际上,我们忘却了一个词“条件”。

作为中国我们与英美不同,中国如今的发展是一个世界奇迹,我们同时经历了工业化、信息化、科技化。

英美雾霾出现时,正处于工业文明的初期,各方面的技术都比较落后,煤炭不经过处理直接燃烧,工业废气废水直接排放,致使迄今为止,雾霾给他们带来的伤害依然存在。

而拥有“后发优势”的中国我们所处的人类发展阶段是一个技术非常先进的阶段,今天中国工业化伴随着高科技因素,工业化生产过程中不再是直接燃烧直接排放,人类科技对煤炭的处理和净化水平已经非常成熟。

今日,除了极个别的化工厂违规生产外,多数化工产在环保上的投入还是很到位的,污水与污染物气体都是先处理后排放

甚至有的企业处理排放出来的污水都可以供人类使用。

工业污染是元凶是经不起缜密的推敲的。

原因一,中国工业一年四季不停工,可为什么夏季没有雾霾,为什么冬天也有晴空万里。

原因二,今日还是晴空万里,明日就成了重雾霾锁城,能见度不足5米。

难道一夜之间我们工业排放出那么多的废气?可见,这里面有气象的原因存在,且雾霾属于偶发性的。

雾霾的形成有工业因素,但不是全部。

1.2 汽车尾气   汽车尾气被列为导致雾霾的第二大元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从过去的财富的象征变成了家家户户的生活必需品,路上的车是一天比一天的多,路显得是越来越窄。

每辆车排放的尾气是有限的,但一辆辆加起来确实也是个不小的数字,所以,政府为了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大小城市都开始流行“限行”,这一政策的推出,弄的老百姓出行受限,生活极其的不方便,于是怨言四起。

汽车尾气是真正的元凶么?我看未必。

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们的天空也有连着半个月的蓝天白云,可在那期间,我们的汽车数量难道减少了么?2014年2015年的国庆节,我们的城市被重雾霾笼罩着,可就是那几天,城市汽车都开往了郊区,春节期间,城市基本都空了,路显得格外的宽可我们的城市依旧是重雾霾,能见度不足百米。

节日过去,我们的天空确大放异彩格外的晴朗。

这种情况足以说明,汽车尾气也非直接的因果关系。

至于焚烧秸秆,家庭做饭更是无法与雾霾直接挂钩。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也是秸秆焚烧的高发期,具有季节性。

冬天已经过去了秸秆焚烧的季节,至于家庭做饭的烟雾更是不合理,因为我们一天三顿饭都在用,可为什么只有冬季会有雾霾呢?   2 正确看待雾霾   2.1 中国雾霾的严重程度   因为网络的发达,我们的信息传递速度使得整个世界成为了一个地球村,一条信息几分钟可以遍布全世界。

中国的雾霾的严重程度在外国敌对势力夸大其词的宣扬下遍布了中国的各个角落。

那么,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理性思考,去伪存真地去看。

我们每天看到的是中国每个城市的污染指数,PM2.5超过500就能登上国际头条的新闻,酷似全世界只有中国有雾霾,给人一种中国无法生存的假象,编排中国雾霾的种种段子也是层出不穷。

那么实事真相到底如何?诚然,我们中国的雾霾是存在,雾霾也是比较严重,但不可夸大其词。

据统计,世界前100个人口大城市空气污染程度排名中,只有中国的兰州排在前50,北京排在79位。

污染最厉害的是印度,全世界25个污染严重的城市其中13个在印度。

印度PM2.5超过中国北京两倍可还是不见有人关注。

以至于曾经一位逃离新德里的美国记者悲愤感叹道:“在北京,PM2.5超500就会登上国际媒体的头条;而新德里数值超北京两倍,却基本无人问津”。

有人问了,那印度为什么不上头条呢?为什么不见国际新闻中提印度污染呢?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中国发展太快,引起了西方担心,他们恐惧中国的崛起,他们想给中国崛起使绊子,想引起中国老百姓的恐慌,从而达到抑制中国经济发展的目的。

而人类对污染的反应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发展水平。

污染和生存面前,我们永远关注的是生存,当一个民族最基本的吃饱喝足穿暖的问题都没有解决时,他们是无暇顾及甚至可以说没有权利去抱怨国家给他们的空气是污染的,只有一个民族强大了、富裕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才会去关注我们的空气是否更新鲜的问题。

中国经过这30多年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达到了小康水平,人们开始要求生活质量的提高,关注更多的健康问题。

记忆中,中国北方沙尘暴很大,每年冬天风刮的都异常的邪门,经常有大树被拔地而起。

就是那么大的风,天空的雾还是无法消散,那时候我们不懂什么是PM2.5只知道雾,我们称大雾天是“仙境”。

仙境在整个冬天一直伴随着我们

后来,我们在内蒙河北植树造林,风沙小了,雾霾二词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虽然“仙境”从统计数字上比以前少了,可人们感知上却认为它严重了。

据统计,自2006年以来,我们的空气污染指数在每年递增,PM2.5也是连续下跌。

为此我们的政府做了很多努力,节能?p排一直在进行中。

我们为什么感觉越来越严重了呢?一方面是我们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是西方媒体的刻意渲染和夸大,以及不明真相国人的跟风宣传。

2.2 西方为何要夸大中国的雾霾问题   近几年,一到冬天,中国的雾霾都被疯狂的炒作,谣言百出,惹得群情激奋,中国和北京成为网络热搜词。

而雾霾最严重的印度却无人关注。

为什么原因有二:一是迫使中国签署丧权辱国的“大气污染排放框架协议”;二是西方想借助环保牌打压中国,最终毁灭中国

这是西方对中国产生了恐惧,他们担心自己的优势地位被中国所取代,怕中国的崛起。

所以说,在我们吐槽中国雾霾时,亲,你可想到,你们也是在压缩自己的生存空间。

如果我们签署了那个协议,那么,作为中国人,你不能开车,夏天不能用空调,冬天不能有暖气,估计咱的动车飞机也要停运,甚至连做饭都超标。

这是你们所愿看到的么?   2.3 雾霾是综合原因形成的   我们不能一味的把雾霾的形成归于某种事件,它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

地理因素、自然因素、国土面积因素、燃料因素等等。

因此,中国的雾霾问题形成,是由多方面因素形成的。

有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质量需求的提高,有西方媒体的刻意夸大,有自然、地理等因素,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绝不能归因于具体某个事件。

3 如何正确治理雾霾   不能因为雾霾而葬送了我们的明天,必须正确对待雾霾。

以理智的方式去处理雾霾与工业,雾霾与汽车尾气等方面的关系。

3.1 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保护中国工业健康发展   一个国家的强大,首先必须有过硬的经济作为支撑,没有了经济就没有能在世界立足的能力。

过去中国为什么受欺负?为什么老百姓会受战乱之苦,究其原因就是一个字“穷”。

没有了工业国家就没有能力去发展军事,没有能力去完善民生工程,更没有能力去给我们一个和平的环境。

取消工业化是极其不理智的想法,近几年,美国在煽动中国取消工业化的同时,他们在不断的努力再工业化,德国作为老牌的工业化国家一直发展非常稳定,德国的制造业在全世界是首屈一指的,工业支撑着这个国家顺利的度过了金融危机,难道他们不怕雾霾?   事实上,我们们越是面临污染,就越要大力发展工业,因为工业越发达,污染就越小。

工业越被限制,污染就越严重

关键是看如何去发展工业我们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积极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同时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以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国家总体发展战略。

那么,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是去工业化,而是让工业以更有利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发展

这里关键是技术进步,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并加以研究、改进和创新,建立属于自己的技术体系,从而达到保护中国工业健康发展的目标,最终建立一个美丽中国

3.2 改变粗放的生产生活方式   雾霾的治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某一个问题解决就能完事的问题,形成的它原因是多方面的。

所以,治理雾霾要多管齐下,每个人都有责任去为它献一份力。

首先,改变我们不好的生活方式,做到低碳出行、低碳生活

政府制定一系列措施以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汽车尾气虽然只是引起雾霾的其中一个原因,但积小成大,我们从自身做起,尽量做到低碳出行,为环境治理贡献自己一份力。

因此,我们要正确理解工业进程中雾霾,正确对待工业进程中的雾霾。

不忽视、不夸大,不惊慌、不退缩。

不能因小失大,去工业化绝对不可行。

工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更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关键,也是保证一个国家安全的重要靠山。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乡市中共延津县委党校)。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