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甘仁医案症状辨证意义级差探讨

【摘要】 现有的症状辨证意义分析主要以主观分析为主,缺乏客观依据。医案是临床资料的最直接反映,是症状辨证意义级差研究最可靠的依据。随机选取丁甘仁医案41例7种证型,以支持度和置信度分析各证中症状辨证意义,同时与当代证候诊断书籍中对应主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证中存在症状辨证意义级差,且现有书籍的以主症为主辨证要点完全不能代替详细的以临床实践为基础的症状辨证意义级差分析。

【关键词】 症状; 辨证意义; 医案; 支持度; 置信度。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与优势,辨证的基础就是对患者症状的分析,其依据即症状辨证意义不同。中医证候诊断一直缺乏可以量化的症状标准,其关键问题就是临床症状辨证意义级差不明确、不规范。这不仅影响了中医临床辨证的统一性,用药的规范性,也成为中医诊断理论难以突破的症结。目前已有的症状辨证意义级差分析主要以主观分析为主,如将证的临床表现分为主要症状与次要症状[1,2],判断证型时可以按主症和次症的分数来决定。这些划分都缺乏客观依据,会因为研究者的学术及临床水平差异而出现很多分歧,其结果难以达到科学研究规范化、客观化、可重复性的要求。分析症状辨证意义级差的依据应来自临床,被临床检验通过的数据才是最客观的。医案是临床资料的最直接反映,是症状辨证意义级差研究最可靠的依据。

1 丁甘仁医案资料。

丁甘仁先生是近代杰出的中医学家、医学教育家。丁先生早已认识到,要拯救祖国医学宝贵遗产,弘扬中医中药,关键在于建立中医正规教育,方能使中医立于不败之地。为此丁先生创办了上海第一所中医高等学府上海中医专门学校。目前的中医理论研究也在向规范化客观化迈进,其中的症状辨证意义级差研究则是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的重点,故此以丁先生医案样本做一探讨。在《孟河丁甘仁医案》[3]一书中随机选取医案41例,分别是湿热内伏证9例,表证9例,暑湿证6例,肠热腑实证5例,邪陷心包证5例,痰火扰神证4例,痰湿中阻证3例。41例患者症状表现共493个,重复症状62种共380个。因此41例患者症状共175种,具体情况如下。

湿热内伏证患者9例,共见症状97个,其中65个为不同患者重复症状共20种,未重复症状32种, 9例患者共有52种症状重复症状为: 脉数7次;苔腻5次;恶心,脉滑,有汗,胸痞,发热早轻暮重各4次;谵语,苔黄,苔薄,口干不多饮,便溏,脉濡,小便赤各3次;发热,脉弦,舌红,失眠,苔灰各2次。

表证患者9例,共见症状85个,其中59个为不同患者重复症状共20种,未重复症状26种, 9例患者共有46种症状重复症状为:胸闷,苔腻各6次;恶寒发热,恶心,脉滑各4次;无汗,苔白,脉浮,脉数,苔黄,脉迟各3次;恶风,有汗,发热,呕吐,脊背微寒,苔薄,身热,脉沉,脉细各2次。

暑湿证患者6例,共见症状64个,其中28个为不同患者重复症状共10种,未重复症状36种,故6例患者共有46种症状重复症状为:脉数5次;脉濡4次;苔腻,苔黄,苔薄各3次;恶寒发热,恶心,口渴欲饮,梦语,胸痞各2次。

肠热腑实证患者5例,共见症状57个,其中28个为不同患者重复症状共10种,未重复症状29种,故5例患者共有39种症状重复症状为:便秘,脉数各5次;脉滑,谵语各3次;无汗,苔腻,苔黄,身热,脉沉,烦躁各2次。

邪陷心包证患者5例,共见症状46个,其中15个为不同患者重复症状共6种,未重复症状31种,故5例患者共有36种症状重复症状为:脉数4次;谵语3次;唇焦,神昏,渴不欲饮,脉细各2次。

痰火扰神证患者4例,共见症状45个,其中19个为不同患者重复症状共7种,未重复症状26种,故4例患者共有33种症状重复症状为:发热,脉数各4次;有汗3次;口渴欲饮,谵语,舌红,苔黄各2次。

痰湿中阻证患者3例,共见症状23个,其中7个为不同患者重复症状共3种,未重复症状16种,故4例患者共有19种症状重复症状为:胸闷3次;恶心,脉滑各2次。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