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阴道镜在宫颈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宫颈疾病 概述

摘 要 目的:探讨电子阴道镜宫颈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结论:电子阴道镜用于诊断宫颈疾病较准确可靠,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关键词 宫颈疾病 电子阴道镜 诊断�      资料与方法�      2004年1月~2007年1月筛查的异常细胞学涂片,即有未明确诊断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及以上者,行电子阴道镜检查患者120例,年龄22~50岁,平均36岁。

均在阴道镜指导下行活组织病理检查

�   检查方法:于月经净后3~14天作电子阴道镜检查,采用电子阴道镜数字成像系统,对图片与资料实行计算机一体化管理。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窥器充分暴露宫颈,先用棉签擦去宫颈表面及阴道内分泌物后,将电子阴道镜头对好焦距,观察鳞—柱交界上皮及血管,然后用3%醋酸涂抹宫颈数秒后观察局部有无柱状上皮水肿,醋酸白色上皮、白斑、镶嵌、点状血管及各种异形血管等,接着用卢戈氏碘溶液涂抹宫颈进行碘试验,观察局部上皮着色情况,最后行阴道镜RCI评分:0~2分考虑为CINⅠ级,3~5 分为CINⅠ~Ⅱ级,6分为CINⅡ~Ⅲ级,凡评分1以上者的可疑病变区在阴道镜直视下定点活检,送病理检查,所有CIN患者均经病理活检。

�   诊断标准:病理分类,CIN包括宫颈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根据不典型细胞累及的范围,将CIN分为Ⅰ~Ⅲ级。

CINⅠ(轻度不典型增生):细胞异型性轻,排列不整齐,但仍保持极性,异性增殖细胞限于上皮层下1/3;CINⅡ(中度不典型增生):细胞异性明显,排列较紊乱,异常增殖细胞占据上皮层下2/3;CINⅢ/原位癌(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重度不典型增生上皮细胞异形性显著,失去极性,异性增殖细胞扩展至上皮下2/3以上或几乎全层,难以与原位癌区别,原位癌上皮异型性细胞累及全层,极性消失,核异形显著,核分裂相多见,基底膜完整,无间质浸润,以区别于早期浸润癌。

�      统计学处理:以宫颈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将阴道镜检查结果与组织学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用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及阳性预测值4项指标评价阴道镜宫颈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      结 果�      对同一观察对象来说,可同时见到几种不同的阴道镜图像,也可仅见到一种阴道镜图像。

在120例检查对象中,不正常阴道镜图像68 例(56.7%)。

�   电子阴道镜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见表1。

�   电子阴道镜与组织病理学诊断比较:电子阴道镜诊断宫颈疾病(以炎症与CINⅠ为界) 的灵敏度为96.8%(60/62),特异度86.2%(50/58),误诊率13.8%(8/58),漏诊率3.2%(2/62),阳性预测值88.2%(60/68),阴性预测值96.2%(50/52)。

�      讨 论�      阴道镜用于诊断宫颈疾病较准确,可靠,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操作者主观因素对检查结果的影响,同时行Reid等设计阴道镜评分,作为阴道镜结果的客观判定指标,这样可以正确地评估移行带异常的程度,为病理组织学的结果进行预告,并在镜像与组织学出现差异时,综合衡量出现差异的原因,从而提高检出率,减少漏诊和误诊。

我们认为,鉴于涂片细胞学准确率低,漏诊率高,且新的细胞诊断技术(CCT、TCT)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广泛开展,而阴道镜检查能够直接提供具有确诊意义的组织学诊断,因此,在城市和条件较好的地区,阴道镜检查应当成为宫颈病变的普查手段之一。

但是阴道镜诊断毕竟是对细胞形态学的评估,病变的确诊必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结果。

宫颈疾病一定要坚持细胞学、阴道镜、组织病理学三阶梯式的诊断程序,以防漏诊

�      参考文献�   1 赵芳辉,乔友林.宫颈癌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 卞美璐,刘树范.子宫颈疾病的诊治.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178—201.�。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