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建军散文三题】浍河

原标题尚建军三题奶奶煎饼清早秋风吹明显感觉到凉了。

九月早熟玉米开始收割。

地里庄稼茬催茬比赛似收获着岁月轮回与沧桑。

看着满地玉米秆突然想起了候想起奶奶玉米秆子摊煎饼情景……奶奶老山东似是爷爷爷爷那辈人逃荒到山西美丽浍河岸边叫“河东村子落了脚、扎了根我就出生上面有高高崖三孔窑洞南窑里那里便成了我乡。

奶奶辈子养活了八孩子支撑起这么子艰难可想而知。

据妈妈说奶奶性格刚强日子精打细算从没听说借邻居分钱也从没听说奶奶跟哪邻居闹不和倒是常有人因邻里呀、庭纠纷呀奶奶给评理。

奶奶只是三两句就说得双方开眼笑、握手言和了。

奶奶耳垂脸福相。

候我常摸着奶奶耳朵跟奶奶开玩笑说奶奶是享福人。

说这话候奶奶总是用慈祥笑回应我。

因子女多孩子们穿衣裳奶奶总是缝缝补补。

神奇是随着四季变化春天了奶奶乘晚上孩子们睡觉把冬天孩子们穿棉袄拿出从里面取出些棉花重新做成了夹袄。

到了夏季她再把棉花取出变成了单衣……如循环往复保证了孩子们年四季衣。

件衣裳穿四季穿出了奶奶温穿出了奶奶勤劳也穿出了奶奶聪明与智慧。

难忘还是奶奶煎饼

与其说山东人爱吃煎饼倒不如说吃煎饼是山东人艰苦生活与乐观向上相结合种真实生活写照。

奶奶就把盆玉米面糊糊搅我和姑姑们抱了玉米秆子。

煎饼鏊子是特制据说是从老山东带。

所有准备工作做奶奶了手里提着特制已被岁月打磨得非常光滑竹坯子盘腿坐那盆面糊糊不摊完是不会起用现衡量概是三四了可见奶奶惊人盘腿功夫。

玉米秆子着般这工作是由我做奶奶眯着眼翻覆看着火候待到玉米秆子充分烧变成火鏊子受热匀序幕拉开只见奶奶先用油哒子(音译因常年累月用已不用沾油了用润滑鏊子)匀把鏊子擦遍左手舀勺子糊糊倒鏊子上右手用竹坯快速、匀地摊只几下张煎饼已成型概两分钟煎饼已摊就。

奶奶用竹坯挑挑起角双手挥张又薄又完整煎饼空翻早已到了我手高粱秆秆篦子上了整程连贯、优美气呵成。

奶奶煎饼薄、脆、韧、香色泽金黄尤其是刚摊出热乎乎煎饼拿根葱卷上张口咬下哎呀那美据说河东奶奶煎饼代表了代代表了当年河东人馋馋味蕾代表了河东人骄傲。

有次可能玉米秆子有湿不太空冒起了浓烟把我们都呛了出流着眼泪看奶奶

依稀烟雾奶奶手里竹坯变成了把长剑奶奶指、、挑、圈挥着舞着从容镇定犹如将军指挥着千军万马奔腾万里呼啸而会儿便烟消云散。

奶奶是高子晚年她身躯变得不再那么伟岸不再挺拔。

那天我抱着病着奶奶从二爸走到三爸觉得她身体已变得很轻、很轻轻得像要从我怀里飘走。

8岁候奶奶走了带着身苦难身沧桑走了;带着人希望人依恋走了;奶奶走了带着慈祥笑容带着不屈精神;奶奶走了带走了我长长思念带走了我再也吃不到煎饼

场秋雨场寒。

眼看着树尖叶子开始发黄天渐凉——奶奶哟记得添衣裳……姑油坨儿从河东村高高崖上窑洞穿浍河路杨庄就到了那叫城南村子了。

伴随着五彩而遥远梦儿记忆总是那么清新又美丽。

爸爸兄弟姊妹七我有四姑姑只比我五岁我还清楚记得候跟她打架情形。

我们祖籍山东只要是四姑姑聚起总能听到她们那醇醇山东腔听到阵阵开心而爽朗笑声。

这些年不管走到哪儿这笑声总能陪我走坎坷走彷徨走忧伤走蒹葭苍苍走茫茫人生。

候喜欢姑从河东村高高崖上窑洞穿浍河路杨庄就到了姑所那叫城南村子了。

现看与姑只不隔着村子候那段路总觉得很长很长。

姑略胖性格直爽憨厚。

我是爷爷长孙然格外受全及姑姑们恩宠这从姑眼神里就能体会到。

每次看到姑慈祥眼神总觉得她是用眼神跟我说话跟我交流每次看到她眼神心里就像冬日暖阳又像溪浸入干涸心房倍感温馨。

喜欢姑还有原因就是姑有手炸“油坨儿”拿手绝活。

“油坨儿”是我们当地道地地道道风味吃。

老人们说是给次上门女婿吃现成了招待贵宾招牌面食了。

记得那候物不是很丰富能吃上顿白面饭就算是改善了。

假如能吃上姑炸“油坨儿”简直就是奢侈了。

每次到姑不用说姑都是把攒了很久吃东西拿给我尤其是给我炸“油坨儿”了。

记忆深就是炸“油坨儿”姑搅面动作了。

只见她放入温合适水盆面用筷子顺针不停地搅动据姑说面是有灵性这搅面动作就是要把面“唤醒”把面灵性激发出。

下又下而快而慢姑有节奏搅动下团面上下翻飞有像是盆里有又像是空。

看姑搅着带劲我忍不住想试下不想没几下子就手腕酸痛没劲了再看姑依然那里搅啊搅啊不停地搅……直搅到岁月变迁搅到姑青丝变苍发搅到我渐渐地长搅到合姑标准。

待到面搅就可以上油锅炸了待到香味从油锅里飘出充满整院候“油坨儿”也就做了。

整程我边流着口水边那儿看炸“油坨儿”姑总是先夹给我我也总是迫不及待顾不得烫口吞下先尝鲜了。

姑刚炸“油坨儿”冒着热气表面金黄、面虚、气眼多外焦里嫩、香味浓郁咬上口再也忘不那特殊味道了。

如今姑已年逾古稀患有腿疾上下楼也有些困难了然就搅不动炸“油坨儿”面了。

但每次见到她依然还是当初眼神当初味道姑“油坨儿”已深深藏了我心深处。

姑“油坨儿”从河东崖上窑洞到弯弯曲曲浍河;从城南院到遥远遥远地方伴我生世、让我回味无穷。

母亲手窝因史伯这历史人物存与挖掘这些天热议莫村子史伯了我却独喜欢那条横跨村子南北河。

它从山深处蹒跚而途史伯拐了弯画了道优美弧线带着村里人无限纯朴与深情唱着哗啦啦情歌扶摇直下了。

山有了水便有了灵性村子有了河便有了故事便让我想起了童年想起了童年我乡那条河。

有人把河流称地动脉河流世世代代地滋润着地、哺育着人们、孕育着明所以很多河流就被称“母亲河”。

母亲河不论长短不论贫贱她们只哺育己花朵。

我童年河叫浍河翼城母亲河

我出生浍河边以前叫“河底”村口窑洞里。

浍河穿村而很然地把村子分两半半叫河东半叫河西我住河东

记忆里浍河温柔候不多因人从不让我们接近她我们也不敢近距离抚摸因她有着吞噬切力量。

听人们说每当暴雨季节“河长”(音译山洪思)暴发洪水翻滚从上游卷起各类生活用品、树木甚至牛、羊、猪等动物夹杂着“河长”怒吼横冲直撞急势而下没人能征得了她。

旦“河长”了就比较长少则半月多则两月那座矮矮土桥早已被冲毁。

了方便河东、河西村人生活往村里便搭起了临河板用三根木杆子支撑起截截木板连接起组成临桥木板宽仅供人通。

河长”了搭两块木板;“河长”了搭七八块板子。

试想湍急河流上这么窄窄块板子有几胆子敢通?记得天黄昏我头昏昏沉沉妈妈回摸发烧了村里卫生所河西而河上又涨“河长”怎么办?妈稍微犹豫了下拉起我就跑。

那也是我次走河板也是印象深次。

妈妈紧紧攥着我手隐隐觉得她手有些发抖我只看了眼脚下打着圈洪水脑袋立马发晕就不敢看了。

我们步步、紧挨着气也不敢出只觉得妈手心沁出了湿湿汗。

那天河上虽然只有两块木板我却觉得走了很长很长长到辈子都忘不……那候化生活还是挺丰富记忆深是说、看电影。

涨“河长”了河板还没有搭起村里了河东人也能看上电影就把银幕搭河边河西人看正面河东人看背面。

妈紧紧把我搂怀里边听着河水冲刷着河边泥土“噗通噗通”塌落声音边看着放幕倒着电影。

虽然现记不住电影容了但母亲怀里温却永远记了心里。

浍河故乡河我母亲河每每想起她就想起了看电影想起了涨“河长想起了搭河上窄窄木板想起了母亲湿湿手窝。

作者简介尚建军男967年出生山西翼城人高级政工师就职某型央企。

喜学有诗歌、散作品散见部分报刊尤擅长操作其人微信公众七(qr。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