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贬值损失应该得到赔偿

摘 要:车辆贬值损失赔偿已成为 交通 事故案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

在性质上,车辆贬值损失当属直接损失,是客观的现实存在,而不是未来发生的预期损失,应得到 法律 支持。

至于损失的具体数额可由评估鉴定机构加以评定。

我国民事侵权赔偿正由"填坑式"的补偿原则向全面赔偿原则 发展 ,而承认和保护车辆贬值损失顺应了这一潮流,是财产损害赔偿制度进步的标志之一。

关键词:贬值损失; 直接损失; 间接损失; 全面赔偿

当前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就车辆损失赔偿方面,出现了新的倾向,越来越多的受害人不仅要求肇事方赔偿车辆的修理费,还提出了一项新的请求——车辆的"贬值损失"。

由于相关法律未对此明确规定,法官处理起来颇为头疼,各地法院的做法也很不一致,有判决支持的 ,也有明确规定不支持的。

笔者经简要地分析归纳后,发现主要存在两种意见和理由。

(一)不支持车辆贬值损失

这种意见认为:1、车辆的"贬值损失"较难认定。

首先,不是所有车辆发生碰撞后都有贬值损失,如刮、蹭等轻微的损伤,经过修理后可以完全恢复,有的部件如车灯、保险杠、车门等损坏后通过更换,不仅没有贬值,反而会"增值";其次,车辆的"贬值损失"数额很难确定。

实践中,一般是通过中介机构进行评估,但车辆修复后的价格,不仅受市场因素的影响,还依赖于评估人员的经验判断。

市场因素的多变性和不可控性,加上评估人员的主观因素,使得"贬值损失"很难形成各方一致认可的意见。

2、车辆贬值损失不是即时发生的直接损失,而是在未来可能发生的间接损失

车辆的"贬值损失"是车辆修复价值与未遭受损害前的价值比较后的差额,这种差额只有在交易过程中才会产生,若不进行交易,就不存在损失

3、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交通事故造成车损后,针对受损车辆本身的赔偿,一般是修复车辆至正常使用状态即可,即只赔偿车辆的修理费,不赔偿所谓的"贬值损失"。

中国 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机动车辆保险第三者财产贬值损失问题的批复》也明确规定:"由于意外事故造成第三者财产(包括机动车辆直接损毁致使该财产贬值,不是第三者财产直接损毁,而是间接损失","该损失不属于保险责任。

" 论文代写   (二)支持车辆贬值损失

这种意见认为:1、事故车辆虽然经过维修,但驾驶性能、安全性、使用寿命都将受到影响,车辆的使用价值受到损害,社会评价也会降低,这种损失是实实在在的,既可以通过专业评估机构评定,也可以通过二手车交易得到体现。

2、车辆贬值损失是现有财产价值的减少,属于直接损失,而不属可得利益减少的间接损失

车辆被撞坏尽管经过修复,但车辆因此贬值是显而易见的。

正如打碎一个清代的花瓶,修复后的花瓶价值和原来的花瓶价值肯定不一样,汽车也是这样,特别是一些高档汽车,虽然维修后不影响使用,但仍会有一些部件存在功能性和隐蔽性损坏,是不能通过修理来恢复其正常状态的,其价值损失是事实存在的。

3、财产损害赔偿的首要原则应该是全面赔偿原则。

只要损害与侵权行为存在因果关系,有多少损失赔偿多少,即便是间接损失,也应该予以赔偿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交通事故中的财产损失是否包括被损车辆停运损失问题的批复》规定,"在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如果受害人以被损车辆正用于货物运输或者旅客运输经营活动,要求赔偿被损车辆修复期间的停运损失的,交通事故责任者应当予以赔偿

" 论文网   目前司法实务,不支持车辆贬值损失的观点和做法还是占大多数,来自最高法院的意见也反对赔偿车辆的"贬值损失", 对此,笔者持有不同意见。

笔者认为,判断车辆贬值损失是否应得到法律的支持,可以从车辆贬值损失的性质、损失数额的确定、法律依据等三个方面加以考量,具体阐述如下:   首先,车辆贬值损失的性质。

直接损失是权利主体现有财产价值的减少,而间接损失是权利主体可得利益的落空。

车辆发生事故后,虽然经过维修,一般很难恢复到原有水平,车辆的性能、操控性、安全系数通常会受到影响,车辆的使用价值会有所下降。

法律规定的恢复原状只是一种理想状态,现实很难做到。

还有,事故车辆经过修复后,即使没有外观和功能上的瑕疵,若作为融资担保工具被评估,估值偏低是不言而喻的;若作为二手车交易,价格肯定远低于同类同期车辆,人们的消费心理一般不接受和认同这种类似于"凶宅"的事故车。

现实中,有不少新车因为发生交通事故将不能继续享受厂家质量承保范围,同时丧失了保修期内部分维修项目的免费维修。

因此,事故车辆价值降低是现实产生的,属直接损失

尽管这种损失,不是立即体现为货币形态的数额减少,但不意味损失没有发生。

由此得出,保险部门认为贬值损失属于间接损失的观点是错误的。

1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