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茬儿人

打开文本图片集。

一、出生在战争年代。

我的祖籍是河北省宁晋县张家庄。离张家庄25里有一古代建筑“赵州桥”。儿时听母亲给我念民谣:赵州桥鲁班修,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碾了一道沟。宁晋县还出了一个名人叫张之洞。张之洞曾做过慈禧太后的军机大臣和两广总督等高官。父亲给我讲过,张之洞聪明过人,读书过目不忘。十岁时去考秀才,识破了考官的戏弄,以他的聪明才智当年就考上了秀才。

儿时的我常为自己的故乡自豪,但其实我并不出生在河北。

父亲37岁时,因祖父欠债将土地卖光,家中没了生计,于是流落到太原,找设在太原的“宁晋会馆”告帮。当时警察局正在招人。父亲曾读过三年私塾,能读报纸,于是剪掉辫子当了警察,并升任过班长、巡官、署员等职。随着岁月的流逝,父亲娶妻生子,终于在太原落了户。

1942年2月18日,我出生在太原市崇善寺甲字八号(房屋系庙产)。一个小女孩的呱呱坠地,并未给这家人带来喜悦,却给他们平添了许多愁。因为当时日本还未投降,一家人靠父亲当苦力、典当为生。年过半百的父亲上需赡养年迈的双亲,下需抚养未成年的几个孩子,生活已是非常拮据,所以再添一张嘴吃饭实属不愿,于是父亲常有弃我之心,只是由于母亲呵护的紧,才迟迟未能实施。

常言说,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该来的事情还是要来。记得在我4岁多的时候,一个艳阳天,父亲抱着我,在文庙西边的马路上慢慢地走着,碰到一个熟人,寒喧过后问父亲:“你去哪儿呀?”我清楚地记得父亲说,想把我送到外国人办的“育婴堂”。那人说:“哎呀,不可!听说育婴堂尽给小孩子喝米汤水,常饿死人的。”父亲听后,抱着我转身回了家。我当时年龄太小,并不知道这位恩人是谁。

转眼已到6岁,我已能挖野菜,捡燎炭补贴家用。1948年秋,在文庙的石门上挂出了一块牌子——太原市平民小学。因为学校就在家门口,又不出学费,父亲就将我送到该校读书。

入学后,学校还给我们每人发一枚徽章,是倒置的三角形。白底蓝字,上面写着“太原平民小学”。我好喜爱,将它别在了左胸。学校设备极为简陋。天气暖和的时候,就在文庙大成殿外面的砖地上架了一块大黑板,而学生则自带小板凳上学。书本和小石板就放在膝上。冬天则搬到大成殿旁边的耳房内,房内架上黑板,学生则坐在土坑上听课。

我们老师是一男一女,都是年青教师,相貌俊朗且态度和蔼,但上课的时候老师却带着戒尺。无论是语文课还是算术课,老师均采用讲练结合的办法。老师讲一阵子,再出几道题让同学们练习。做错了是要挨板子的,所以同学们学习都比较用心。学的什么都毫无印象了,但却记住了一首歌词。每天放学时,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背着书包,拎着小板凳,一边走一边唱:“功课完毕太阳西,收拾书包回家去,见了父母行个礼,父母对我笑嘻嘻。”。

1949年春,我们仍在露天上课,但却有了课桌。此时战事已吃紧,在炮弹的呼啸声中,学校终于解散了。这半年的小学时间虽然短暂,却改变了父亲对我的态度。因为老师在家长通知书上给我写的评语是:“功课甚佳,忠诚可靠。”由于父亲笃信“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说法,因此他认定我是个可造就之才,不但抛弃了弃我之心,而且对我长大成才、光耀门楣寄予了愿望。

二、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新中国即将诞生。这时从家乡传来了喜讯。祖父和我同父异母的兄长在土改中成份定为贫农,分得了田地。大哥结束了为人扛活的历史,从此走向富裕。在太原的两个哥哥也已成人,相继参加了工作。时年我7岁,正是入学年龄。9月1日我顺利地进入太原七完小学读书。

1954年小学毕业后,我考入太原六中初中部。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为了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党中央向知识界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于是在社会上,在学校里盛传着“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顺口溜。然而我对数理化并无兴趣,却对文学情有独钟。那结构严谨、寓义深远、语言优美生动的一篇篇课文象磁石吸铁一样吸引着我;而中国的古典诗词歌赋意境之美、修辞之美、音律之美更深深地感染着我,使我产生了当一个诗人,当一个作家的梦想。

为了实现我的梦想,我一头扎进了文学作品的海洋中。我如饥似渴地读着一本本文学巨著,贪婪地吮吸着营养。到了初三我的兴趣又转向文学期刊和杂志。然而文期刊和杂志是要花钱买的(图书馆没人)。记得我第一次到五一路邮电期刊门市部去买《萌芽》杂志,拿起书来一看,定价是每本1角6分,掏掏兜只有1角5分,差1分钱!我踌躇了一会儿,转身走出门市部,沿五一路向南走到五一广场。我低着头,沿广场转了一圈,企图捡到1分钱,然而奇迹没有出现。我只得垂头丧气地返回邮电门市部。我舍不下那本书!

售货员阿姨是个30岁出头的中年妇女,她个子中等,胖胖的、黑黑的、眼睛小小的,不算漂亮,但她慈眉善目,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她见我去而复返,且一脸的沮丧,便和蔼地问:“姑娘,你怎么了?”我和盘说出了自己的窘况。当她知道我是一个酷爱书而无钱买书的穷学生时,笑着说:“姑娘,没钱不要紧,这里的书随便看,只是不要弄脏、弄坏就行了。”自此以后,我每个星期天都去看书。阿姨只要看到我,就立即介绍:“姑娘你看,这是新到的《人民文学》,这是新到的《火花》……”对于这位阿姨我一直心存感激,终生不忘,愿她一生平安。

初中的三年,我在书海中游弋,在诗林中徜徉,感到无比的快乐!

“书”使我学到了知识,开阔了视野,而更重要的是“书”帮助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我最喜爱的一本书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写的自传性质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深深地为主人公的顽强精神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所感动。我决心以他为榜样,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我熟记他的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而已。人的一生是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并把它做为我人生的座右铭。不仅如此,在我38年的教书生涯中,在主题班会上,在学生座谈会上,在为学生举行的毕业典礼上,我常常背诵这段名言,以激励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当好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