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宝生,筑梦都市田园

吴志菲。

整齐漂亮的农家别墅、气派现代的高科技工业园、功能齐全的农民文化中心、依山而建的田野山庄、郁郁葱葱的森林公园、清澈见底的田野人工湖、宽阔的马路、如茵的草坪……这就是湖北省嘉鱼县的官桥八组,宛若一幅优美的都市田园画卷。

可是,一般人难以想到,40多年前,官桥八组村民吃的是返销粮,住的是土坯房,房屋破旧不堪,村庄环境脏乱差。40多年后,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绚丽图画映入眼帘。走在这里,感受着独具特色的乡村发展新模式。几乎所有的村民都说,八组的成功,离不开好时代好政策,离不开八组的领头人周宝生。走近周宝生,能真切感受到他孜孜以求的是让八组、让官桥、让更多的农民过上充满尊严、富足祥和、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得益于改革开放

这么多年来,以周宝生为首的嘉鱼县官桥官桥八组人积极地把握住改革开放带来的每一个机遇。他始终站在农村改革发展的前列,率领官桥八组人“70年末代造田、80年代造厂、90年代造城、2000年代造大学、新时代造生态公园”,实现了从农业样板村到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再到农村现代化的一次次跨越,走上了共同富裕的发展新路,成为今天人人羡慕的“神州第一组”,成为全国绿色小康村、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村镇建设文明村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等,周宝生本人也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湖北十佳公民”等称号或荣誉,并曾先后当选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代表与第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官桥八组的成功,得益于改革开放周宝生以企业家的胆识、战略家的气魄、思想家的眼光、改革者的创新,让官桥八组醒得早、起得早、跑得快,打造了官桥八组的改革奇迹,实现了山青、水秀、林郁、田沃、湖净、村美、民富。如果说官桥八组是中国农村改革的旗帜,那么可以说周宝生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先锋。一定意义上讲,周宝生为中国农民注入了一份自信。周宝生说:“官桥八组能有今天,因为托了改革开放的福;官桥八组走向未来,更加离不开改革开放的路子。官桥八组的路,就是改革开放之路!”。

如今的官桥八组让许多来访者羡慕不已,却也让许多人忘记了它曾经有多“穷”。其实,改革开放之初的官桥八组用“一穷二白”来形容不为过。改革开放以前,官桥八组官桥八队)贫穷落后,村民“住的是土坯房,吃的是返销粮,一个工值9分钱,上山砍柴换油盐”。为了改变现状,才走上生产小队队长的周宝生冒着被定性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巨大风险,在包产到户、联产承包还在摸索阶段时他已经在鄂南农村率先大刀阔斧地推行了。粮食年产量由20万斤增长到30万斤,结束群众吃返销粮的历史。总共700多亩田地,满足不了周宝生的胃口。他意识到,粮食问题解决了,但乡亲们的经济收入没有明显增加。于是,他带领村民洗脚上田,在官桥公社租了三间房,办起冰棒厂、熟食店和小卖部,当年就赚了7000元,赚到八队的“第一桶金”。要知道,当年的人均收入是50元。尽管赚了钱,但周宝生却出乎意料地宣布:公社上的店铺不办了,所有人都回队里办工厂。接下来,他们办起了沙发厂、砖瓦厂、铸造厂,开始挖小煤窑,一个“嘉鱼农工商综合公司”,什么赚钱做什么。

虽说也有银行扣除货款抵贷款的尴尬,有货款无法追回的苦恼,跌跌撞撞之间,官桥八组拥有了真正的原始积累。1985年,八组人住上了集体建的别墅,其余的钱全部拿出来扩产。至上世纪90年代,田野集团作为村民小组创办的企业,已经在国内小有名气。

1993年,周宝生已经看到靠制砖、挖煤无法持续发展的问题,开始寻求建立高科技企业。于是,他建起了中国博士后田野高科技工业园,建起了专家楼,所生产的高科技产品被广泛应用于“神舟”飞船、地震检波等军工、交通、冶金、石油等领域。这次抢抓机遇,为官桥八组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2年,国家鼓励社會办大学,周宝生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于是,官桥八组与武汉大学合作创办武汉大学东湖分校。后来,周宝生在“一个农民办什么大学”的质疑中,直接向大学校长、省领导和教育部长陈请、汇报,最终被批准转设为官桥八组独资举办的武汉东湖学院。如今,计划投资建设武汉东湖学院南校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让村里人过上城里人羡慕的生活。

树从根底起,水从源头来。官桥八组发展村民的幸福生活,得益于党的英明领导,源自改革开放,他们建设起“思源广场”与“发展广场”,旨在世世代代铭记党的恩情,不忘初心,锐意改革,再创美好未来!官桥八组共247人,67户。他们住在集团统一建设、装修、配家具沙发的别墅里,在几百米开外的企业上班,上班的持股分红,没上班的有集团福利,医疗、教育、水电气都有补贴,一直是周边农民羡慕的对象。

近年,周宝生依托大学的人才优势,规划投资50亿元,把官桥镇全域的建设成为国家级的乡村公园,做三产融合的大产业,让村里人真正过上城里人羡慕的生活。

周宝生是一个有梦想的人,他的梦想就是让农村好起来、让父老乡亲富起来。为了实现梦想,他敢想敢试、敢闯敢干。他走的是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道路,人们能够看到收获的丰厚,却无法看清前行的艰难。作为一个先行者,作为一个改革闯将,周宝生敢想敢试、敢闯敢干、敢于先人一步、勇立潮头、求真务实,该放手时就放手,是为不为,做成别人不愿为、不敢为、不能为之事,赢得社会尊重。正因为他那“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才识、“甩开膀子”的可贵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勤勉为公的奉献品质,官桥八组人乐意一起干,官桥八组有了长足的发展,并不断推进八组和周边农村美丽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这位“神州第一组”组长说:“我热爱我的家乡,我要用毕生的精力建设好我的家乡,让我的乡亲们过上衣食无忧的美好生活!”。

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叶梅在官桥八组采风时深有感触地说,官桥八组让我们眼前一亮,给了我们很多很多方面的一些启示。“农村已经不是过去概念的农村农民的富裕也不能光靠脸朝黄土背朝天,当我们看到神舟飞船、我们的长江大桥上有我们农民的智慧、有科学家的智慧,这样非常神奇的结合在一起,这是我们中国农村、中国田野的真正的希望,希望的田野要真的有希望,只能走这条路,走现代化发展的路,要处理好这几个方面的关系。”与周宝生同龄的叶梅还说,周宝生身上有一种精神,就是一定要让人民富起来,让我的乡亲们富起来,让他们活得体面、让他们死得安宁,为老百姓把死去的问题都想到了,在骨子里真正把老百姓当成了父老乡亲。“周宝生这样的典型,让我们感觉中国农民的内涵已经极大地变化了。”。

著名诗歌评论家朱先树系《诗刊》编审、中国诗歌学会理事。他说:“周宝生不仅仅是一个个体,他还是一个团队,他是一个领头人。他们官桥八组人,思想上是开明、开放的,精神上是开拓。来八组之前,我印象就是一个农村,好像也没什么看头。来了以后,感觉真的不错,我虽然出生在农村,我在城市里边待了也50多年了。农村如果能够这样发展,那么真不简单。我觉得我们中国农民,不管东部、西部,还是怎么,最终我们要走到我们这条路。当然,根据自身的特点来这样发展自己,很好的。这里,你说是农村,又像城市,说是城市但又不像是城市。我觉得很好,农村如果要是将来这样发展,那么我还是愿意到农村,回到农村。”走在共同致富路上的八组人。

官桥八组经济发展了,村民日子好过了,八组村民把帮带的眼光投向周边的村组。2008年以来,官桥八组积极探索和践行“先富帮后富,坚持共同富裕”的发展方式,与官桥镇石鼓岭村、官桥村、观音寺村和贵州水城县比德乡大寨村等结对帮扶、村企共建,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周宝生说:“精准扶贫、全面小康,不仅仅是国家大战略,还应该是全社会的理念、责任与行动。”他主动“啃硬骨头”,曾选择同在官桥镇的观音寺村作为扶贫对象,源于“村帮村,邻帮邻,先富带后富,企业带农民”的情感与责任,还因为他顶着田野集团董事长、武汉东湖学院董事长“两顶帽子”,有可资调动的人财物及各种社会资源。当然,他还有一层考虑:教育要立德树人,培养合格的建设者,服务于国家需要。武汉东湖学院承担起扶贫任务,从2015年9月开始,组建扶贫工作队,派驻“第一书记”,鼓动教职工和在校生广泛参与。

观音寺村与官桥八组相距只有10公里,经济差距却有“十万八千里”。周宝生知道这里穷,村集体经济是个空壳子,2015年经济收入只有3.8万元,村“两委”借用村小学教室办公。当时,该村享受财政补贴的低保户129户136人、五保户35人,还有部分病残家庭没有享受到政策扶助。观音寺村既无优势资源、又无特色产业,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落后,大量劳动力外出、常住人口仅600余人,发展意识更不用提。“观音寺村的今天,就是官桥八组的昨天。”周宝生回忆起多年前创业时,八组“一穷二白”的光景,好山好水好寂寞,“也不全是没有资源,只要选好产业、找准路子、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绿水青山就能变成金山银山,观音寺村的明天一样美好”。

周宝生一次次次到观音寺村调研,细密谋划,集多方智慧,確立了“产业主导、长短结合、注重生态、绿色发展”的总体构想,坚持走共同富裕之路,围绕党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战略,逐步走出了一条输血与造血结合的产业扶贫之路,当好扶贫攻坚战中的突击队,不断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走进官桥八组,定会沉醉在宜人的风光当中。南北人工湖波光粼粼,人造的森林公园郁郁葱葱,文昌塔高耸入云,长约5200米的自行车赛道环绕其中,串起了高科技工业园、串起了现代农业示范园。这里,正是在建的田野国家乡村公园的核心区。中国作协党组原副书记王巨才说:“傍晚咱们绕八组办公楼前的湖走了这一圈,我从来不走这么多路,夜很深了,我真是不愿意回来。那座绿色的楼上很写意的灯光,那个和谐协调的文昌塔,设计得那么清爽的传统式的办公楼,全都倒映在那个湖面上,环湖路那么平整,两边是香樟树、杜鹃花,然后偶尔也听到那低回的音乐。我真是不想回去,所以回去我就赶紧把窗子都打开,我不愿意把外面那么好的风景,把它堵起来,堵在窗外。”王巨才还说:“傍晚看到那么几家,我们是想随便看看,是不速之客,咱们破门而入,谁能想到他们家家户户都是一个模式,很不错。总之我在这里很庆幸,看到一个田园式的、园林式的这样一个新型的农村。环境好,又认识了周宝生同志为代表的一代新型农民。这样一个基层干部的代表,他是一个最小的官,却始终心系群众。我对周宝生同志、对八组村民表示敬意。”。

城镇化村庄、花园式工厂,一座座村民别墅掩映在绿树红花之中。自然环境优美、民风淳朴和谐、生活文明富裕的官桥八组,已成为国家4A级景区,引得游人竞相来此观赏游玩。忆及八组的来时路,周宝生不无感慨:“其实,我们没什么秘诀,就是‘先行一步,多走一步。但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好政策,即使你有天大的本事也没有用!我们八组的明天,会更加美好!中国农民的明天,也会更好!”。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