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激励策略研究

[摘 要]农业技术推广实际上就是国家对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

因此,要将农业的成果转变为社会生产力,就需要有一个健全的推广体系,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逐渐成为了发展农业技术的主要环节和动力。

对于目前来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建设尚不稳定,专业素质不高,很难真正地达到农业推广的预定效果,本文就这一系列问题进行重点探讨。

毕业论文网 /2/view—12011000.htm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激励策略ki.zgsc.2015.17.207   一直以来,中国都是农业大国和强国,农业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农业技术推广实际上是通过一些办法来应用的,主要包括示范、试验、培训、咨询以及指导等方式,合理的把适用于林业、种植业、渔业以及畜牧业的实际技术和科技成果普及应用于现阶段的全部活动中。

农业技术推广对于农业发展起到很大作用,与此同时也是联系科研、农业以及农民的重要纽带。

因此,只有在农业的发展中强化这一环节,提高基层农业人员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人民的温饱问题和历史性突破。

1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问题   1.1 农业技术推广的外部问题   能够进行农业技术推广主要根本就是必须存在一个合理的外部环境,只有外部环境得到有效构建,才能真正地使农业推广这一环节发挥作用。

农业生产、收产、管理运作等多方面的因素都对农业技术推广有显著的影响。

但是就现如今来说,不仅仅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很多自身问题,也是由于管理者并不重视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这就导致基层农业推广人员在进行工作时没有外部支持,进而出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进程变缓,严重影响了基层人员能力实施和农业科技振兴等计划的实现。

1.2 农业技术推广的内部问题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是实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第一要素,只有基层人员合理地预防和处理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出现的农产品数量少、质量差等多种问题,才能真正地进行农业化的合理性建设。

但是现如今,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业务能力差,工作时没有动力,人员数量分配不周、前线人员能力不足等多种问题

这就导致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定位和工作性质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也加大了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人员工作能力的差异性,制约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其中,影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问题主要为以下几点。

1.2.1 对基层农业推广没有明确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实际上是指农业管理运行的原理以及管理系统的结构。

管理机制的本质,同时也是管理的核心就是管理系统的功能、内在联系以及运行原理。

对于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来说,不完善的管理机制会造成推广人员工作的懒散和懈怠。

(1)没有明确的工作天数。

推广工作需要对农业推广人员工作天数进行规定,但是现如今在管理条例中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基层人员下乡天数,这就导致农业推广基层人员的积极性不高,推广次数减少。

(2)工作考核体制不完善。

工作考核是管理内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核心内容,但是,现今的考核体制不健全,没有对技术推广人员有直接的监督和约束,这就会降低农业推广人员工作的主动性。

(3)无组织培训。

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即使受到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也缺少实践经验。

在这一方面如果管理者没有加大实践培训力度,就会弱化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推广能力,从而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广

1.2.2 现行工资体系使激励功能丧失   随着计划条件经济形成,农业的工资体系逐渐暴露出弱点,存在问题主要有三点:一是工资政策过于统一化,管理过于集中,这就表明,无论什么能力人员拿到的都是一样的工资,这就导致激励性差;二是工资管理模式的固定化;三是工资分配并没有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原则。

1.2.3 竞争激励存在不足   现今的每个行业都采取竞争机制来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表现能力,但是这种竞争机制的存在起到的只是反作用,每年的职称评定也并没有引起推广人员的兴趣,使得存在问题没有得到转变。

2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激励策略   2.1 优化工作环境,提高人员的积极性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要想完善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加大激励模式,首先就要配置合适的工作环境加以支持。

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的生活条件、工作环境都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工作环境简陋、工作条件艰苦等的问题,这会降低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长期下去会造成负面影响,导致技术人员的观念改变。

因此,要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创立新环境,进而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发展。

2.2 管理机制   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看来,推广组织应该对人员进行下乡天数规定、加大推广工作机制考核,从而来提高基层推广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3 物质激励模式   物质激励模式往往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激励措施。

推广人员从事的是创造性的劳动。

所以,在考虑他们的报酬时,要重点考虑到他们的劳动成果,将个人能力与报酬直接挂钩。

同时,报酬要体现人力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回报和补偿农业推广人员

所以,进行推广过程中的物质激励模式是多样化的,把多种激励模式进行有机地结合,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 重奖。

农业领导要对在推广过程中取得重大收益和重大成就的工作人员进行适当重奖。

奖励的形式可以是房子、车子,可以是奖金,也可以是权利、职位等。

只有这样重奖的形式,工作人员才会主动投身于工作事业中,进一步发展农业

(2)推广成果激励

为了激励基层人员更专注的投身于推广事业,主管部门可以设立推广成果奖,对取得重大效益的人员进行颁奖激励,从而提高单位和个人的积极性。

2.4 精神激励模式   对于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实行激励模式,除了物质奖励之外,也应该照顾到他们的精神需求,从而更全面的提高他们工作能力与效率。

2.4.1 管理方式激励   在一般情况下,推广技术人员都具有一定的获取知识需求和技术的能力,这些技术和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导致很多工作人员经常不按照平常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因此,和这些基层农业人员相处时,传统的官僚之风就起不到作用。

所以,我们要尊重农业基层推广人员的人格,激励其献身与创新精神,而不应该用制度来束缚他们的思想。

管理人员应该建立一种非说教的组织氛围,让推广人员能够积极地参与决策,而并非被动接受命令,尝试让推广人员参与到日常的农业管理中,这是一种鼓励人员进行农业推广的重要方式。

2.4.2 建立完善的晋升机制   大多数情况下,注重的都是推广人员的个人发展空间,晋升激励的本质是实现人的自我价值。

因此,根据个人的能力和水平,管理者可以从中选派基层人员安排到胜任的岗位,让有管理能力的人发挥自己的专长。

3 结 论   农业技术推广是提高农业整体水平,加快农业发展的基础环节,只有改善农业推广的外部条件,优化资源,合理配置奖励模式,加大对推广人员的培训与激励才能真正地提高农业发展水平改善现今存在问题

因此,当前应该从农业推广人员的结构和布局出发,加强农业推广队伍的建设和完善,有效促进农业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申红芳,徐青,曾欣龙,等.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对基层农技人员的影响――来自浙江仙居基层农技人员的案例分析[J].中国稻米,2012,18(6).   [2]廖西元,申红芳,朱述斌,等.中国农业技术推广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对推广行为和绩效影响的实证――基于中国14省42县的数据[J].中国科技论坛,2012(8).   [3]申红芳,陈超,王磊,等.农技推广组织环境对农技推广人员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全国8省24县的调查数据[J].贵州农业科学,2014(6).   [4]鲁静芳,冯莉.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以贵州省湄潭县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4(27):270—271.   [5]阳育虎.浅谈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体系改革与创新――以双峰沙塘农技推广培训工作为例[J].农业与技术,2013,33(8).   [6]王宇钢.贵州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以修文县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