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种业整合模式与途径研究

摘 要: 种业整合是组建我国种业“航空母舰”的关键。我国种业整合的模式应该以纵向整合优先,横向整合为主;种业整合的层次应该循着宏观整合、微观整合和中观整合的顺序进行;种业整合的基本措施应该是立足第一产业,强化第三产业,重视第二产业

关键词:种业整合种业整合模式;种业整合途径      一、引言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业是农业的命脉,种子企业种业发展的主心骨。然而,我国种子企业数量庞大,不成规模。就数量而言,目前,我国有2 200多个县级种子公司,500多个地市级种子公司,31个省级种子公司和国家级种子公司以及30 000多个私营种子公司。就规模来说,以种子销售额为例,我国2005年种子销售额约300亿元,但年销售额超过2 000万元的种子企业不到100家,超过5 000万元的只有18家,超过1亿元的仅7家,即使是丰乐种业集团、东亚种子集团、中国种子集团等大企业销售额也不过2亿元,大部分种子公司年销售额仅数百万元,没有一家的市场份额达到2%。[1]与发达国家的种子公司相比,我国大部分种子企业充其量只能是“小舢板”。在已经成为世贸组织的成员国之一的大背景下,如何组建我国种业的“航空母舰”是振兴民族种业、发展农业和富民强国的重大战略问题。   产业整合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近年来,国内外一些重要产业的竞争和争夺日趋激烈。各产业企业之间纷纷通过扩张、兼并、合并、合资、联合等形式进行产业整合,谁在产业整合过程中胜出,谁就能分享市场份额和局部的垄断优势。全球种业发展的实践证明,产业整合不仅是组建种业“航空母舰”的有效手段,而且是增强种子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如全球前三大种子公司(杜邦、孟山都和诺华种子公司)就是产业整合的结果,它们的销售额占全球种业市场销售额的20%。因此,中国应该通过种业整合组建自己的种业“航空母舰”。   种业整合的主体是种子企业,然而,与其他企业相比,种子企业有其特殊性。一方面,种子的更新换代是种子企业竞争的重要工具,这与传统企业的低成本竞争策略不同,为了保持竞争优势,或者要求种子企业与育种科研部门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或者要求种子企业建立自己的种子科研和繁育队伍;另一方面,种子销售面向的是文化水平各异、对种子的偏好也不尽相同的千家万户的小规模农户,而且越是优质良种,越对栽培技术、气候条件、土壤条件、水肥条件等有很高的要求。种子企业必须同时面临高销售成本和高售后服务成本两大难题,这在我国表现的更为突出。种子企业的第一个特性决定了种业整合的必要性,第二个特性决定了种业整合必须符合国情。因此,如何选择具有中国特色的种业整合方式和模式是我国种业整合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我国种业整合的模式选择      根据产业整合理论,产业整合一般有两种模式,即横向整合纵向整合。[2]国内外经验表明,在产业整合的早期,应该以横向整合为主,当企业达到一定的规模以后,纵向整合有利于帮助企业同时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3]同样,种业整合也有横向整合纵向整合两种模式,然而,由于种业的特殊性,种业纵向整合有可能先于横向整合。笔者认为,我国种业整合的模式应该是纵向整合优先,横向整合为主。      (一)种业纵向整合优先   种业纵向整合是指种子产业链条中上下链条之间的企业合并与重组,包括前向一体化整合与后向一体化整合。前向一体化整合是指种子产业链条中的上游企业与下游企业之间的合并与重组,如育种企业种子加工与包装企业的合并与重组。后向一体化整合是指种子产业链条中的下游企业与上游企业之间的合并与重组,如种子科研机构与育种企业的合并与重组。前向一体化整合与后向一体化整合的区分具有相对性,如果甲乙两个企业实行纵向整合,对甲企业为前向一体化整合途径,对乙企业则为后向一体化整合。   就现状而言,品种选育、良种繁殖和推广销售构成我国种业的基本产业链,其中,品种选育是首要环节,也是整个种业产业链的基础;推广销售是关键,也是整个种业产业链的动力来源。然而,我国种业体系体现为三元结构,即种业从科研、生产到销售分属不同的专业部门,品种选育以科研机构为主,种子生产经营以国有种子公司为主渠道,经过各级技术推广机构销售到农户。上述三元结构使得:一方面,科研部门选育的新品种销售不出去;另一方面,农户需要的新品种无人销售。从而使处于种业产业链首尾两个环节的核心主体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最终影响整个种业的发展。   从理论上讲,种子是高技术产品,没有科研的种子企业注定是没有前途的企业,没有经营开发的育种单位是脱离市场需求没有活力的单位。因此,种业整合应该以科研为先导,以品种为基础,形成集种子的育、繁、推于一体的种子企业。从实际的角度看,综观当今发达的农业国家,无一例外都拥有发达的种子产业。其中种子企业的显著特点就是育、繁、推一体化。大型种子企业既是种子市场的占有者,也是新品种的主要选育者。这种集育种、良种繁殖、加工、销售、推广为一体的体制,既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又促进了新品种的不断涌现,并迅速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可见,我国种业发展的现状、种业本身的特性和国外种业发展的经验都说明:我国种业整合应优先选择纵向整合模式。      (二)种业横向整合为主   由于种业纵向整合实质上是实行种业产业化经营,其核心是龙头企业,关键是要建立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共享机制。由于我国种业长期处于三元结构状态,各个环节的主体都习惯于相对独立的运行状态,都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利益,相互之间缺乏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难以实现一体化;同时,我国种业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主体数量众多,但综合实力普遍较弱,缺乏能够担当龙头企业的科研、生产与销售企业,从而使种业纵向整合受到极大的制约。因此,我国种业整合不能以纵向整合为主。   种业横向整合是指种子产业链条中某一环节上多个企业之间的合并重组。例如,种子公司之间的兼并、重组,种子科研机构之间的兼并、重组。种业横向整合能够通过专业化策略或优势互补策略增强种业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相关主体的实力,从而培育出相应的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以自己的核心业务为主,通过前向一体化或后向一体化而实现种业纵向整合。从这一意义上讲,横向整合我国种业实现纵向整合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我国种业整合要以横向整合为主。      三、我国种业整合的层次界定      产业整合一般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整合指在既定的社会经济制度下对产业政策、产业制度、产业理论乃至产业内经济关系性质的重新界定。这一层次的整合体现政府对现行的产业发展战略的改变,以及用以指导产业实践的产业理论的变更。第二层次的整合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空间布局的调整,主要表现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关联的三个方面:(1)立足于目前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主要是解决产业发展中现己突现的矛盾,使产业之间的比例更加合理协调,产业间的相互联系更加紧密。(2)着眼于未来的产业结构现代化调整,或者说产业高级化。产业类型由“一二三”向“二一三”、“三二一”转变;产业由粗放型向技术开发、产品深加工和售后服务方向延伸,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渐降低,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步加大,并占据主导地位。(3)产业的空间调整。一个国家或地区内部的众多区域里的多种产业,或者说有直接的投入—产出关系即直接的生态联系的产业,通过整合形成生态链,或者形成共处于一个生态环境中的产业群落,实现空间产业布局合理化、空间产业结构的优化,最终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第三层次的整合是指以企业产业行为为特征,通过企业的买卖和经营而产生产业整合化效果,其实质是企业整合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