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官营畜牧业中的监牧制度

提要:监牧制度是唐王朝在官营畜牧业中建立的生产经营管理制度,针对唐代不同时期有关监牧的不同记载,作者论证了唐代监牧的四个阶段及其变化,并运用敦煌出土,对唐后期及五代藩镇自设地方监牧制度也作了。

;关键词:唐代; 畜牧业; 监牧制度; ; 监牧制始于唐朝,《新唐书·兵志》载:“马者,兵之用也;监牧所以蕃马也,其制起于近世。

唐之初起,得突厥马二千匹,又得隋马三千于赤岸泽,徙之陇右监牧之制始于此”。

因此前贤与当今学者均将其列于唐代马政系统之中,详加论述①。

实则监牧是隶于太仆寺的基层畜牧业经营机构。

《志》又载:;此处所引,仅说明了监牧的隶属关系,以及内部组织结构。

现就其等级分类、分布地域、监牧的管理制度等,分述如下:;一、监牧的等级区分与管理系统; ; 监牧制度确立后,按其设置地区山川形势、草场状况、气候条件优劣等综合因素,规定其发展规模,区分为上、中、下三等。

据《新唐书·百官三》:;牧监分为上、中、下三等的标准,均以所牧马数量多少为定: ; 凡马五千为上监,三千为中监,余为下监。

《大唐六典·太仆寺》又载:“凡马有左右监以别其粗良,以数纪为名,而著其簿籍,细马之监称左,粗马之监称右,其杂畜牧皆同下监,仍以土地为其监名。

”由此知,监牧之分左、右,又是以所牧马的细、粗来区分的。

所谓“杂畜牧”,当是指牛、羊、驴、骡、驼之类,均归入下监。

作这样的区分,也是为了便于管理、放牧和上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参阅马俊民,王世平著《唐代马政》,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宋常廉:《唐代马政》(上、下),《大陆杂志史学从书》第2辑第2册,第185—196页。

;对唐代牧监的机构及其管理系统,诸书记载不尽一致,在张说撰写的《大唐开元十三年陇右监牧颂德碑》中说:始命太仆张万岁葺其政焉,而弃世载德,纂修其绪,肇自贞观,成于麟德,四十年间,马至七十万六千匹。

置八使以董之,设四十八监以掌之,跨陇西、金城、平凉、天水四郡之地,幅员千里,犹为隘狭,更析八监,布于河曲丰旷之野,乃能容之。

於斯之时,天下以一缣易一马,秦汉之盛,未始闻也。

①;张万岁主国家马政,始于贞观十五年(641),《唐会要》卷66群牧使条载:“贞观十五年尚乘奉御张万岁除太仆少卿,勾当群牧,不入官衔,至麟德元年十二月免官。

”此时张的任务就是管理群牧,不另设官职。

下设四十八监,设八使来加以统领。

对此初置监牧事,《元和郡县图志》卷3“原州”条下又作了不同的记载:监牧贞观中自京师赤岸泽移马牧於秦、渭二州之北,会州之南,兰州狄道之西,置监牧使以掌其事。

仍以原州刺史为都监牧使,以管四使。

南使在原州西南一百八十里,西使在临洮军西二百二十里,北使寄理原州城内,东宫使寄理原州城内。

天宝中,诸使共有五十监:南使管十八监;西使管十六监;北使管七监;东宫使管九监。

②;原州,即平凉郡。

这里说的是东、西、南、北四使,而不是八使,并将四使理所地点,一一交待清楚。

监有五十,而不是四十八监。

另外,还有岐、邠、宁、泾诸州的八马坊,唐人郗昂撰《岐、邠、宁、泾四州八马坊颂碑》说:先是国家以岐山近甸,邪土晚寒,宁州壤甘,泾水流恶,泽茂丰草,地平鲜原,当古公走马之郊,接非子犬邱之野,度其四境,分署八坊,其五在岐,其余在三郡。

保乐第一,苏忠主之;甘露第二,刘义尸之;南普润第三,田敬董之;北普润第四,邵业监之;岐阳第五,李行守之;太平第六,马庆尹之;宜禄第七,曾睿领之;安定第八,李仙正之。

……又命朝散大夫都苑总监韦绩总以统之。

③;这个记载与前两者又不一样,说的是在关中的岐、邠、宁、泾四州设置八马坊的情况。

究竟如何看待这三个内容不同的唐人记载? ; 《新唐书·兵志》将其作了综合后,记载说:初,用太仆少卿张万岁领群牧。

贞观至麟德四十年间,马七十万六千,置八坊岐、邪、泾、宁间,地广千里,一日保乐,……八日安定。

八坊之田,千二百三十顷,募民耕之,以给刍秣。

八坊之马为四十八监,而马多地狭不能容,又析八监列布河西丰旷之野。

④;对于这一综合性记载,唐长孺先生在《唐书兵志笺正》中已指出是错的,并说:《通典》、《元和郡县志》“并言贞观移马牧在渭、兰、原、秦四州,与张说监牧颂同,”而“郗文岐、邠、宁、泾四州八马坊牧,盖开元间置,”二者不得混而为一。

⑤因此,《新唐书·兵志》关于这一的记述,不能作为认识唐监牧发展的依据,主要依据还应是唐人自已的记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全唐文》卷226第3册,中华书局影印版,第2282页。

②《元和郡县图志》卷3“原州条”上册,中华书局1983年点校本,第59页。

③《全唐文》卷361第4册,中华书局影印版,第3671页。

; ④《新唐书》卷50《兵志》第5册,中华书局点校本,第1337页。

; ⑤; 唐长孺:《唐书兵志笺正》,出版社1957年版,第112—113页。

;根据上列三个唐人记载分析,唐代前期监牧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贞观十五年以前的原州时期,以原州为基地,以原州刺史为都监牧使,下管东、西、南、北四使,每使下设若干监。

第二阶段是贞观十五年以后至麟德元年十二月陇右监牧时期,以太仆少卿张万岁领群牧,下管八使,统四十八监。

第三阶段是麟德以后,“更析八监”时期,即增设盐州八监、岚州三监(《新唐书·百官三》作“监二”)。

第四阶段是开元初在岐、邠、宁、泾四州又新增八监、即八马坊时期。

; 牧监的长官称“监”,监之上的长官为坊使,或监牧使。

前列的八坊长官苏忠等人应即是这类监牧使。

监以下的机构,据《大唐六典》载:“凡马、牛之群以百二十;驼、骡、驴之群以七十;羊之群以六百二十。

群有牧长、牧尉”。

依据尚存的《厩牧令》文、《唐律疏议》及《新唐书·兵志》等综合分析得知:每一牧监的监官管五名牧尉,每一牧尉管十五名牧长,牧长即是群头,群头直接管理畜群,其下还有牧子。

这样,此监牧系统应为:;; ; 马、牛以120头匹为一群,这应是一个标准数,在当时的实际生活中,也有大于此数者,如吐鲁番出土的《唐张从牒为计开元十年(722)蒲昌群长行马事》中,西州蒲昌群的长行马就曾有“壹伯肆拾陆匹”之多。

①群,应该就是官府畜牧业生产的最基层单位。

关于“陇右诸牧监使”,初唐时并无此职,唐初的四十年,只是令张万岁“勾当群牧,不入官衔”,到了仪凤三年(678)十月,才令“太仆少卿李思文检校陇右诸牧监使,自兹始有使号。

”②上引的朝散大夫都苑总监韦绩,大概即属此职,但《唐会要》未列其名,却列有“韦衢”,查两唐书人名中,不见“韦绩”一名,而在《新唐书》卷74上《宰相世系四上》中,有“韦衢”名,其职为“殿中监闲厩使”③,正属畜牧业系统的官员。

《八马坊颂碑》的录文,有可能将实为“韦衢”的名字,误录成“韦绩”了。

;二、唐代监牧的扩展与地域分布; ; 《大唐六典·驾部郎中》条记唐有监牧六十五,其下注云:“南使十五监、西使十六监、北使七监、东使九监、盐州使八监、岚州使三监。

”从各使下辖监数,实为五十八监,尚阙七监。

这也是学术界感兴趣的一个小问题,究其原因,有可能是将八马坊未作注记的结果。

不过,如将八马坊也计入其中,其总数就应该是六十六监,又多出一监,或因当时牧监、时有增损,不足为奇。

关于贞观初年牧监在原州及其四周的分布,前揭《元和郡县图志》已有具体叙述,南使设在原州西南180里,应抵秦州界。

西使在临洮军西220里,《新唐书·地理志》临州狄道郡条下载:“临洮军,久视元年置,宝应元年没吐蕃。

”④临洮军在临州,而临州又是“天宝三载析金城郡之狄道县置,”如此临洮军实在兰州金城郡,故《图志》说牧监在“兰州狄道县之西”。

如按“在临洮军西二百二十里”的方位,则已到了河州,与实情不符。

故杨际平师指出:“秦、渭、会、原诸州皆在兰州狄道之东,故知此‘西’字当为‘东’字之误,”⑤此论至确。

狄道以东220里,当在渭州境内。

北使、东使均寄理原州城内。

这片监牧地以原州平凉郡为中心,“东西约六百里,南北约四百里。

原州平凉郡,隶关内道,约当今甘肃省平凉、静宁、崇信、隆德及宁夏固原等县市,这是监牧设置初始阶段的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陈国灿:《斯坦因所获吐鲁番文书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修订本,第210页。

; ②《唐会要》卷66“群牧使”条。

③《新唐书》卷74上《宰相世系四上》第10册,中华书局点校本,第3080页。

④《新唐书》卷40《地理志》第4册,中华书局点校本,第1042页。

; ⑤杨际平:《唐代官营牧畜业的发展规模》,见《通史》,第465页。

; ; 到了第二阶段,监牧地在原州平凉郡的基础上又有扩大,如《监牧颂德碑》所云:“跨陇西、金城、平凉、天水四郡之地,幅员千里。

”此四郡,除平凉郡如前述以外;陇西郡即渭州,属陇右道,约当今甘肃省陇西,漳县、武山、渭源、通渭、定西等县;金城郡即兰州,亦属陇右道,约当今甘肃兰州、榆中、临洮、皋兰、永登等县市;天水郡即秦州,属陇右道,约当今甘肃省天水、甘谷、清水、秦安、庄浪,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等县市;这片地域,除兰州金城郡有部分属黄河以西外,余均在黄河以东的陇山东西一带,幅员已广至千里。

; 第三阶段,监牧即使扩大到陇右,牧地还是狭窄,於是就出现了“更析八监,布于河曲丰旷之野,乃能容之。

”河曲丰旷之野,乃是指今陕、甘、宁、内蒙相交的这片黄河大河套地区,唐代的盐、夏、银、绥诸州即在于此。

新更析的八监,就是指以盐州为首的八监,其中可能还包括夏、银、绥诸州部分地段在内。

盐州隶关内道,其地当今陕西定边、盐池等县。

“河曲丰旷之野”,《新唐书·兵志》写作“河西丰旷之野”,这是抄写张说《陇右监牧颂德牌》时出现的错误。

“河曲”与“河西”,虽然是一字之差,其地域所涉,却是完全不同的。

盐、夏、银、绥诸州正处于史称的“河曲地带”,均属于关内道,都不在河西。

这期间,还在岚州建置三监,《新唐书·兵志》云:“盐州使八,统白马等坊;岚州使三,统楼烦、玄池、天池之监。

”岚州属河东道,其地约当今晋北岚县、兴县、静乐等县,其东南与唐太原府比邻,谭其骧主编《中国地图集》将楼烦,玄池,天池等监定在岚州南部的汾水两侧,当是有所依据的。

①可见当时官府牧地逐渐扩展到了今陕北、晋北地区。

此后,吐蕃、突厥等族的不断侵扰,使得战事频仍、马匹损失严重,永隆(680—681)年间,仅夏州一地即死失牧马18.496万。

②;第四阶段是开元初在关内道的岐、邠、宁、泾四州又新增八监、即八马坊

对此地域,郗昂《岐、邠、宁、泾四州八马坊颂碑》列有八坊名称,其中有五坊在岐,其余三郡是每郡一坊。

岐州,又名扶风郡,在今陕西西部,辖境包括今陕西省西部宝鸡、凤翔、岐山、眉县等市县;邻州,又名新平郡,约今陕西彬县、旬邑、长武等县;泾州,又名保定郡,约当今甘肃镇原、泾州、灵台等县;宁州,又名彭原郡,约当今甘肃正宁、宁县、合水等县。

可以说,这四州均在今陕、甘交界地区,属唐关内道所辖,在京畿道的西北边。

占“地广千里”,其中还有牧田“千二百三十顷”。

就八马坊所置地考察,岐阳、普润在岐州;宜禄在邠州;安定在泾州和宁州,保乐、甘露、太平三坊,具体地域不明,据“其五在岐”看,也应在岐州。

; 从上看到,从唐初贞观到中唐天宝年间,唐代牧监的地域在逐步扩大,而且都偏重在西北地区。

欧阳修在《论监牧》一文中,曾对这种地域分布描述说:唐世牧地,皆马性所宜。

西起陇右、金城、平凉、天水,外暨河曲之野,内则岐、邠、宁、泾,东接银、夏,又东至於楼烦,皆唐养马之地也。

③;欧阳修的这一概括,基本上勾画出了唐代监牧的地域分布,这一带水草丰盛,田土肥腴,气候高爽,特别适宜于畜群孳生繁衍,故秦汉以来就是丰茂的畜牧场地,到了唐代,也很地成为了官府畜牧业勃兴的优良载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5册(隋唐五代时期)46—47图,中国地图出版社1992年版。

; ②《唐会要》卷72“马条”。

; ③欧阳修著:《欧阳文粹集》(陈亮编)卷9《论临牧》,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武后时,朝廷为增强军事力量,欲扩监牧地,曾考虑置监登、莱,诏市河南、河北牛羊,以广军资。

登、莱二州,约当今山东半岛东部地区,也是唐东部的边防要地,张廷珪以“高原耕地夺为牧所,两州无复丁田,牛羊践暴,举境何赖?”为由加以阻止①。

至于河西凉州一带,武后时也有一些地方官营畜牧业,②至唐玄宗开元年间,命高丽人王毛仲领内外闲厩,毛仲“于牧事尤力,娩息不訾。

初监马二十四万,后乃至四十三万,牛羊皆数倍。

莳茼麦、苜蓿千九百顷以御冬。

”③“其后突厥款塞,玄宗厚抚之,岁许朔方军西受降城为互市,以金帛市马,于河东、朔方、陇右牧之”。

至天宝“十三载,陇右群牧都使奏,马牛驼羊总六十万五千六百,而马三十二万五千七百。

”④即是说自高宗仪凤以来,至玄宗开元、天宝年问,唐官府畜牧业在一度低迷之后,又走向兴盛。

; 安史之乱后,吐番军队趁虚侵占陇右河西,苑牧畜马皆没,加之境内藩镇纷争、战事频仍,使得原监牧使与坊尽废。

然而,藩镇战争对马匹的需要,迫使朝廷又不得不谋求建立新的牧监。

宪宗元和十三年(818)曾在蔡州(今河南省漯河、上蔡等市县)置龙陂监,十四年(819)又于襄州(今湖北襄樊市)置临汉监,到文宗大和七年(833)又于银州(约今陕北米脂、佳县、榆林等县)置银州监,至开成二年(837)牧地扩至绥州(治今绥德)境。

此外,在南方农业区还出现过一些时间不长的牧监,如贞元二十年(804)在泉州置过万安监,次年即废。

元和十四年(819)在淮南海陵又置临海监,至文宗太和二年(828)也废止,就是襄州的临汉监,也于太和七年(833)停废,⑤停废的原因都是由于监牧广占农田,侵农扰民所致。

; 唐后期,由于周边各族的不断侵扰,境内方镇的争斗,使中央官府畜牧业惨遭破坏,虽曾一度将监牧地向东南面移徙,多因农牧矛盾太尖锐而未果,故终唐之世,中央官府的畜牧业生产,始终未得兴复。

而一些地方藩镇的畜牧业经济,反倒相应地活跃起来了。

; 除一般监牧外,唐代还有一沙苑监,置在同州(治今陕西大荔),各史均未将其列入唐初监牧总数,《大唐六典》载:“沙苑监,掌牧养陇右诸牧牛羊,以供其宴会祭祀及尚食所用。

”或以为是一特殊的牧场,“应为输送入京牛羊的贮运场,以供宫廷、政府随时取用的。

”⑥因其地在唐东西两京之间,地位适中,颇受唐历代帝王重视。

唐代帝王常事游猎,行迹几遍于京畿、河南等地,李肇《唐国史补》载:卢杞除虢州刺史。

奏言:“臣闻虢州有官猪数千,颇为患。

”上日:“为卿移于沙苑,何如?”对日:“同州岂非陛下百姓?为患一也。

臣谓无用之物,与人食之为便。

”德宗叹曰:“卿理虢州,而忧同州百姓。

宰相材也”⑦。

;这说明同州的沙苑监,确是一处牲畜的贮存场。

宋王谠《唐语林》亦载:“德宗暮秋猎于苑中。

”⑧此“苑中”疑即沙苑。

由此看,早期的沙苑监,既是入京牛羊的贮备场,也是供帝王游猎的猎苑。

中唐以后,陇右、河曲诸监没废,沙苑监也就更多地担起了监牧的重任,太和三年(829)三月,唐文宗“以沙苑、楼烦马共五百匹赐幽州行营将士”⑨一事,说明沙苑监内已饲养着大批的马匹,担起了牧马监的任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①《新唐书》卷118《张廷挂传》第14册,中华书局点校本,第4261—4262页。

②《新唐书》卷122(郭元振传)第14册,中华书局点校本,第4362页。

③《新唐书》卷121《王毛仲传》第14册,中华书局点校本。

; ④《新唐书》卷50《兵志》第5册,中华书局点校本,第1338页。

⑤《册府元龟》卷621《卿监部·监牧》第8册,中华书局影印版,第7480页。

⑥马俊民、王世平著:《唐代马政》,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8页。

⑦《唐国史补》卷2,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25页。

; ⑧《唐语林》卷2,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48—49页。

; ⑨《册府元龟》卷621《卿监部·监牧》第8册,中华书局影印版,第7480页。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