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与小气道功能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患者小气功能的影响以及治疗后的小气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取32例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GERD)未经治疗患者作为治疗前组(A组),另选取28例正常者作为对照组(B组),然后将治疗1个月后的胃食管反流患者作为治疗后组(C组),对上述3组进行小气道检查。比较3组之间的差异性。结果 治疗前组(A组)中有19例患者小气功能检测(59.3%),13例小气功能检测正常(40.7%);对照组(B组)中小气功能异常为4例(14.3%),小气功能检测正常为24例(85.7%);治疗1个月后组(C组)小气功能检测异常7例(21.9%),25例小气功能检测正常(78.1%)。结论 胃食管反流患者小气功能异常率明显高于正常者治疗后的小气功能明显好转,3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表明胃食管反流病对小气功能有明显影响,并且通过抗胃食管反流治疗可以改善患者小气功能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24h pH监测;小气功能

食管反流病(GERD)是消化系统常见病。GERD的定义为异常的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食管,产生症状并损伤食管黏膜。对于胃食管反流病所导致的呼吸道并发症也早已为人所共识,包括咽炎、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甚至肺间质性纤维化,其发病率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1]。本试验对确诊为胃食管反流患者小气功能检测正常者小气功能的比较,并观察治疗后对小气功能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具有反酸、烧心等典型反流症状并经内镜检查和24h食管下端pH监测确诊为反流食管炎(RE)的患者32例作为治疗前组(A组),其中男18例,年龄30~72岁,平均50±16.5岁;女14例,年龄23~67岁,平均48±14.5岁。另选取反流症状并经24h食管下端pH监测正常者28例作为对照组(B组),其中男16例,年龄28~70岁,平均52±18.5岁;女12例,年龄21~68岁,平均45±16.7岁。所有患者均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病史。两组患者在年龄和性别选择上差异无显著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检查前3天停服一切影响胃pH值、胃肠道动力及气道阻力的药物于静息状态检测功能(采用美国Rozin Electronics肺功能仪),记录最大中期呼气流速(MMEF),25%肺容积呼气流量(V25%),50%肺容积呼气流量(V50%)。各项指标均取实测值与预计值之百分比,将MMEF、V25%、V50%、低于预计值80%作为小气功能异常。然后对A组患者进行治疗1个月作为治疗后组(C组),治疗药物包括促动力药、质子泵抑制剂、黏膜保护剂等,对C组患者进行pH监测(采用瑞典Medtronic Asia公司生产DIGITRAPPER MKIII pH监测仪)和检测功能(包括MMEF、V25%、V50%)。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