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扶贫坚持创新求进

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的号召,各金融机构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金融扶贫工作,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扶贫成果,但也存在一些影响金融扶贫持续深入进行的问题。

毕业论文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做好金融扶贫这篇文章”。

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的号召,各金融机构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金融扶贫工作,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扶贫成果,但也存在一些影响金融扶贫持续深入进行的问题。

中原银行信阳分行主动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工作方法、落实工作措施,不断总结经验做法,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积极推进金融扶贫工作持续深入开展。

理清思路,精准推进   中原银行信阳分行党委把扶贫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切实做到与业务经营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

为使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分行成立了以分行党委书记、行长为组长,分行班子成员、各支行行长及相关业务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辖内各县域支行也分别成立了以支行行长为组长的扶贫工作小组,确保扶贫工作持续深入开展。

为确保所在分支机构都能完成扶贫任务,该分行共选派7名中层干部分赴光山、淮滨、息县、新县、罗山、潢川等县域,常驻帮扶8个村、322户贫困户;选派3名业务骨干分别常?v?负忧?金融办、新县金融办和商城县金融扶贫中心。

开展银政合作助力脱贫攻坚。

两年来,分行与息县、淮滨、商城、光山、新县等国家级贫困县政府和?负忧?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各县区签约的承诺支持资金共计达到105亿元),承诺给予各县区政府的金融支持事项中,均把支持扶贫工作列入主要内容,以实际行动为各县区经济社会发展及脱贫攻坚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持。

此外,分行还鼓励有条件的县区支行,与县政府开展扶贫合作,成立专门“扶贫种子基金”,创新设计了以“政府出资、银行放大授信”的合作模式,专门发放扶贫贷款,确保了扶贫资金用途的真实性和封闭性。

携手授信企业促进脱贫攻坚。

分行深刻认识到,要实现贫困户持续脱贫,就必须帮助他们找到就业门路,因此他们就利用自身工作优势,把授信企业参与扶贫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分行近年来已累计为20余家参与扶贫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发放精准扶贫贷款582笔,金额2.22亿元;累计发放各类扶贫贷款10多亿元,助力600多家贫困户解决就业问题。

设立惠农服务点助力扶贫

2016年11月开始,该分行在全市各个乡村进行考察论证,在乡村设立惠农服务点,让乡村农民足不出村就能感受到现代金融的服务,推出“惠农宝”等多项产品和服务方式,打通乡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目前,该分行已与近100个乡村签订合作协议,已开业31个惠农服务点,受到县乡村各级政府组织和农民的欢迎。

措施得力,成效明显   针对对口帮扶村―息县孙庙乡月儿湾的贫困现状,分行不仅派驻了村第一书记,还积极协调相关单位,配合村委会整治滩涂项目738亩;申报并建成组组通水泥路2.8公里;新增机井3口,变压器6台。

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了村级经济的自我造血功能,逐步改善了村容村貌。

成功引进了信阳淮农农业有限公司,在月儿湾村成立了淮农农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并利用稻草制作工艺品,让贫困户足不出村就能实现脱贫

现在,淮农农业合作社已在月儿湾村流转土地2300亩,累计投资600多万元,帮助贫困人口年增收800元以上。

针对光山羽绒产业能够有效发挥扶贫效能的实际,中原银行光山支行特别开发了特色信贷产品“绒益贷”,采用“无抵押、低利率”的三户、五户联保模式,破解贫困户抵押难、担保难问题。

截止目前,累计投放羽绒产业贷款482笔,累计投放信贷资金11.86亿元,有力助推了光山羽绒产业的发展。

为让贫困户真正脱贫,中原银行淮滨支行深入各个贫困户家庭,走访各个贫困村,与驻村工作组多次联络磋商,建立贫困户劳动力资源台账,并协调联络5家淮滨县支柱企业,探索出了“扶贫车间”模式,积极为贫困户解决就业问题。

为促进地方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分行自2005年至今,积极牵头市、区、县再就业小额贷款信用担保中心合作,连续12年向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再就业小额贷款,帮助城镇失业人员再创业、重新就业。

立足实际,查找问题   通过几年的金融扶贫实践,中原银行信阳分行也感觉到,要把金融扶贫的效能持久放大,现阶段还有不少因素需要调整和改善。

从政府、社会、农民对金融扶贫工作的期望看,存在五个认识误区:一是金融机构“有钱”,关键是愿不愿意帮忙;二是银行要多建网点,银行网点多,就会形成行业竞争,贷款价格就低、程序就少,扶贫资金就会大量增加;三是县乡政府申报批准的项目,条件虽然不充分,但金融机构只要持续投入一定的资金,就可以保证项目持续运转,促进实现脱贫;四是金融机构贷款条件要苛刻、程序烦琐,急需用钱却贷不到款;五是银行是国家的,应当多承担扶贫义务。

这些误区的产生,主要是对金融机构的性质、特点、形态、运营方式了解不足形成的,许多基层人员对银行的功能认知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

另外,对金融扶贫的认知也存在误区,把金融扶贫这篇大文章仅仅看作是“拿钱”。

金融机构对金融扶贫的实践感受角度看,也存在困惑:一是相对贫困人口难以准确测定,二是风险把控不易实现,三是绝大多数贫困户存在偿还能力低、无抵押和不良信用等情况,四是扶贫政策性担保、保险和风险补偿机制缺乏,五是支持金融扶贫的政策文件很不健全。

着眼长远,提出建议   针对金融扶贫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中原银行信阳分行认真研究总结,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设性建议。

一是确定金融扶贫专业的金融机构。

即,将金融扶贫的主要职能落实到专业的金融机构(并非一家),明确其扶贫的主体责任和职能。

同时,国家要对金融扶贫机构给予明确的责任豁免政策、贡献奖励政策,以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

二是进一步完善国家金融扶贫政策的可操作性。

比如,进一步完善国家层面的金融扶贫政策,对金融机构扶贫贷款优惠利率、贷款期限、拨备提取、不良容忍度、核销政策、责任追究等做出明确规定;比如,进一步明确贫困县、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及基本公共服务类项目落地政策和具体操作流程及规则,使得这一政策具有可操作性,等等。

三是提高无偿拨付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益。

国家或地方政府可与金融机构合作,将这类资金变为多次周转使用的信贷扶贫资金,达到精准扶贫和持续脱贫,防止脱贫后又返贫,确保扶贫资金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四是健全国家级财政扶贫担保机构和风险补偿机构。

金融扶贫最大的瓶颈是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的缺失。

建议在财政部门建立国家级扶贫担保公司和风险补偿机构。

五是国家要鼓励金融机构“向下”发展。

向下设点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成本很高,因此国家应出台鼓励政策,激励金融机构向下发展。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