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语言学视阈下的医患会话建构研究

[摘要] 近年来,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经常会在报纸、电视新闻、微博等地方看到由于医患关系不和谐所引起的各种矛盾冲突事件,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的和谐发展。医患关系是在医患交流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医患会话医患关系的直接体现。目前,医患会话已成为语言学、医学管理及社会学广泛研究的话题。本文从社会语言学中语用学的独特视角分析医患会话可行性研究领域,从医患会话角度出发,详细探讨了社会语言学医患会话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提出了基于社会语言学语用视角下的医患会话原则,以期能够有效促进医患之间的会话交流,实现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社会语言学;门诊医患会话;语用研究;原则分析。

[中图分类号] H1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9)08(b)—0176—04。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tense. Newspapers, TV news, Weibo and other places often see various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caused by the disharmony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ocial order.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was established during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The doctor—patient conversation is a direct reflection of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At present, doctor—patient conversation has become a topic of extensive research in linguistics, medical management and sociolog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udy field of feasibility about doctor—patient conversation from the uniqu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y in sociolinguis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octor—patient convers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olinguistics and doctor—patient conversation in detail, and further proposes the principle of doctor—patient conversation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sociolinguistics, which intended to effectively promote conversation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and achiev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Key words] Sociolinguistics; Out—patient doctor—patient conversation; Pragmatic research; Principle analysis。

医患会话是指在医院或诊所工作过程中,医生患者及其家属之间进行的口头会话[1]。20世纪70年代,国际社会正式将医患交际作为一门研究领域,引起了许多医学管理者、研究者以及语言学家的高度关注,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展开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目前,国内关于医患会话语言学研究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种流派,一种是具备语言学背景的研究学者,其研究成果通常都带有较为明显的实证、描写、借鉴、发展等特征,具有一定的西方语言学理论色彩;另一种则是具备一定的汉语语言学和医疗实践管理背景的学者,其研究大多是在汉语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医疗实践和管理知识[2]。社会语言学语言学社会学相结合展开研究,其研究成果不仅对语言教学领域产生的深刻的影响,还有力地推动了法律、商业、医学等领域的创新变革。

1 医患会话的特点。

作为医患交流的一种口头会话形式,医患会话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1 知识图式的不对称

医患交流的过程中,一方面,医院掌握着医疗管理信息,另一方面,医生掌握着医学知识和技能,而患者既不具备医学知识、技能,也不了解自身疾病的成因、发展趋势,这就使医生患者在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存在着知识图式不对称的情况[3]。

1.2 权势的不对等。

鉴于患者医生在医疗体系中分别处于不同的地位,医生通常代表的是医院机构,属于强势的一方,负责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患者则处于相对弱势的一方,只代表个人,到医院来是为了寻求康复治疗的帮助,故而从权势机构上来看,医患会话交流过程中,醫生和患者的权势地位处于一种不对等的状态[4]。

1.3病情信息的不对称

除了因知识图式不对称引起的信息对称以外,医患互动会话过程中还存在着另一种形式的信息对称,即患者在自身病症、病史等方面掌握着较多的信息,而医生则必须通过问诊、检查等手段才能够获得这些内容,医学上将其称为病情信息的不对称

社会语言学理论认为,医生患者在各个方面关系的不对称医患会话最主要的特征,但反过来,合适恰当的医患对话也能够改变这种不对称的现象。因此,从社会语言学视角来研究医患会话有助于进一步揭示、了解医患会话中的权力关系,从而达到规范医患会话语言使用,消除不对称的现象,构建一个友好、合作、互动的和谐医患关系

2 社会语言学医患会话关系

从目前已有的研究资料来看,社会语言学医患会话之间的关系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语域和语体问题。

语域是社会语言学研究领域常见的一个术语,韩礼德将语域分为三个层面,分别是范围、方式以及对象[5],其中,范围是指说什么,为什么说;“方式”是指以什么样的方式传达信息;对象则是指对什么人说。基于语域层面,可以将医患会话定义为:在医院、诊所等医疗机构的工作环境下,医生通过口头交流的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病情病史的一种对话。根据此定义可知,医患会话不包括医生同僚之间在非工作环境下私人场合中的对话,也不包括医学专家学者在公共场合进行的一些演讲会谈[6]。

语体是指根据交际环境不同所形成的不同语言形式,拉波夫将语体定义为:讲话者对自身语言表现予以的注意力的差别所形成的一种结果。贝尔则认为,语体是说话者根据说话对象的社会角色所设计的一种产物,说话对象对语体的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讲话者会根据会话对象的不同而选择合适的会话方式,但讲话者并不一定愿意时时刻刻都遵守对方的讲话方式和讲话规范。这是因为会话既是一种互动行为,也是讲话者的自我表现形式之一[7]。

对于讲话者来说,虽然他们会根据会话的对象来适当调整自己的语言特点,但是他们的语体变换能力依然制约着其语体变换的流畅程度。因此,当患者觉得医生没有给予自己足够多的医疗信息时,大多都是因为医生对自身语言表现的转换不够注意,抑或是医生没有能够主动适应患者讲话方式,从而导致沟通过程中信息传达不够通畅,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医生本身的语体转换能力比较薄弱。

2.2 语言变体问题。

语言变体,通常与地域存在一定的关联,有的还和说话者的身份、年龄、性别等有关,这些变体与医患会话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例如,当患者医生都是同一地域的人,如果医生使用方言与患者进行沟通,则获取信息要更为容易一些。但绝大多数情况下,医生在正式入职前都经过了长时间的高等教育和规范性训练,平时使用的都是广为人们所接受的标准普通话语言,而患者的来源构成则要复杂的多,年龄、性别、社会地位等的悬殊差距,给医患会话的流畅展开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因此,医生患者之间如果缺乏一门共同语言的话,那么医患会话的沟通效果将会大打折扣,这就要求医生除了要具备专业化的医学知识和技能以外,还应具备良好的语言变换能力[8]。

2.3 谈话格局与策略。

一般而言,患者及其家属在与医生进行沟通交流时普遍期待的是一种常用的谈话格局和策略,但是在实际会话交谈时却往往存在较大的出入。通常情况下,如果会话双方的地位平等,则话题会在比较轻松随意的状态下展开,但是在医患会话中,许多方面的内容都是事先已经规定好的,例如跟患者确认身份、询问症状、病史、协商诊治方案等,这些都是医院规定的会话流程,故而在医患会话中,都是由医生主导谈话格局的走向[9]。此外,在医患会话中,涉及到的许多话题都是平常生活中接触不到的,如红细胞数量、排便规律等,这些谈话格局和策略也许对于医生来说十分普通常见,但是对于绝大多数患者而言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这就使得他们在进行医患会话时,常常处于一种被动引导状态,即医生问什么答什么,或者是患者按照自己的个人意愿主导话题,从而将话题引向两端,打破谈话格局,这些都是医患会话中常见的一些错误[10]。出现此类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谈话双方的知识体系框架不同,患者对于医生常用的谈话格局和策略缺乏一定的认知。

2.4 社会文化因素对医患会话的影响。

社会文化因素属于医患会话的外部环境条件,包括医生患者的年龄、性别、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文化水平程度等,在医患会话交流的过程中如果忽视了这些社会文化因素,则很容易会导致沟通失败,继而引起医患纠纷或法律诉讼等事件。例如,当男医生在和女患者进行谈话时,其对话策略应做出相应调整,因为女患者虽然想知道自己的病情信息,但是在面对男医生咨询时大多会有所顾忌[11]。另外,在医患会话过程中也经常会出现打断现象,且一般以医生打断患者居多,不同性别、年龄层次的醫生在会话方式、语言风格、口头用语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12]。

3 构建和谐医患会话格局的原则探讨。

3.1 量准则。

关于医学信息,多数患者都是希望医生能够尽可能多地透露给自己关于病情的信息,包括诊断信息、检查结果、治疗方案等。而从医生角度而言,出于提高治疗效率以及患者实际接受能力的考虑,他们通常只会告诉患者一些基本必要的情况信息。从这方面可以看出,医生患者在对待医学信息时,双方持有的期望值是不一样的,患者享有知晓自己病情的权力。因此,为了构建一个平等、合作、互动的和谐新医患关系格局,提高患者对医院治疗服务的满意程度,医生和护理人员要尽量满足他们对于医学信息的期望,同时,患者自身也应注意各项病情信息之间的关联性。简而言之,构建和谐医患会话格局的量准则为:一方面,医生患者都要尽可能多地给予对方所需的信息,满足其期望值;另一方面,提供的信息不得低于对方的期望值[14]。

3.2 质准则。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