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穿刺抽吸血肿法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比较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抽吸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摘要] 目的 比较微创穿刺抽吸血肿法和颅锥钻孔抽吸血肿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微创穿刺抽吸血肿治疗的31例脑出血患者与用颅锥钻孔抽吸血肿治疗75例患者中选出的31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结果 微创穿刺抽吸血肿法术后继发性出血4例,拔管后脑脊液渗漏6例,血肿清除率81.0%,治疗3个月后,轻型神经功能缺损16例,中型神经功能缺损8例,重型神经功能缺损3例。颅锥钻孔抽吸血肿法术后颅内继发性出血5例,拔管后脑脊液渗漏27例,血肿清除率82.6%,治疗3个月后,轻型神经功能缺损15例,中型神经功能缺损8例,重型神经功能缺损4例。结论 两种方法血肿清除率相近,3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现疗效差异无显著性,出血靠近侧脑室体旁且出血量<40 ml者选择微创穿刺抽吸血肿法;出血靠近皮质或出血>40 ml以上者选择颅锥钻孔抽吸血肿法。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抽吸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高血压脑出血是中、老年人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大量出血及(或)丘脑、脑干等重要部位出血,病死率可高达70%~80%[1],给家庭及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我院自2000年以来先后采用微创穿刺抽吸血肿法和颅锥钻孔抽吸血肿治疗30 ml以上脑出血106例,现将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2],均经头颅CT证实为脑出血。采用微创穿刺抽吸血肿治疗31例,男22例,女9例;年龄36~74岁,中位年龄59.2岁;出血量30~40 ml 19例,41~60 ml 7例,60 ml以上5例;基底节区24例,丘脑2例,皮层下5例,其中破入脑室9例;发病至手术时间7 h以内15例,7~48 h 9例,48 h以上7例[3]。从颅锥钻孔抽吸血肿治疗的75例患者中选择31例与之进行对比,男23例,女8例;年龄35~75岁,中位年龄59.8岁;出血量30~40 ml 9例,41~60 ml 17例,60 ml以上5例;基底节区23例,丘脑2例,皮层下6例,其中破入脑室8例;发病至手术时间7 h以内16例,7~48 h 9例,48 h以上6例。

1.2 术前脑损伤程度评估 根据目前国内在神经科领域广泛应用的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推出新的脑血管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4],对患者在意识、水平凝视、面瘫、言语、上肢肌力、手肌力、下肢肌力、步行能力8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分,最高分为45分,最低分0分,得分越高表明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0~15分者为轻型,16~30分者为中型,31~45分者为重型。微创组:轻型2例,中型21例,重型8例。颅锥组:轻型2例,中型22例,重型7例。两种方法治疗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出血部位、出血量、发病至手术时间以及脑功能损伤程度评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在常规抗脑水肿、控制血压、防治并发症等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穿刺治疗微创穿刺抽吸血肿法使用YL—Ⅰ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粉碎针及其成套产品,电钻钻孔。颅锥钻孔抽吸血肿法使用颅锥、探针、硅胶引流管,手工钻孔。两组均依据CT检查结果应用三维定向原理,避开外侧裂及重要功能区选择距血肿中心最近处作为穿刺点,穿刺成功后,首次抽吸量为血肿量的30%~50%,以后每日在血肿腔注入尿激酶5 u,并关闭引流管2~4 h,3~5天拔管拔管后复查头颅CT观察血肿清除率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