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镜检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中的成效分析

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尿液分析仪大量涌现,其检测原理和方法各有不同[1]。许多实验室随着病人量的不断增加,形态学检验逐渐被忽视,严重影响了检验质量。丛玉隆教授指出细胞形态学检验检验医学的基础和核心,是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自动化仪器不能取代显微镜镜检[2]。根据《全国临床尿液检查方案》规定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必需报告RBC,WBC,管型,上皮细胞,结晶,细菌,寄生虫(或虫卵),真菌,精子等内容,报告方式:XXXX/ul[3]。本文以尿沉渣显微镜检查结果为依据,对科宝XS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查尿沉渣的主要检查项目结果进行评估。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样本来源   1500例样本均来自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的尿液尿液未加任何防腐剂,所有样本1 h内完成检验。   1.2 仪器与试剂   德国科宝XS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一次性使用专用计数池,配套的冲洗液。奥林巴斯显微镜。   1.3 方法   1.3.1 仪器分析法 严格按仪器操作要求进行操作,上机前混匀标本,如果样本过多,则使用两个尿杯相互倾倒尿样混匀,如尿样适中则采用旋转尿杯混匀尿样尿样科宝XL干化学分析仪分析后沿轨道自动进入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仪器自动拍摄照片,分析后传入中文处理器,并保存结果。 代写论文   1.3.2 显微镜人工镜检法 参考《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2版对仪器检测样本同步进行尿沉渣显微镜检查,并详细记录结果。   1.4 参考范围   1.4.1 显微镜检查法以《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2版的参考范围为准:RBC 0~3/HP,WBC 0~5/HP,上皮细胞0~6/HP,透明管型0~1/HP,真菌未见[3]。   1.4.2 仪器分析法 以厂家提供的数据为准 RBC 0~5/l、WBC 0~9/l、透明管型0~2/l、病理管型 0~1.5/l、 鳞状上皮细胞 0~5/l、真菌 0~3/l。   2 结果   在1500例样本中,血样本46例,显微镜下RBC满视野,仪器未分辨出或部分分辨RBC 36例,RBC分辨成真菌40例;脓尿样本,显微镜下WBC满视野而仪器分辨不完全38例,重叠WBC仪器误认为病理性管型5例;浑浊尿样显微镜检查为非晶型尿酸盐,仪器误报管型68例;仪器误将粘液丝报为管型165例,将真菌误报成RBC 1例。当尿样中RBC及WBC浓度较低时,显微镜镜检检测不到RBC及WBC,但仪器分析法常有轻度增高而干化学白细胞脂酶及隐血阳性,见表1、图1和图2。   图1 红细胞被鉴定为酵母菌   3 讨论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方法最为标准的是人工显微镜检查法。然而显微镜镜检法易受检验人员水平,尿液涂片厚薄,镜检视野多少,镜检时间等因素的制约,且不易标准化。随着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的逐渐普及,不仅大大提高了尿液检验速度,而且易于标准化、规范化。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一些特殊样本,人工镜检尿液有形成分仪检测存在差异。

代写论文   本研究结果显示,尿液沉渣分析仪在低浓度时,灵敏性要比显微镜检法要高,准确度好。但德国科宝尿液有形成分仪也存以下几点缺点:(1)对脓血尿标本计数不准确,样本必须稀释后方可上机检测;(2)RBC与酵母菌签别易混淆;(3)粘液丝易被辩认为管型,重叠的上皮细胞、脓细胞及成堆的无定型结晶易被鉴定为病理管型。因此遇到有报管型尿样应结合干化学中的蛋白半定量检查仪器所标注为管型物质的形态综合评定,报RBC及酵母菌,必需对其所拍照片审核,结合干化学隐血结果镜检。   图2 粘液丝被鉴定为透明管型;不明颗粒物被鉴定为病理管型   综上所述,使用科宝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尿液有形成分进行初筛是可行的,特别是对RBC、WBC检出敏感性较显微镜法高得,遇特殊样本如血尿、脓尿、浑浊尿、管型尿必须先处理样本再上机检测,对难诊断的样本必须结合干化学及人工显微镜镜检而作出正确评估。   参考文献   [1]魏运梅,明亮,易光明,等.科宝XS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筛检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学杂志,2012,33(10):1248—1249. 作文 /zuowen/。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