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诫子书》的原文翻译注释出处及赏析】 诸葛亮《诫子书》注释

《诫子》 诸葛亮 【原】。

夫君子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驰与日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

有道德修养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他们以静思反省使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培养己高尚品德。

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己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宁静研究探讨人们才能是从不断学习积累起;如不下苦工学习就 不能增长与发扬己才干;如没有坚定不移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燥不安就不能陶治性情使节操高尚。

如年华与岁月虚志愿日消磨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天天衰老下。

这样人不会社会所用而有益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己穷破舍里到那再悔也不及了。

【作者】。

诸葛亮孔明琅琊人。

三国期着名政治、军事。

官至丞相。

这《诫子》是诸葛亮5岁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说诸葛乔)。

【赏析】。

古代训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生活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容不仅他子孙从获益颇多就是今人也有可借鉴处。

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被人誉“智慧化身”,他《诫子》也可谓是充满智慧语训是古代训名。

《左传》有言曰“上(指高追)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谓三不朽。

” 纵观诸葛丞相生可以说“三立”兼备。

他是我国古代杰出政治、军事。

年青受三顾恩竭诚辅刘相蜀成蜀汉策者。

当政期励精图治实施了系列发展政治、济、军事政策。

曾五次出兵北上争夺原兴复汉室鞠躬尽瘁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五丈原。

其名作《出师表》世代所诵有《诸葛亮集》传世。

以观他《诫子》与其说是言教更不如说是身教也可以这样说人讲养性修身道理都没能跳出诸葛亮掌心。

作者首开宗明义告诫子孙首先要 “立德” “修身”“德”是做人基然也就把“立德”放首位这和国传统化重“德”思想是脉相承。

那么又如何“立德”呢?即“静”与“俭”什么“静”才能修身”呢?曾子所着《学》说“静而能安安而能虑虑而能得。

”思是说思想清静然才能心情安宁;心情安宁然才能思考周密;思考周密然才能有收获。

可见想终有所获首先是要心“静”心有太多杂念受世俗功名利禄太多诱惑可能将事无成。

因“静”是“修身”前提条件有了“静”才可能“修身”,进而才能“齐、治国、平天下”“静”是“修身”前提条件而要想“养德”还必须“俭”那么“俭”何以能“养德”呢?史“宋高宗孙懋入觐尝论公生明

上曰‘何以生公?’曰‘廉生公。

’问‘何以生廉?’曰‘俭生廉。

’”由这段对话可以看出节俭生廉洁心有廉洁心才会生公心有了公心才会“生明”,即公则生明

诸葛丞相“静”与“俭”极浅显二首可谓用心良苦立玄远。

7 次访问